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那些想找我割腺样体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2022年06月24日 【健康号】 师小径     阅读 8897

作为耳鼻喉医生,日常总会接诊很多前来评估腺样体的孩子,看久了不禁长叹一句:腺样体肥大是个筐,什么都要往里装……


不信咱们就来看一看,下面这几个孩子的情况眼不眼熟:


2岁的乐乐,被妈妈发现“口呼吸”,晚上睡觉的时候嘴巴总是张着,白天聚精会神的听故事、玩积木的时候也总是张着嘴,还老是流口水……


3岁的元元,刚上幼儿园,以前睡觉很安静、很少会打鼾,上幼儿园没多久就开始出现鼻子塞、呼吸的时候呼哧呼哧声音很粗重,还经常睡觉打鼾,鼻孔附近也总是脏兮兮的,鼻屎好像源源不断总也清理不完……


4岁的安安,特别好动,老师总是说他在幼儿园坐不住,不听讲,总是乱翻玩具柜,在家玩玩具也是三分钟热度,一个玩具还没摆弄一会儿就扔到一边、去玩另一个,邻居阿姨提醒妈妈,安安这么多动,要去检查一下腺样体呀……


5岁的涵涵,在卧室床上滚来滚去的玩,一不小心从床上滚了下来,小脑袋重重摔到了地上,家人赶紧抱起涵涵去医院拍片检查,结果CT显示脑袋没事,却发现了腺样体肥大……


6岁的卓卓,前段时间感冒了,妈妈发现这次感冒不同寻常,浓鼻涕流了2个星期还没好,去医院检查还发现了分泌性中耳炎,一起排队看病认识的热心家长提醒道,检查一下腺样体吧,我听说腺样体不切掉这个鼻子和耳朵是好不了的……


这5位小朋友都来到了我的门诊,你猜结果怎么着?

 

我详细询问每个小朋友的病史和症状、仔细检查了小朋友的鼻腔、咽喉、耳朵以后,微笑着安慰每一位妈妈:“放心,您的孩子现在并不需要切除腺样体,甚至腺样体方面的检查咱们暂时也不需要做。”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腺样体肥大是怎么回事,以及大家担心的那些腺样体肥大的“副作用”来慢慢讲起~


腺样体手术对医生来说是个很小的手术,但对孩子、家长来说,再小的手术也要了解清楚之后再做决定。


腺样体增生、肥大、萎缩,

这3个概念你了解吗? 


腺样体是长在孩子后鼻孔附近的一块软组织,大白话说就是“一块肉”。正常情况下,孩子腺样体的生长是有年龄规律的:

 

2-5岁左右,属于腺样体增生最为旺盛的年龄,每个孩子的腺样体在这段时间内都会随年龄增长越来越大。


6-9岁左右,腺样体停止增生,随年龄增长开始慢慢缩小。


青春期前后,大部分人的腺样体会萎缩、消失不见(正在看文章的你,小时候也是有腺样体的~)。

 

因此给5岁的涵涵宝宝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做CT检查时,看到一个大大的腺样体是很常见的。


看到腺样体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治疗,还得结合孩子平时的病史和症状特点去仔细分析,看看大大的腺样体有没有影响孩子的健康。


鼻塞、呼吸粗重、打鼾,

就一定是腺样体肥大吗?


腺样体如果长得太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堵塞后鼻孔,影响空气进出,使得孩子出现鼻塞、通气不顺畅的情况。


大点的孩子会自己说“鼻子堵了”,小孩子就容易被家长观察到呼吸粗重、睡觉打鼾等表现。


 

一块软组织、“一块肉”堵在那里,短时间内体积上不会有大变化,不会时有时无、明显的忽大忽小。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的鼻塞、打鼾、呼吸不畅是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那么症状往往是持续的。


鼻塞和呼吸粗重:应该是白天晚上都会有一点、晚上更重;


打鼾:也常常是持续的,几乎每晚睡觉都有。如果没有到每晚打鼾的程度,但平均1周内超过3晚有明显打鼾,也要考虑就诊评估;这种打鼾常常占据整晚睡眠的大部分时间,调整睡姿也不能完全缓解打鼾。


口呼吸:有的小朋友没有明显鼾声,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有明显的口呼吸,健康状态下鼻子也不能顺畅通气,有明显的气流从嘴巴进出。


从腺样体开始增生长大,到引起明显的堵塞症状,非一日之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造成的,所以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鼻塞、打鼾、呼吸粗重的情况一般也是逐渐出现、慢慢加重,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出现明显的症状从而被家长“盯上”。

 

但是,一发现症状就“盯准”腺样体,那也不对。宝宝经常鼻塞、打鼾还要排查鼻炎、鼻窦炎等相关原因,这些鼻腔、鼻窦本身的炎症,也可以影响鼻子通气。

 

如果炎症没有被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也可能会出现持续时间比较久的、类似“腺样体肥大”的表现。不同的是,鼻炎、鼻窦炎同时还会伴有这些炎症的其他症状,比如流涕、鼻腔分泌物增多、喷嚏、咳嗽等等。

 

比如咱们3岁的元元宝贝,上幼儿园后经常鼻塞、打鼾,还有鼻腔分泌物增多的情况,那么首先需要排查的是鼻炎、鼻窦炎,并不是上来就要去切腺样体的。


多动、不专注

和腺样体肥大有关系吗?

 

至于好动的安安宝贝,家长担心的“多动、不专注”,真的是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吗?

 

当腺样体肥大引起睡眠呼吸不畅,导致慢性通气不良、慢性缺氧时,可以诊断为“鼾症”(大部分时候我们切除腺样体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治疗这个“鼾症”)。国外有多项研究证实罹患鼾症会对孩子的神经精神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但在不同研究中,这个影响的具体表现则是多种多样、各有不同的。

 

有的研究发现鼾症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有的研究发现鼾症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有的研究发现患有鼾症的孩子情绪不好,会更加暴躁易怒等等。

 

这些表现,大家看着眼熟吗?


幼儿园哪个班没有这么几个“小调皮”“小捣蛋”呢?


  

跟这些孩子的家长仔细聊一聊也许会发现,更多孩子需要的不是手术切除腺样体,而是慢慢调整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


也就是说——


腺样体肥大到一定程度会不会对孩子的神经精神系统、行为产生影响呢?可能会。


但每个孩子都会有一样的表现吗?不一定。


而且,孩子的行为表现还与很多其他的因素有关,比如家庭环境、教育情况等等。如果原因找错了方向,孩子白白挨了一刀,问题依然解决不了。


如果孩子没有长久而持续的鼻塞、打鼾等通气不良症状,那么孩子的“行为问题”不妨先找找别的原因?


腺样体面容——

焦虑风暴中心

 

总是张着嘴的乐乐宝贝,妈妈很担心腺样体面容问题。


小小一个腺样体,是怎么让孩子变丑的呢?


当腺样体过度肥大时,会堵塞孩子的后鼻孔,使得孩子鼻子通气不好,总体呼吸不畅,孩子会下意识地被迫张口用力呼吸来补偿一下(可以理解为孩子鼻塞时的“自救”表现)。


如果鼻子长期不通气,那么孩子只好长期靠嘴巴呼吸。在这种口呼吸模式的影响下,孩子的五官会受到一些异常力量的牵拉,经年累月,孩子口腔、颜面部的一些骨骼肌肉随之发生变形,从而出现牙齿前突、嘴唇上翘、硬腭高拱等腺样体面容的表现。



如果一个口呼吸的力量能够强大到使得孩子的面部骨骼肌肉形态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口呼吸的症状就需要足够的严重程度、足够的持续时间。


乐乐宝贝在症状上没有明显鼻子通气不良的表现,而且才刚刚2岁,从年龄上也没到腺样体旺盛增长的时期,经常张口、流口水的现象通常要先去找找别的原因。


腺样体肥大与鼻窦炎、中耳炎

 

我们再来看看患有鼻窦炎、中耳炎的卓卓宝贝,这两个问题真的跟腺样体有关吗?

 

确实,当这两个问题在孩子身上反复发作的频率实在过高,且经过规范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时,医生会逐一排查可能的影响治疗的“危险因素”,腺样体是其中之一。


因为它坐落在鼻咽部这个“交通要道”上,当腺样体表面潜藏一些细菌时,确实有可能引起鼻窦炎、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注:左:中耳感染(中耳炎);右:鼻窦感染(鼻窦炎)

 

但腺样体与鼻窦炎、中耳炎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谨慎判断,当这些炎症发作次数确实特别多、已经经过充分的规范保守治疗后效果实在不理想时,再充分权衡利弊去考虑切除腺样体。


并且要对手术结果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腺样体切除术后,鼻窦炎、中耳炎依然有可能再发,只是发作的频率可能没有那么高,保守治疗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腺样体肥大,这些情况可以不割

 

咱们回顾这5个孩子:

 

经常张着嘴的乐乐:虽然经常张着嘴,但并没有明显呼吸不畅的表现,经常张口更可能是习惯性的张口,暂时不用做腺样体检查。医生建议妈妈带乐乐看诊儿童齿科,齿科医生会仔细检查乐乐的牙齿健不健康、排列有无问题,询问吮吸习惯,评估舌位异常、唇肌力量等问题,帮助妈妈寻找引起习惯性张口的原因。

 

上幼儿园后经常鼻塞、打鼾、鼻屎很多(客观陈述,没有歧义)的元元:医生给元元诊断急性鼻窦炎,经过一段时间的洗鼻护理,认真做好手卫生,小鼻子干净多了,鼻塞也好了,也不打鼾了。

 

被打上好动标签的安安:小朋友睡熟了还是很安静的,几乎没有睡觉打鼾的情况,小嘴闭得紧紧的,牙齿长的齐齐的,张医生一边跟妈妈交流,一边留意安安在诊室里的表现,发现安安确实是个调皮好动的宝宝,诊室里的抽屉几乎被翻了个遍。妈妈的话语对安安来说似乎毫无约束力,医生提议妈妈不妨带安安面诊儿童神经内科医生,做一次神奇的“亲子沙盘游戏”,与心理医生的深入沟通也许可以帮助妈妈更好的建立跟安安的联系。

 

CT片发现腺样体肥大的涵涵:医生告诉涵涵的妈妈,5岁的孩子可能正处于人生中腺样体最大的时期,检查看到腺样体很常见,但只要涵涵没有腺样体肥大的其他症状,可以非常安静呼吸、安稳睡眠,也不用干预。

 

被鼻窦炎、中耳炎困扰的卓卓:感冒后浓鼻涕流了2个星期,检查还发现了分泌性中耳炎,但妈妈说卓卓平时身体特别棒,因为从小就会洗鼻子,偶尔流浓鼻涕的时候自己洗洗鼻子没几天就好了,这是第一次出现这么久的浓鼻涕、第一次得分泌性中耳炎。医生表扬妈妈把卓卓照顾得很好,很有信心的告诉妈妈完全可以先规范用药治疗鼻窦炎、中耳炎,远远没到需要考虑切腺样体的程度。


腺样体肥大,这些情况得考虑割

 

诊室外家长们轻松地坐在一块:


“我们宝宝不用做手术啦~”


“我们也是!医生说检查都不用做~”


 

候诊的妞妞一家听到了,妈妈悄悄的跟爸爸说,“原来这个医生是个保守派,不主张切腺样体的呀!”爸爸还没来得及搭腔,“妞妞小朋友~到我们看诊啦~”妞妞一家跟着护士姐姐走进医生诊室。

 

“医生,我们妞妞今年4岁半啦,3岁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她睡觉打呼噜,刚开始只是白天玩累了晚上偶尔打呼噜,也没在意,后来发现这个呼噜声怎么越来越大,打的也越来越频繁,现在基本上天天睡觉都很大的呼噜声!我们家晚上只有她一个人的呼噜声最响!我还录了声音您听听。”

 

医生仔细听了妞妞打呼噜的录音,认真给妞妞检查了鼻子、喉咙、耳朵,询问妈妈:


“孩子平时流鼻涕、打喷嚏多吗?最近打呼噜很频繁、声音很大的时候,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吗?比如鼻涕多、鼻屎多、总是揉鼻子、咳嗽这些?”


得到了妈妈否定的答案后,医生表示,妞妞需要做个“鼻内镜”来评估一下腺样体的情况。

 

妈妈心里一咯噔!不是不用做检查吗?哎没关系!反正做了检查也不意味着要做手术嘛。

 

喷药,做检查,医生的手法温柔娴熟,妞妞也很乖,自己配合完成了检查。


结果出来了。

 

医生指着屏幕上的内镜照片跟妈妈说:


“孩子的腺样体已经明显堵塞了后鼻孔,只有很小的一个缝隙可以通气。孩子现在4岁半,距离腺样体萎缩退化的年龄还有较长的时间,建议手术切除腺样体。”


“不是说这个医生是不主张做手术的吗?”妈妈内心的OS不小心脱口而出。

 

医生笑着解释道:


腺样体肥大是有科学严谨的评估流程的。


如果过大的腺样体影响到了孩子呼吸,或者成为一个病灶导致孩子鼻窦炎、中耳炎频繁发作,都需要考虑对其进行积极的干预。

 

具体到您的孩子,如果您觉得手术这个事情一时之间不太能接受、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孩子现在也没有到一躺下就憋气、睡不好觉的程度,我们也可以先尝试保守治疗。


只不过对这么大的腺样体,保守治疗的效果可能不一定会很好,但治疗的安全性是OK的,我们不妨试试看。

 

如果您实在拿不定主意,咱们还可以给孩子做个睡眠监测检查,过程也很简单,让孩子身背2条“安全带”、胸前挂个“小盒子”,鼻孔、嘴巴、手指这里还需要连一些带有探头的导线,带着这些在家里睡一晚,我们分析“小盒子”里面记录的数据,就知道孩子呼吸通畅的程度怎么样、缺不缺氧,实实在在的数据也可以帮助我们更踏实明白的做决定。

 

不论最后是否需要做手术,既然诊断了腺样体肥大,都希望您能定期带妞妞来复诊,咱们“保守观察”可不等于“放任不管”。


即便最后真的需要手术,也不用很担心,腺样体手术其实并不可怕。希望在我们的陪伴下,妞妞能够得到最适合她的治疗。


医生有话说:

腺样体肥大有科学严谨的评估流程,一味保守观察,或一上来就开刀,都不合适。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仔细全面的体格检查,规范的辅助检查,我们才能更好的判断面前这个孩子腺样体需不需要治疗、如何治疗。


对医生来说,腺样体手术确实是个小手术,时间短,风险低,恢复快。但对于家长来说,再小的手术也要充分权衡利弊。面对孩子一些“可疑”的症状,既不要糊里糊涂追求“割以永治”,也不要一味的讳疾忌医、抗拒手术。不妨坦诚您心中最担心的问题,与医生充分沟通、共同决策。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师小径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
耳鼻喉科门诊
1、头颈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和功能保留:腮腺、颌下腺肿瘤;鳃裂瘘管,甲状舌骨囊肿,...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