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夏季除湿补脾】中医常挂在嘴边的湿气重,西医怎么看?
2019年07月25日 【健康号】 齐鲁卫健     阅读 8431

进入夏季,不少人常常会觉得胃口不好,昏昏沉沉没力气,好像穿了一件湿衣服,浑身不清爽,早晨睡不醒,晚上又难入睡……



研究表明,湿度过大时,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中医则认为有可能是体内的湿气在作怪。那么何为湿气?从何而来?又该如何祛除湿气呢?



湿气其实就是体内的津液没有正常代谢,而是堆积在身体里的某个地方。进入夏季后,雨水增多,空气中的湿度也明显增大,导致湿气侵入人体,加重体内的湿气。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大小,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潮湿,水汽距离饱和程度越近。通常我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空气湿度的大小。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越小,人体汗液蒸发越快,人的感觉越凉快。到了盛夏季节,空气湿度达到80%以上时,汗液蒸发缓慢,比如气温在28摄氏度、相对湿度达90%时,人们就会有气温达到34摄氏度的感觉,感到酷暑难耐。



另外,夏天酷热高温,贪食冷饮也容易致身体被湿邪侵袭。现在很多人长期缺乏运动,夏天又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在该出汗的时候无法正常排汗,加重体内的湿气。



中医认为,脾喜欢燥,不喜欢湿。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伤及脾阳。脾胃被称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中医讲,脾不离胃,胃不离脾。当过多的湿气侵入人体后,就会使一大部分的湿气积攒在体内发散不出去,导致脾胃功能紊乱。中医还认为,脾主运化,主四肢肌肉,水湿困脾,运化失度,积水为患,泛于肌肤,人就会出现四肢沉重或水肿等表现。



总之,脾一旦被湿所困,人往往会出现头疼头晕、精神困倦、口黏或甜、舌苔厚腻、上腹闷胀、食欲不振、水肿性肥胖、四肢沉重、大便溏稀、尿短少而黄赤、下腹隐痛、女性白带增多等症状。不仅人会变得困顿、乏力,而且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影响健康。

所以,从立夏到立秋的这段时期也是除湿补脾的关键时期。



平时如何简单地判断自己是否有湿气呢,可从多个“疑点”判断出来。首先,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干湿适中。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反而舌苔加厚泛黄或白腻,这是体内有湿气留滞的表现。其次,刷牙的时候恶心欲呕,嗓子总是有痰,有种咳不干净的感觉,也是有湿气的表现。另外,如果感到小腿肚发酸、发沉,或浮肿,尤其是孕妇或中老年女性,也是体内湿气在作怪。




那么具体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在生活中要注意远离阴冷潮湿的环境,阴雨天或大雾天尽量减少室外活动,少开窗户,避免使室内湿度过大;而当雨过天晴,气温升高后,则要注意通风采光,使居室湿度保持在适宜范围。

合理使用空调、风扇。使用空调时,要注意隔段时间开窗通风换气,使室内保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若长期待在空调房内,应该到户外适当活动,多喝温开水。空调温度不宜开得太低,夏季居室里比较舒适的条件是:室温控制在25℃,相对湿度则应控制在40%至50%为宜。  



当大汗淋漓准备进入室内时,不要立刻对着空调或风扇降温,以免皮肤毛孔关闭将汗液闭塞在体内,晚上睡觉时也不要让风扇或空调对着身体吹。

空气湿度过大有利于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科学测定,当空气湿度高于65%时,病菌繁殖滋生较快,当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死亡较快。因此,要利用晴朗天勤晒被褥,保持好湿度适宜的生活、工作环境。


其次,闷热潮湿的天气里,饮食调理应以利湿化浊、助脾运化为基本原则,可吃薏仁、扁豆、红豆、玉米、山药、莲子、冬瓜、洋葱、水芹、蛤蜊、鲫鱼、鲍鱼等食物。要特别注意,西瓜、海带、绿豆均为较寒之物,不适合脾虚之人食用,反而会损伤人体阳气,引发胃寒腹痛症状。不宜过食生冷、甜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从冰箱内取出的水果或饮品一定要等到常温后再饮用。



俗话说,“汤汤水水祛湿气”。下面介绍四个简单易行的祛湿食疗方给大家:

橘皮茶原料:橘皮10克(鲜皮加倍),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功效与主治: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暑湿所致的脘腹胀满、饮食无味者食用。



香荷饮原料:香薷10克,荷叶10克(或鲜荷叶30克),陈皮10克,薄荷5克,先将香薷、荷叶、陈皮三味药煎煮30分钟,再加入薄荷煮5分钟即可,服用时可加适量白糖调味,代茶饮,具有消暑理气、祛湿解表的功效。



蛤蜊冬瓜汤原料:主料:冬瓜250克,蛤蜊400克,盐1/2茶勺,胡椒粉1/2茶勺,葱蒜适量。制法:冬瓜去皮洗净切成片,葱蒜切片,蛤蜊洗净。起油锅爆香葱蒜片,放入冬瓜略炒,加足量水大火烧开,放入蛤蜊,加盐,煮至蛤蜊开口立即关火,加胡椒粉调匀即可。具有消暑、祛湿、利尿、消除水肿的效果,也是慢性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
  


薏米红豆粥原料:薏米20克,红豆3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制法:将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时,大米洗净,加入适量的水,同煮成粥。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消暑的功效,适用于夏季体倦困重、食欲不振者食用,也可以加入山药同煮。



薏米红豆粥想必大家非常熟悉了。但是如何合理地食用,大家可能未必了解。比如,烦热、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的人,我们可以在薏米红豆粥中加入百合、莲子同煮。百合能润肺养颜,清心安神,莲子能养心神,清心火,同时又能健脾补肾。用莲子的时候,要去掉里面的心。当然,如果嫌这个粥没有什么味道,还可以加点冰糖。冰糖是凉性的,能清心火。莲子稍有滞涩作用,体重胖的人不宜用。



夏天暑湿感冒,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冷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红豆粥中加几片生姜。生姜性温,能温中驱寒,健脾和胃。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女士喝这个粥还可在其中再加点大枣,大枣能温中、健脾、养血。



肾虚的人,可以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一些黑豆。按照中医的说法,因为黑色入肾,而黑豆的形状也跟肾十分相似,以形补形,是补肾的佳品。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嗜睡、感觉心中空落落的,可以薏米红豆粥加桂圆。



薏米偏凉性,因此寒湿体质的人不适合长期吃薏米,可以喝点茯苓粥。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之功效。在湿度较大的地区,茯苓可作为重要的食疗药材。健脾渗湿以白茯苓为最佳。在家可自制茯苓粥服用,效果非常理想。方法:取茯苓粉(可在中药店加工)30克,粳米30克,红枣7个。先把粳米加适量水煮沸几次,后放入红枣,粥成时再加入茯苓粉搅匀,稍煮即可。作早餐食用,或不拘时服食,有健脾利水之功效。



所以,了解各种食物的性、味,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加减,组成适合自己体质的饮食处方,这样,食物才能真正成为养生的佳品。  

(医学编审:康夫仁)
——————————————————————————  

健康小链接  “打通”人体,暑湿天不遭罪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引起不适。这些不适都与人体局部不通畅有关。因此暑湿交加的天气还要以“通”为养。

通毛孔  保证毛孔的通畅,适度出汗才好。
对策:头顶贴姜。生姜性温,具有发汗出湿的功效,贴在百会穴可疏通毛孔,使人微微出汗,有效预防空调病。切0.5厘米厚的生姜1片,贴在头顶正中(百会穴),30分钟后去掉,每日1次,连续3日。

通胆道暑湿化热,湿热郁胆,再加上吃饭不规律、户外活动少,会导致胆汁郁积,出现口苦、心烦等症状,还会诱发胆道疾病,因此伏天应及时通胆道。
对策:玉核粥。将干玉米须3克,核桃仁10克(打碎),与粳米50克一同熬粥,空腹服食,每日1次,连续5日。

通尿道 暑湿侵袭人体,下移小肠,会导致小便不利,严重者甚至出现水肿、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症状。可用以下食疗方来利尿消肿。
对策:薏米红豆粥、荷叶粥、莲子粥,常法熬粥,每日吃1次,连续
5日。

通肠道  肠道请,湿热除,邪有出路保平安。
对策:搓大鱼际。大鱼际位于掌心,大拇指根部所对的肌肉隆起处,按摩此处可清肠热、化肠燥、通大便。用一侧手的拇指来回用力搓另一侧手的大鱼际处,感觉发热为宜,每次搓5分钟,然后换手搓另一侧,每日2~3次。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齐鲁卫健
为您提供科学的诊疗建议和健康指导,普及健康知识,介绍名医的养生经验;举办健康主题讲座及图书分享会,打造属于您个人的保健日志;推送最新医保信息和医疗资讯;从事健康图书及外宣品的编辑出版、设计印刷、营销推广;策划健康文化活动及文创研发。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