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恐怖症
2018年01月29日 【健康号】 胡青     阅读 9101

儿童心理

恐怖症(phobia)是对某些物体或特殊环境产生异常强烈的恐惧,伴有焦虑情绪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而患儿遇到的事物与情境并无危险或有一定的危险,但其表现的恐惧大大超过了客观存在的危险程度,并由此产生回避、退缩行为而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学习、生活和社交等。这种恐惧具有显著的发育阶段特定性。该障碍的患病率目前尚无确切报道。该障碍的产生与儿童气质、意外事件的惊吓等有关。间接的创伤经验和信息传达,对该障碍的产生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疾病病因

社会学习理论这种良性的和不确定的刺激所引起的不合理反应是学习得来的。精神分析学说这是由潜意识内冲突产生焦虑,而又移置和外表化于所害怕的物体和境遇所致。发展学说提示对恐惧、焦虑应在发展的过程中理解,它们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合理,而在另一段时期内不合理。相互影响学说恐怖是发生和保持在特定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之中的。另有学者认为恐怖症与患儿存在的素质因素有关,如个性内向、胆怯、依赖性强,遇事易产生焦虑等。经历或目睹意外事件(如车祸、地震等自然灾害)也是恐怖症的诱因之一。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患儿对某些物体或特殊环境产生异常强烈、持久的恐惧,明知恐怖对象对自身无危险,但无法自制恐惧与焦虑情绪,内心极其痛苦。根据恐怖对象临床上分为动物恐怖、疾病恐怖、社交恐怖、特殊环境恐怖(如高处、学校、黑暗、广场等)。(2)患儿有回避行为,往往有逃离恐怖现场的行为。(3)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如心慌、呼吸急促、出汗、血压升高等。


诊断

患儿对某物(人)或处境感到害怕,并出现异常强烈的焦虑反应或回避行为,并严重干扰其生活、学习或人际交往,患儿为此苦恼,并排除了其他精神障碍,可予以诊断。


特殊恐怖症的DSM-Ⅳ诊断标准

(1)由于存在或预期某种特殊物体或情景而出现的过度或不合理的显著而持续的害怕;

(2)一接触所恐惧的刺激,几乎毫无例外地立即发生焦虑反应,采取一种仅限于此情景或由此情景所诱发的惊恐发作形式。这种焦虑表现为哭闹、发脾气、惊呆或紧紧拖住他人;

(3)患儿一般都设法避免这种情景,否则便以极度的焦虑或痛苦、烦恼忍耐着;

(4)这种对所恐怖的情景的避免、焦虑或痛苦烦恼,会显著地干扰个人的正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或关系,或者对这种恐怖感到显著的痛苦烦恼;

(5)应有至少6个月病期;

(6)这种伴于特殊物体或情景的焦虑、惊恐发作或恐怖性避免,都不可能归于其他精神障碍,如强迫症(如对污染有强迫思维的患儿在接触脏物时的害怕)、社交恐怖症(因害怕、窘迫、难堪而避免社交场合)等。


社交恐怖症的DSM-Ⅳ诊断标准

(1)在与熟悉的人们作与年龄相称的社交关系时发生问题,或在同伴中出现焦虑;

(2)处于所害怕的社交场合,几乎必然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因而可能采取限止这个场合或为此场合所诱发的形式。这种焦虑可能表现为哭闹、发脾气、惊呆,或从有不熟悉人们的场合退缩出来等;

(3)患儿一般都设法避免这种场合,否则便以极度的焦虑或痛苦烦恼而忍耐着;

(4)这种对所恐怖情景的设法避免、焦虑或痛苦烦恼,显著地干扰个人的正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或关系,或者对这种恐怖感到显著的痛苦烦恼;

(5)应有至少6个月病期;

(6)这种害怕或逃避都不是某种物质(如滥用药物、治疗药品)或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之直接生理反应,也不可能归于其他精神障碍(如分离性焦虑障碍、某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或分裂样人格障碍)。

(7)如存在某种一般躯体情况或其他精神障碍,那么“在与熟悉的人们作与年龄相称的社交关系时发生问题,或在同伴中出现焦虑”也与之无关。


疾病治疗

需综合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包括系统脱敏法、实践脱敏法、冲击疗法、暴露疗法、正性强化法、示范法等)结合支持疗法、认知治疗、松弛治疗及音乐与游戏疗法,一般可取得较好疗效。对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予小剂量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


预防护理

一、是不溺爱孩子。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溺爱对儿童心理发展是最有害的。对孩子溺爱的父母往往对孩子过度保护,看见孩子有一点恐惧表现就立即带孩子避开恐惧对象,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勇敢精神的机会。长此下去,对孩子坚强个性的塑造是绝无好处的。被溺爱的孩子大多胆怯,依赖性强,自信心不足,这样,其恐惧的发生率会更高。


二、是对孩子不宜反复无常。有些家长一会儿说孩子应该这样,一会儿又要求孩子那样,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做对做错都挨批评,就会形成行为恐惧的心理。因此,成人对孩子的教育要规范,前后要求要一致,父母双方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


三、是父母不可随便对孩子发脾气。孩子对父母过分惧怕,会整日心神不定,看父母脸色行事,怕父母无缘无故发脾气,怕自己无缘无故受罚,以致形成畏畏缩缩的坏习气。


四、是不要过分责难孩子。孩子做错了事可有节制地表示气恼,正确运用孩子对做错事的恐惧心理,教育和引导孩子学好,不能过分责难。过分责难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降低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胡青
主任医师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武...
心血管内科,内科
熟悉常见内科心脏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血管性痴呆等等,各种肿瘤,呼吸系...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