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堆里的2000封信一起走过20年
2018年02月05日 【健康号】 唐都功能神经外科     阅读 8255

故纸堆里的2000封信 一起走过20年

回望故纸堆

        在王学廉教授办公室的柜子里,有十几个较大的文件袋,里面分装着2000余封信。


        这些来信,除了中国的各个省份(包括港澳台),还有些信来自以下这些地区:美国洛杉矶、新加坡麦波申、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泰国春武里府、马来西亚槟城、英国汉普郡、文莱都东区。


        天南海北,国内国外。


        各地患者寄来的有1900多封,各地医生寄来的有100多封。


        来信的最小患者16岁,最大患者88岁。


        最早一封信寄于1997年12月9日,最后一封信寄于2017年12月4日。


        来信时间,集中在2001-2006年间。2006年之后,由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科室开设了咨询专线,信件也逐渐减少。


        来信内容基本都是求诊问病,涵盖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戒毒、戒酒、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精神疾病等等,也有专门的感谢信。


        王教授将这些信保存的很好,每封信的内容和信封都是配套的,无一装错,里面的字迹也丝毫没有受损,都清晰可辨。


        每个信封的背面或正面,都标明了“X月X日,回信”的字样。


        这说明,有2000多封来信,就有2000多封回信。


        摘录一封——

王学廉大夫:

        你好!

        我是你三年前(98年)十一月份的手术患者。术后这三年多,我认为是很好的。借此机会,真诚地向你表示感谢!

        我单位的鸿儒先生也是这帕金森病,今来贵院欲求手术,特请我曾在大夫手下手术过的为之引见,故手书一条,拜托大夫。

        望大夫设法接纳诊治!

        此致敬礼!

患者:谢XX  

二〇〇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王学廉教授回忆说:“这位姓谢的帕金森病患者是在1998年做的手术,当时做的是立体定向毁损术,手术效果还行。几年后,在2002年时,他介绍他单位的另一个帕金森病患者也来做手术了。这另外一个患者是个文学家,所以他说是‘鸿儒’,当时年龄也不是很大,确实是一个很博学的人。1999年咱们开展了第一例脑起搏器手术,所以2002年,这个文学家也做了脑起搏器手术,效果还是很好,几个月前还给我打电话汇报病情了……”


        在来自新疆的一个信封背后,帕金森病患者手书六个字,字体“很帕金森(抖)”:

         这个信封的正面,可以看出该信于2002年3月23日寄出,王学廉教授于2002年4月4日回信。


        也有写字非常好的——


        下面是一封新加坡患者的求诊信——


        这是一封84岁老人写的感谢信——

 

        这是一位“瘾君子”家属的求助信——

 

        国外来信多采用打印,这是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患者——

        (该患者所问的“有效率可达到多少巴仙”,经上网查询后得知“巴仙”是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用语,普通话称为“百分之”或者“%”,由英语的“percent”音译而来。)

        

……………


        翻完了这堆故纸,感慨颇多。


        这些信件,从1997年-2017年,跨越20年,有20年的温度。

        无数的人,将自己的治病希望寄于笔尖,写于纸上,然后静待回音。

        好在王教授的团队很有耐心,逐一写信回复。


        看着20年前的字迹,感叹时间飞逝,当年写信的你,现在还好吗?


        在“人命关天”的医疗行业,“仁心”和“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有了“仁心”,才能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静下心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在一盏盏的台灯下,给一个个病人回信,答疑解难,不厌其烦的回答患者一个又一个问题。

        而“经验”,来自于时间的淬炼和不断地精研深思。一个医生要成为专家,需要数十年的成长与学习,要有一定的天分,要耐得住寂寞,更要善于钻研。

        自1997年成立以来,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至今已有20年历史。20年跨越更迭,我们走过风雨。

        在王学廉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夙兴夜寐,步履由慢及快,足印由浅入深,在神经调控这一专业领域艰辛钻研,方向不变,大道不改。

        经过20年的日夜兼程,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在该领域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领军团队。面对不断扩大的适应症、不断取得的重大成果、不断增加的手术例数,我们倍感责任重大,我们感谢每一位患者的信任,更要精心做好每一台手术。


        每一封信背后都有一颗等待的心,每一封回信背后都有医生对生命的尊重,每一个奖杯都是一份督促,每一面锦旗都是一种感动,每一台成功的手术之后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们永不满足,让所有患者满意,是我们唯一的目标。

        愿我们的精心救护,能让每位患者享受每一个美好的明天!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