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病房,相当多的患者都曾有过同样的症状——哮喘。“如果不是在这里做了治疗,我们不会想到这种怎么也治不好的哮喘,真正病因竟然是胃部的问题。”45岁的患者李先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许多长期被误诊为‘哮喘’的患者,实际上患的是胃食管反流病。为胃食管反流病开设专科,就是为这部分长期被误诊、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找到求医的方向。”10月8日,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主任吴继敏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是我国首家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心,也是首家以单病为特色建立的科室,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血管外科奠基人汪忠镐于2006年创建。
汪忠镐院士和学生们
2003年,汪忠镐院士出现咳嗽、咳痰、喘息、喉部发紧等症状,在国内一直被当做过敏性哮喘治疗,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并有加重趋势,曾因夜间呼吸困难送医院急救,最严重一次意识都短暂消失了,家属被医生发了病危通知书。直到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一位外国专家的一句“你是否患有胃食管反流”才点醒了他。作为多年的“哮喘病人”,汪忠镐院士在消化科进行了24小时食管pH监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接受微创抗反流手术后,效果立竿见影。自此,汪忠镐院士立志要在国内设立能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专科,让与他一样的患者走上正确的治疗轨道。
“由于呼吸道和食管有共同的开口,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可进一步向上反流至喉咽和气管,甚至到达鼻腔、中耳等部位,从而出现咳嗽、咳痰、喉部发紧、喘息、胸痛、鼻炎等食管外表现,这些症状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吴继敏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以哮喘症状为例,如果一直单纯治疗哮喘,方向可能南辕北辙。“缓解哮喘发作的β-受体激动剂,可以作用于食管,使食管的下段括约肌更加松弛,进一步造成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又将加重哮喘。这样的治疗可能越治越糟。”
吴继敏表示,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饮食习惯的变化等,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会保持上升,但该病在我国仍存在认知度低、就诊率低、治愈率低的现象。“很多患者反复受到哮喘、胸痛等症状的折磨,对疾病抱有恐惧心理,认为这是一种很难治好的病。实际上,胃食管反流病预后很好,多数患者接受治疗、去除病因后,食管炎、咽喉炎、哮喘等症状都能得到显著控制甚至完全消除。”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可以通过胃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等方法进行诊断;在治疗上,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患者意愿,可采取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胃镜或
腹腔镜下的手术治疗等。“还有更多的新疗法和新设备即将投入临床使用,能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吴继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