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十问十答】助你“通关”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8年06月03日 【健康号】 王洪立     阅读 106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门诊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但很多患者对该病的病因、诊断、检查选择和治疗方式等仍存在较大的误解或认识不足,给后续的诊治过程带来了诸多不便,该文总结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较为关心的10个问题,以帮助大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提高就诊效率。

王洪立,姜建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  

复 旦 大 学 脊 柱 外 科 中 心


1.【我为什么会得腰椎间盘突出症?】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切病因目前并不完全清楚。但作为一种退变性脊柱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的退变/老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有很多年纪很轻的个体(甚至是十几岁的孩子)也会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椎间盘的退变/老化并不是唯一的致病因素。


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提示,遗传性因素在椎间盘突出的发生过程中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一些日常习惯或职业性因素可会在一定程度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风险, 如卡车司机、举重运动员等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提示平时合理使用腰椎,尽量避免长时间、高负荷、弯腰前屈状态,以及合理地腰背肌锻炼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概率。

 

2.【我腰痛,我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门诊有很多仅存在腰痛症状的患者,却常常在就诊之前就已“自我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自己异常紧张或担心,主动要求进行一些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所以十分有必要了解一下腰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不可否认,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腰痛的临床原因至少有几十种,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所以大多数腰痛患者并不需要首先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医生一般需要根据腰痛的诱因、部位、持续时间、变化特点,结合年龄、查体等因素进行判断腰痛是否与潜在的椎间盘退变或突出存在关系。

 

3.【腿痛,一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腰痛与腿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与腰痛症状相比,典型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更具提示价值。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典型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并不是所有的腿痛都要首先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例如:如果腿痛的范围局限于膝关节或踝关节周围,可能提示为关节病变的可能性更大;即使是“典型的下肢放射性疼痛”也并非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梨状肌综合征、腰骶神经根炎等病症也可以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出现“典型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往往提示病情可能存在一定的严重性,建议尽早至医院就诊、明确。

 

4.【检查报告上说我得了“腰椎间盘突出”,我该怎么办?】

很多患者拿着一张CT或MRI报告说:“我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但是问诊后发现,并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的任何临床症状,诊断上根本不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大家需要明确区别 “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概念差异,前者仅仅是影像学概念,而后者是临床概念,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一定要存在明确的临床相关症状才可以诊断成立。而CT或MRI报告上的“腰椎间盘突出”是相对于完全正常的年轻个体而言的,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个体,椎间盘存在一定的退变、膨隆、轻度突出都是较为常见的影像学现象(对于这个年龄段而言,可以理解为一种“正常”现象,就如同面部皱纹或白头发一样);甚至是影像学检查上存在明显的椎间盘突出,但只要突出的椎间盘没有压迫到神经根等重要结构,都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5.【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究竟是拍CT,还是MRI?】

很多患者带着一张CT片子,甚至仅仅是报告前来就诊,这给后续诊治带来了诸多不便。虽然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与MRI相比,CT在明确椎间盘突出大小、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椎间盘突出程度,以及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而且CT检查需要暴露在高强度的X线之下,潜在影响不容忽视,而MRI检查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所以对于高度怀疑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的个体,建议首选腰椎MRI检查。

 

6.【为什么拍了MRI片子,还要再拍X线片?】

有些患者通过腰椎MRI检查,临床已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有时候医生还建议拍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甚至是腰椎CT检查,让患者产生了“重复检查”或“过度检查”的疑虑。


诚然,腰椎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腰椎MRI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对某些骨性改变或病灶诊断能力相对不足、无法明确腰椎节段活动度等,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以及腰椎CT检查可以很好的弥补上述不足,对于排除或明确潜在骨性结构改变(如突出的椎间盘是否发生钙化),以及后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例如是否合并存在明显节段不稳等)。

 

7.【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进行保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下肢疼痛症状往往会比较明显,常用的保守治疗措施包括:绝对卧床休息、腰椎牵引、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消肿药以及神经营养药等缓解症状。如果疼痛特别剧烈,也可以考虑静脉点滴甘露醇、小剂量激素等进行治疗。


如果高度怀疑腰椎间盘突出,建议尽早完善腰椎MRI检查,可以帮助明确神经根受压程度及性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保守治疗的转归,有些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可能不佳。

 

8.【我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我可以微创吗?】

对于通过上述保守治疗措施效果不佳者、或症状反复多次发作,以及出现严重的下肢肌力下降甚至肌肉萎缩者,合并马尾综合征相关表现(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以及临床症状明显且影像学提示神经严重受压,预计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对于这些情况均需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存在多种手术方案,笼统的讲可以分为微创和开放两大类。而微创技术包括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通道及显微镜辅助下微创髓核摘除术、通道辅助下髓核摘除加融合内固定术等多种技术,目前通过上述微创技术可以有效处理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并非绝对,有些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开放手术技术可能具有更好的操作安全性和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所以,对于能否微创,以及选择具体的哪种微创技术,需要跟主诊医生共同商讨、决定。

 

9.【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究竟需要卧床多久?】

正如以上所言,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多种手术干预方案,不同手术术后的卧床时间有所不同。对于具体的卧床休息时间,一般主刀医生会根据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方案、术中情况以及患者个体因素等综合条件而决定,所以术后咨询主刀医生较为妥当。一般传统而言,单纯髓核摘除术(包括各种微创和开放术式),常建议术后卧床休息3周左右,以减少椎间盘突出的复发概率;而对于融合内固定者,需要根据是否存在节段不稳、骨骼质量等进行个体化选择。

 

10.【如何避免或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

只要是进行单纯髓核摘除术(包括各种微创和开放术式),均存在着一定的术后复发率,文献报道显示不同的手术技术之间复发率略有差异,但总体上一般为3%~5%左右(不同文献、不同研究采取的诊断标准和随访时间差异较大,故该数字经综合权重所得,无绝对意义,仅供参考。)


目前并无绝对的临床措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单纯髓核摘除术后的复发问题(各种“新兴的”纤维环缝合技术理论上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发生率,但仍需要大样本、长时间的临床随访验证)。理论上,单纯髓核摘除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卧床休息、良好的腰背肌锻炼、良好的体重控制、避免长时间重体力劳动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机会。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3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