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需谨防毒蘑菇中毒!
2018年06月24日 【健康号】 何蕾     阅读 9118

蘑菇为什么诱惑这么大?

蘑菇属于高等真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有的还能药用。所以,你在野外看到蘑菇,总是会忍不住伸手去采!

6-9月,是蘑菇长势最好的时候,徒步山间小路,你会发现在树下、溪边会有好多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蘑菇。其中很多蘑菇形状色泽与菜市场的无异,一些人就会采来煮着吃。从而,毒蘑菇中毒的事件就发生了。

前不久,在绍兴人民医院就收治了4个采食野蘑菇致中毒的患者。他们采的蘑菇是长这样的:


这个看上去是不是就是一副可以吃的模样呢!但它是剧毒的!

为什么每年我们都会在新闻上看到毒蘑菇中毒的新闻事件呢?因为我们对蘑菇还是存在误区。

蘑菇的十大误区



1
    鲜艳的毒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错!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比如褶孔牛肝菌是颜色鲜艳的食用菌,而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是毒蘑菇。

褶孔牛肝菌长这样————居然可以吃

    灰花纹鹅膏,居然有毒!

2
    长在潮湿处或家禽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错!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毒蘑菇,比如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可以生在松林中。


3
    毒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错!“银针验毒”是小说和电视情节,可以验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但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产生颜色变化。


4
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错!有不少毒蘑菇受伤后,不分泌乳汁,也不变色。而有的食用菌,比如多汁乳菇,可以分泌液体并变色。



5
被虫叮咬过的蘑菇没有毒。

错!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6
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环或有菌托的是有毒的。

错!许多毒蘑菇看起来很普通,比如剧毒的毒粉褶蕈。

这居然是剧毒的!

7
毒蘑菇水一泡就变浑,无毒的泡在水里是清澈的。

错!变浑是因为蘑菇含有浆液,既可能是有毒的,也可以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泡水也不会变浑。


8
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错!蘑菇的气味不仅和品种有关,也和生长的环境有关,毒蘑菇和无毒蘑菇的气味无法分辨。

9
毒蘑菇做熟就没有毒了。

错!毒蘑菇毒素毒性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加入其它的作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毒素。

10
我以前年年在这棵树上采蘑菇都没有毒。

错!曾经有一家四口人全部被毒蘑菇毒死,就因为他们年年在同一棵树采同一种蘑菇,从来没有出现问题,但是偏偏有一年可能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出现了毒素,造成这一惨剧。


      总之一句话:因为毒蘑菇傻傻分不清,所以路边的蘑菇别乱采!


毒蘑菇中毒后会有哪些表现?
不同种类的蘑菇会有不同的临床症状——

(一)胃肠炎型:潜伏期约1/2~6小时,发病时表现为剧烈腹泻,腹痛等,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尚未明了,但经过适当的对症处理中毒者即可迅速康复,死亡率甚低。

(二)神经精神型:潜伏期约1~6小时,发病时临床表现除肠胃炎的症状外,尚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效果甚佳,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此而死亡。

(三)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发病时除肠胃炎症状外,并有溶血表现,可引起贫血,肝脾肿大等体征,此型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亦常有影响,可有头痛等症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等治疗多可康复,死亡率不高。

(四)中毒性肝炎型:此型中毒病情凶险,如无积极治疗死亡率甚高。

此型中毒的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

1,潜伏期:食后15~30小时,一般无任何症状。

2,肠胃炎期:可有吐泻,但多不严重,常在一天内自愈。

3,假愈期:此时病人多无症状,或仅感轻微乏力,不思饮食等,实际上肝脏损害已经开始,轻度中毒病人肝损害不严重,可由此进入恢复期。

4,内脏损害期:此期内肝,脑,心,肾等器官可有损害,但以肝脏的损害最为严重,可有黄疸,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出血倾向等表现,死亡病例的肝脏多显著缩小,切面呈槟榔状,肝细胞大片坏死,肝细胞索支架塌陷,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窦扩张,星状细胞增生或有肝细胞脂肪性变等,少数病例有心律紊乱,少尿,尿闭等表现。

5,精神症状期:部份病人呈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甚至昏迷惊厥,可因呼吸,循环中枢抑制或肝昏迷而死亡。

6,恢复期:经过积极治疗的病例一般在2~3星期后进入恢复期,各项症状体征渐次消失而痊愈。

此外,有少数病例呈暴发型经过,潜伏期后1~2日突然死亡,可能为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炎等所致。


发现蘑菇中毒怎么处理?

催吐
送医院
留取食用的毒蘑菇样本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7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