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让争议先飞一会
2018年10月09日 【健康号】 娄朝晖     阅读 20944

2008年,2000张床位的郑大一附院,"个头"并不算大。但当时针跳转到2014年,7000张床位,年营收75.2亿的郑大一附院,摇身一变成为"宇宙最大医院"。6年的惊人剧变,并没有让郑大一附院笑傲江湖,反倒引发了业界一波接一波的质疑和诘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娄朝晖

这其间,交织着小医院羡慕的"红眼"和顶级医院不屑的"白眼"。

笔者曾有两次颇为有趣的经历,都和郑大一附院有关。2014年,由中国医院协会举办的年会分论坛上,来自上海卫生行政部门的某处长点名批评郑大一附院规模荒谬,定位错乱。丝毫不顾及端坐在第一排的郑大一附院院长阚全程的感受。虽然,在主持环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丁强为了缓解尴尬气氛,打了个圆场,但论坛还没结束,阚全程便悄然离席。

另一次是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成立大会的主论坛上,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的院长笑称郑大一附院让人羡慕嫉妒恨,但言语之间的冷嘲热讽,引发了现场笑声不断。这次会议的地点恰好选在河南郑州,但阚全程院长并未出席。

由于该院全国第一的床位数量和大小病兼收的特点,网友还给郑大一附院起了个名字:"世界最大的乡镇卫生院"。

面对非议,郑大一附院却很少正面回应业内和媒体的调戏。但身处漩涡的郑大一附院,并没有放弃扩张的步伐。2014年3月,位于郑东新区的东院区开工建设,设计开放3000张床位,计划2017年3月建成,届时郑大一附院的"吨位"将继续睥睨天下。

关于这家医院的争议,仍在继续。但争议归争议,我们还是有必要清楚地认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医院,以及医院扩张背后的中国式逻辑。

为什么会变这么"大"?

单从下面这张表格,郑大一附院无疑完成了一个经营上的奇迹:

数据来源:郑州晚报、医药卫生报

收起因为惊吓而张大的嘴巴,有个问题可能谁都会问,就是为什么会这么大?

在媒体的报道中,大都认为其成为最大医院的最直接动力是用户驱动。蜂拥而至的患者让郑大一附院自 2008 年后就进入一种建楼就住满,住满就建楼的高速扩张期。健康界通过公开的事实和数据以及媒体报道中,认为以下原因也成就了郑大一附院的"宇宙最大":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省现有9413万人,人口数全国排名第三;

河南省新农合保险已有8292万参合农民。2008年河南省下发了《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根据新政策,从2008年2月1日起,农民医疗费的报销上限提高、住院起付线下调、报销比例上升。参合农民一年报销的医疗费用封顶线,从原来的1万元增加至3万元。

另据当地媒体报道,来郑大一附院的患者大部分来自县城和乡村。基层医院,在很多人的心里,并非第一选择。

除了上述外在原因,医院内部的原因也促成了奇迹的诞生。2008年,阚全程开始执掌郑大一附院,这一时间节点正是郑大一附院规模突进的起点。阚全程新建了多处病房楼,尤其是2012年号称国内最大最好的病房楼落成,成为该院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媒体对于阚全程本人的报道并不多,百度百科里面也只是寥寥几句。郑州晚报曾这样描述阚全程:他是一个心存高远而低调处事、作风务实且才智出众的人。在工作中,深谙现代管理之道的阚全程经常以医学专家所特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去分析解决问题。阚全程的经营才能有目共睹,而且绝对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尤其在增加床位方面,医院可谓做到了极致。最高峰时加床数量到了4000张床位,达到现有床位的一半还多,走廊是双排加床,电梯间、楼梯间、洗手台旁边甚至都有加床。收了那么多病人,就得有医护人员处理。医院以前每个科室一般为10至20位医生的编制,现在多将科室分成数个小科室(如消化科室分为消化一、消化二、消化三等),"每个科室通过多收治病人、增加病床而多获得的收益,将以奖金的形式按比例返还给科室的医生。多劳多得,在这里似乎是最透彻的体现。郑大一附院的普通员工收入让人艳羡,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证实,但网传护士工资都一两万,在二线城市,这样的工资收入着实亮眼。用真金白银激励下的医护人员,像上足了的发条,不眠不休。于是成就了无节假日医院、手术全天开放,职工每天加班到晚上11点都是家常便饭。一个精明的医院管理者、一个人口大省、一份正当其时的新农合政策,积贫积弱的基层医疗环境。顺应形势,需求驱动,真金白银激励员工,超级巨无霸医院就是这样诞生的!

大手笔聚拢人才

阚全程组阁的领导班子给人最大的感觉是"专家治院",院长、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和四位副院长,均在医学科学上造诣颇深,在全国、全省学会都有学术任职。

目前该院在职职工7405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6718人(医生221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4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723人、硕士1479人;有院士1人、特聘院士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杰青1人。目前,医院有在省以上学术团体担任常委以上职务150余人。其中中华医学会专业分会主任委员2人、候任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3人,常委职务11人。

值得郑大一附院的人骄傲的是,全省医院的1500名博士,郑大一附院占据半壁江山。2014年11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教授正式入职郑大一附院,也是河南医界引进的首位全职院士。

在吸引人才上,郑大一附院越来越大方。针对顶尖科研人才,郑大一附院将为其提供科研启动经费1000万,每年再给予200万研究经费,配备工作室和工作助手。此外,除了享受同级正式职工的工资、奖金等福利外,每年还可获得100万岗位津贴,120平住房,工作满10年后产权归个人。高级临床技术人才引进方面,医院提供的是科研启动经费500万,除正常工资奖金外每年100万岗位津贴,及120平住房,工作满10年后产权归个人。

2012年,该院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指出:5年内预计投入1亿元资金,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对重点学科投入2000万元建设费用,使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骨干都能到国内外进修学习”;每年设置5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名医名师培养工程’人才储备库入库人员的培养、科研、宣传等工作;每年拿出100万元对在科研工作上有突出贡献的导师和研究生进行奖励。

面向全国广招贤才,每个通知来面试的求职学生都报销往返交通费,并提供数百元补助。

在某网站的招聘论坛里有人透露:郑大一附院心内科招一人,结果去了两个协和博士,两个北大博士;药学部招3个,报名52个……

人才的聚集让医院的学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15年5月国家医疗数据中心发布的 “中国最佳临床学科排行榜”上,郑大一附院15个学科入围,学科总数位列全国第三。2014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上,郑大一附院位列34名,进入50强。2014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上,该院位列综合排行榜85名。

用硬件增加底气

能挣会花的郑大一附院,在硬件设备的投入上敢下血本。医院斥资近2亿元打造的CT(世界先进影像诊断技术)、MRI(世界先进术中核磁共振)、DSA等复合手术室,堪称中国医疗行业内的“大手笔”。专家认为这一体系可为患者提供微创、甚至无创的手术治疗服务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误诊率。

2007年,该院斥资500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临床医学技能训练中心。

2009年,该院投入4800万元建成了实验中心,即河南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2012年,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新病房楼建成。总建筑面积达12万余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28层,有进口高速电梯24部,开放床位2848张,49个病区,66间手术室以及CT、MRI、B超等检查科室,号称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综合性病房大楼。

2014年,郑大一附院又投入使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用于肝胆、泌尿、乳腺外科等众多手术科室。仅彩超就达138台,各种手术室99间,

郑大一附院至今已投入3.2亿元推进信息化进程,院内实现了HIS、EMRS、PACS、LIS、移动医疗的全面应用,改造、新建了99间数字化手术室,全部实现了医院内部病理、心电、影像、移动查房、手术录播(直播)等功能与手术室的互联互通。

让争议先飞一会

在现有的医院管理评价标准之下,郑大一附院交出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临床学科排行榜的排名也证实了其临床实力。但是,业内对于阚全程的评价却判若云泥,最集中的争议可能在于,郑大一附院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盲目扩张,定位不清,抢了基层医院的活,同时也与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路线背道而驰。

郑大一附院制定的阶段性目标是:力争2018年医院整体排名进入全国前20名,2020年进入全国前10名。我们有理由相信,郑大一附院以好几个三甲医院的体量和其他医院拼学术绝对会有胜算,但这种“人海”战术未免会让人觉得胜之不武。

不难看出,郑大一附院非但没有缩减规模的内在欲望,反而因为规模效应带来的甜头,令其扩张的冲动从未停歇。郑大一附院再度扩张的逻辑似乎也很明显,用规模产生的巨额收入,引进人才和设备,发展学科和技术,朝着又大又强的方向发展。看上去,有那么点中国特色的意思,但是这种发展逻辑,是否能够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以及促进河南省医疗资源的合理分布,进而推进河南省医疗事业的整体发展,都是巨大的疑问。这个疑问不仅留给郑大一附院,同时留给河南省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种种疑问,暂时无解。7月18日参考消息刊登了路透社对其进行的报道,路透社称该院拒绝接受采访。

且让争议继续争议,让现实来回答这一切。


相关附件下载:



标签:头条热点评论

责任编辑:吴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娄朝晖
主任医师/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骨科一门诊(郑东),...
脊柱侧弯,脊柱后凸,颈椎病,脊柱滑脱与不稳,椎管狭窄症,脊柱骨折。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