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保膀胱还是切膀胱--医心和医术背后艰难的人性抉择
2021年05月07日 【健康号】 刘佳     阅读 9239

膀胱癌保膀胱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9位,在男性排第7位,女性排在10位之后;我国膀胱癌发病率略低于欧美国家。膀胱癌的发病具有地域性和性别差异,总体来说,城市高于农村,男性多于女性,但对于相同分期的膀胱癌,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

膀胱癌的发生受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已经较为确定的两大致病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品。其他可能的因素还包括慢性感染、一些特殊的化疗药物和糖尿病药物、盆腔放疗病史、染发剂、水污染以及遗传因素等等。

膀胱癌包括尿路上皮癌、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肉瘤样癌、转移癌等类型,其中尿路上皮癌占比超过90%。癌细胞按恶性程度可分为三级,按浸润深度可粗略分为肌层浸润和非肌层浸润两大类。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意味着癌细胞已经侵犯膀胱肌肉层组织,因此转移风险大幅增加。对于可切除的肿瘤,新辅助或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是目前治疗的金标准。手术的同时常需进行淋巴清扫,避免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提高治愈率。

对于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的患者,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尿流改道,这也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部分。尿流改道可分为可控性和非可控性两大类,其中除了原位新膀胱之外,绝大部分改道方式都需要患者术后长期佩戴造口袋(集尿袋),从腹壁排尿。而接受原位新膀胱手术的患者虽然还可通过原有尿道排尿,但尿失禁和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很多患者还需要学习间歇性给自己导尿,因此其适用范围较小。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也称浅表性膀胱癌,约占初发膀胱肿瘤的70%。此类患者大部分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方式保留膀胱(经尿道肿瘤电切)。但膀胱癌复发率极高,因此必须在术后辅助膀胱灌注或者全身静脉化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复发。而对于部分高危的浅表性膀胱癌,比如高级别肿瘤、伴发广泛原位癌、大体积多发、复发肿瘤等等,也需进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和尿流改道手术。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的为患者保留膀胱,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呢?这既取决于医术的高低,也是对医心和人性的拷问。当然,其中还掺杂着对患者的经济和家庭因素,以及患者本人认知水平和执行能力的考量。

我们推荐初发的低级别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常规行膀胱化学药物灌注治疗;对于中高级别的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宜行卡介苗灌注;而对于高级别浸润性的患者,不仅需要卡介苗灌注治疗,还应进行二次电切手术;对于灌注治疗失败、复发进展的膀胱癌患者,如有强烈的保膀胱意愿,则应该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或免疫治疗。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膀胱癌(如脐尿管癌),可试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再辅以放化疗等其它手段的综合治疗。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