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和磨玻璃结节不得不说的故事-16--与磨抗争的日子(原创)
2018年12月17日 【健康号】 谢冬     阅读 8960

我和磨玻璃结节不得不说的故事-16--与磨抗争的日子 (原创)

                        作者:有心的患者

2017年10月底,如期参加单位体检,套餐里选择了肺部CT,人生中第一次进入CT室,就感觉那是一台无比恐怖的机器,白色,一尘不染,冰冷。三天后的一个清晨,上班路上,接到来自体检中心的电话,医生说CT检查有些问题,并把问题进行了陈述,脑子瞬间空白,只听见关键词“磨玻璃结节”,建议我去体检中心把CT片打印出来后去专科医院复查。

刚走进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吃早饭,就上网查询了一下,谈磨色变的病例看得毛骨悚然,但是还是故作镇定地请教了被我们称为“民间医生”的同事冒冒(化名),她告诉我她的母亲也一直有个结节,一直都处于观察期,可是我再一次了解到“结节不可怕,可怕的是磨玻璃”,一上午心情都无法得到真正平静,但还是迫使自己冷静地在微医平台上选择医院挂专家号,幸运地竟然挂上了上海市肺科医院的专家号,看着他的医生照,好像就很放心地把自己交给他。

去肺科医院复查前,选了个上午去体检中心取CT片,在打印CT的间隙,医生喃喃说“29岁,就来打CT片?”仔细在翻阅CT电子片后,眉头紧锁地问“你以前有得过肺结核之类的病麽?”答“没有,这个情况很严重吗?”。回“没得过,就更要引起重视了”,并指了指在肺部某部位“就在这儿”。本来已经开始平复的心情,又被搅动了。脑子里一片胡思乱想,还不敢跟父母说,在回单位上班路上,心里似乎把一切都想好了。

带着体检片如约去肺科医院复查。看着诊室外侧乌泱泱的人群,心里害怕极了,没想到自己也有这么多病友了。走进诊疗室,温和可爱的医生一边耐心地听我诉说病情,我极力在表达自己没有任何不适感,一边仔细读着我的CT片,也喃喃说“如果太大了,考虑还是要做掉”,一听要做手术,连呼吸似乎都停止了。

过了一会儿问:

“你们家住哪儿?”

迟疑了一下,答“××××××”。

“噢,我去过你们学校。你找个离家近的医院打两周抗生素先消炎看看,我们医院太远了,不方便,我会把药方在单子里写好,然后再过两周在我们这里做个CT,我再看看”。

“啊,不能直接吃药吗?连续两周打点滴?我们学校的医院行不行”?

“只要有这两种药的就行。对了,下次做CT,可以约中午的时间做,不用等报告出来,我下午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看,省得多跑一趟”。

临走时给了一张好医生的网上平台名片,有问题可以随时在平台上与医生进行沟通,没想到后期还果真用上了。

还记得那是个雨天,滴滴答答地让心情更加潮湿,虽然情况不是很乐观,但是还是很冷静地逼着自己去面对,因为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负责。出医院大门,一刻不停地想着去哪里做抗感染治疗,立马让同事打电话去校医院咨询是否接收,简陋的校医院终究还是不能接收我。幸好不远处还有个安图医院,不会太影响上班,毕竟两周的时间并不短。

第二天一大早,不知道周末是否开门的我就火急火燎地赶到安图医院挂号、等待、治疗,幸好周六上午还可以挂号,如果要拖到下一周开始治疗,一刻也等不了的我不知道这个周末该如何熬下去。不能接受的是,每一次挂号只能开两天的药,这就意味着我得挂七次号整个疗程才能结束。挂号和等待的时间真心太长,却也只能不停地安慰自己也许这还只是个开始,不能着急。

拿着药去输液室,护士看了我的药量,然后看了我一眼“什么病啊,肺炎吗,量这么大”,我笑而不语,赶紧找了个空位坐下来。不超过五次输液经历的我,看着针头还是很抗拒的,但也只能安静地体味着冰凉的液体一点点进入我的身体。天气开始逐渐变凉,当全身流动着冰冷的液体,因鼻炎带来的免疫系统下降,一天输液结束后,华丽丽地感冒了。

和冒冒探讨抗感染治疗,她说这是全身在杀毒,会增强自身抵抗力,即使后期真的要做手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前期治疗,然后我也就开始慢慢接受未来十几天的治疗。晚上忍不住和父母说起了体检发现的问题,为了不让他们担心,很似轻描淡写地说现在要打十四天抗生素消炎,父亲说他原来打过一周的抗生素,越到后期身体会越来越轻松,我笑着说“哈哈,那我等待着身体轻松的那一天”,可是想到第一天的输液我就已经有了退却的念头,想到我不在了,你们怎么办,眼泪就扑扑地往下掉,强忍着和父母说了再见。

在确定自己感冒之后,很担心是否能够继续。医生笑着说“一般感冒输液之后会更好的,你怎么反而感冒了”,我问“是不是因为输液太冷了,还能继续输液吗”?她说“没关系的,可以继续输液”。此后,每天带着一个暖手袋,却一直也没用上。

输液到第七天,医生必须让做一个血液检查确定能否继续输液,原因是抗生素一周为一个周期,若血液异常,会诱发相关病症,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开始还很不理解的和医生解释为何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后来经过与冒冒的请教,医生是对的。十四天抗感染治疗,输液室的护士们都已经认识了我,每一天我的输液瓶似乎都是最多的,两只手扎满了不堪的针眼,幸好护士的技术都还不错,没有太肿。到输液后期,身体的确如父亲所说变得愈加轻松,最后一天结束,头也不回地离开,心情随着身体变得愈加轻盈。

又一个两周后,做CT,等待医生的指示。这个时候,已经做好了万分的准备,如果需要做手术,希望和医生商量能在学期结束后做可以利用假期好好静养。这一天的医生姗姗来迟,看起来没有第一次见面时的精神,有些疲倦,许是刚下手术台。但这些依然不影响他的诊断,一进诊室,就对我说:

“我已经看过你的CT片子了。”

“十四天治疗有用吗?有没有消退,或是长大,恶化,更严重”?

他皱皱眉,让我拿出体检中心的检查报告,发现磨玻璃的位置完全不对。

用大概自言自语的声音说道:才29岁,应该是良性的,半年后再来复查吧。

悬着的一颗心忽地掉了下来。立马与父亲报告结果,父亲发来“好!好!好!”,家人的放心就是世间最好的一剂良药。想着即将到来的寒假假期,立马有了带父母出去旅行的冲动,一不做二不休的开始规划起来,谁又知道半年后又是怎么样的一个结果呢?

想着还要继续观察半年,心里也是有点着急,因为这就像是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会有变化。半年里,开始正式关注磨玻璃,看论文,寻找相关案例;加强体能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也开始关注各方疑难杂症和临终关怀,意识到原来身边有这么多熟悉的病患,而心里始终有个声音在提醒着我“人总是要离去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继续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心情却变得更加复杂。

没想到半年后,这位医生的号变得前所未有的火爆,冥冥之中的幸运又降临了,竟然在我惦念中随意地挂上了,莫名兴奋了半天。这一次,医生依然是姗姗来迟,却遭到了现场病患的猛烈围攻,诊室内外被堵的水泄不通,保安的连续出动才维持了将就的秩序。半年来,能感觉到医生的权威和口碑狠狠地上了一个大台阶,我想得益于他的专业与责任吧。与病患的交流才知道,这些人都是未挂上号的病人,希望能开个加号,看着他们手里拎着的来自全国各地的CT袋,体会到他们的着急和辛酸。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大姐,外地人,第一次来,也是需要开加号,在其他医院看过,总觉得不放心,听说这个医生做手术好,慕名而来。她和我聊她的病情,问问我的情况,很焦虑地问我“手术切除后五年的存活率是百分百,第六年怎么办”?我坦言“第六年不就好了么”?虽然我不太懂这个存活率,但我想多给她一些希望和信心总归是好的。其实,此刻的我,想到做手术,心是颤抖的。

似乎等了很漫长的时间,我终于进了诊疗室,室内却还坐着排在后一位的病患,还不时有病患企图打开诊疗室的门想与医生对上话,心情变得有些烦躁。即使这样,我依然很期待医生的诊断,他让我陈述一下病情,我愕然,原来他忘记我了,不过想想也是应该的,每天接待这么多的病人,怎么可能会记住我呢,况且时间又过去了这么长。他一边听着我的陈述,一边翻动着新做的CT片。我焦灼地问“怎么样?有没有变大?严不严重?”一会儿工夫,答“现在基本上没有了,可能当时是炎症”,听后实在太开心了,竟然有一种想上前抱住他的冲动。后面的病患对我说“恭喜啊”,没想到原来我很喜欢这个词。因为没有看到检查报告,还不停地追问“真的吗”?医生看我不放心,淡然地说“那一年后再来复查吧”!我真想告诉他“再也不来了”。有一种窃喜的心情,由内而发。

虽然并不是真的“磨玻璃”,可与它抗争的这些日子,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庄严和神圣,非常感谢我的亲朋好友们,每每我的心情因此而低落时,从未放弃对我的嬉戏怒骂,也谢谢我的医生,对生命的负责。相信科学,相信命运。

活着,笑着,真好。

心理健康小贴士:

作者的“抗磨”经历可谓一场虚惊,历经大半年的时间,最后经专家诊断得到了非常幸运的结果——炎症。但在整个治疗诊断期间的紧张焦虑,恐惧煎熬一点不少于其它患者。

从单位体检查出“磨玻璃结节”,心怀恐惧地遵从医嘱抗炎治疗两周,经医生初步诊断是良性后悬着的心暂时落地,半年观察等待复查期间焦急复杂的心情,到最后经专家诊断为炎症时的欣喜……

这样的人生经历,对作者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尽管“患病”期间品尝了可能患癌的担忧、焦虑和痛苦,但同时也感受到了亲友的关心、医生的尽责、健康的可贵及生命的庄严和意义。(商丽君老师提供心理贴士)

本文是谢冬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