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骨质疏松并非小事
2024年08月13日
【健康号】
邓乡怡
阅读 299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危险因素?
1.不可控因素
包括种族、增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等。
2.可控因素
(1)不健康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吸烟、过量饮酒、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体重过低等。
(2)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包括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3)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抗癫痫药物等等。
骨质疏松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破坏、骨骼力学性能下降及微骨折的出现等,患者可出现腰背疼痛,严重者出现脊柱变形,甚至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严重后果。
1.疼痛
可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夜间或负重活动时加重,可伴有肌肉痉挛、活动受限等。
2.脊柱变形
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或脊柱驼背畸形等,导致脊髓神经受压,或影响心肺功能及腹部脏器功能异常,出现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不适。
3.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或受到轻微外力时发生的骨折。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为椎体(胸、腰椎)、髋部(股骨近端)、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等。
4.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患者可出现焦虑、抑郁、恐惧、自信心丧失及自主生活能力下降等。
平时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主要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1.调整生活方式
(1)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钙、低盐(5g/d)和适量蛋白质(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g/kg。日常进行抗阻训练的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2~1.5g/kg)的均衡膳食。动物性食物摄入总量应争取达到平均每日120~150g,推荐每日摄入牛奶300~400mL或蛋白质含量相当的奶制品。
(2)充足日照:直接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接受足够紫外线照射。注意避免涂抹防晒霜,但需防止强烈阳光照射灼伤皮肤。
(3)规律运动:增强骨骼强度的负重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瑜伽、跳舞和打乒乓球等活动;增强肌肉功能的运动,包括重量训练和其他抵抗性运动。
(4)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
(5)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6)采取避免跌倒的生活措施:如清除室内障碍物,使用防滑垫,安装扶手等。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1)钙剂:充足的钙摄入对获得理想峰值骨量、缓解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有益。最近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中国居民中青年推荐每日钙摄入量为800mg(元素钙),50岁以上中老年、妊娠中晚期及哺乳期人群推荐每日摄入量为1000~1200mg,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2000mg。
(2)维生素D: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和降低跌倒风险等。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症。首先建议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对于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应给予维生素D补充剂。对于存在维生素D缺乏危险因素人群,有条件时应监测血清25OHD和PTH水平以指导维生素D补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