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难治的乳腺炎
2018年09月06日 【健康号】 殷莲娣     阅读 10820

非哺乳期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 PCM)),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 MDE),该病由Ewing 1925年首先提出,是一种以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内凹陷、乳晕区肿块、非哺乳期脓肿、乳头部瘘管为病变基础

非哺乳期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 PCM)),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 MDE),该病由Ewing 1925年首先提出,是一种以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内凹陷、乳晕区肿块、非哺乳期脓肿、乳头部瘘管为病变基础的慢性炎症,可以急性反复发作。该病好发于30~40岁女性,发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5%~10%,近年有上升趋势,其对乳房的破坏作用仅次于乳腺癌

截至目前,PCM的病因仍然不明。国内外专家推断可能的病因有:①先天乳头内陷畸形致导管分泌、排泄障碍;②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哺乳障碍、内分泌失调;④导管厌氧菌感染或L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⑤吸烟。


浆细胞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包括有:

1、发病年龄轻,多见于30~40岁非妊娠哺乳期妇女,产后2-3年最常见。

2、多以乳腺肿块就诊,起病迅速,肿块常位于乳晕深部或乳腺各象限。其长轴与乳腺导管走行一致,质地偏硬,边界不清,乳晕下肿块可与皮肤粘连,可有触痛。

3、急性期可出现红、肿、热、痛,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常有触痛,易误诊为急性乳腺炎。

4、在没有炎症表现时,症状有时与乳腺癌难以鉴别,确诊需要靠穿刺或手术病理活检。

5、保守或中医中药治疗效果不够切确,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浆细胞乳腺炎的外科治疗原则:

     浆细胞乳腺炎是一种良性疾病,罕见自愈,病程常迁延数年且缺乏特别的有效方法。本病为非细菌性炎症,其抗炎疗效不明显,外科有下面几种方式:

1、保守治疗:对于急性炎症期浆细胞性乳腺炎,首先青霉素治疗,也可配合激素和中医医药治疗。对于乳房积液或合并脓液较多时,都需要切开排脓,积极按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处理后再考虑后期手术,以提高疗效。

2、病灶扩大切除或象限切除:以肿块为中心的局部切除或区段切除,其术后容易复发,故不主张;建议行病灶扩大切除或象限切除——扩大切除主要是以病灶为中心的导管所在小叶及其周围部分正常的整个小叶一并切除。

3、单纯乳房切除术:肿块巨大,病变弥漫,窦道形成伴有反复感染,或病人与家属强烈意愿且年龄较大者可以考虑。该方法属于迫不得已所选择,故需要考虑病人术后所承担的家庭-社会-心理因素的困扰。

4、外科手术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好,恢复快,病程短。但缺点是切除病灶组织后,乳房局部缺损或大部缺损,破坏了乳房的外观。建议患者到有整形经验的乳腺外科团队,可以根据乳房缺损的大小,采用不同的办法同时行乳房修复整形。如果乳房缺损小,通过调整乳腺组织的内部结构位置就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如果乳房缺损大,也可以通过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或者是乳房假体植入,恢复乳房外形。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3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