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人道主义宣言Ⅲ与整合医学
2021年01月14日 【健康号】 陈永     阅读 15085

人道主义宣言Ⅲ与整合医学

 作者: 陈  永,管剑龙

 

当今的中国医疗体制经过巨大的医疗改革取得了长足的成效,但仍然暴露出种种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紧张的医患关系[1],笔者认为这是患者对医疗效果的需求与当前不能满足的医疗技术之间的矛盾,是诱发医患纠纷的关键原因。例如过度医疗,《无效的医疗—— 手术刀下的谎言和药瓶里的欺骗》一书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世界范围内的过度医疗和无效医疗,心血管支架的植入、晚期癌症以及慢性疾病的过度医疗等在中国亦普遍存在。与此同时,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很突出,例如中国二胎政策的实施加剧了儿科医生荒[2]、医生待遇低下导致的病理科医生短缺等,都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错综复杂的医疗问题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笔者认为中国医疗体制的改革缺乏理论指导。国家教委高教司选用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最为普及的中国医学生誓言,但诸如此类的医学人文指导在医学教育中相对匮乏。很多医学生可能是在刚入医学院的开学典礼上接触并集体朗诵一次,后续的延伸教育几乎没有。当前中国医疗技术已不再是单纯的从欧美引进技术,甚至许多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很多发达国家,例如我国在COVID-19流行爆发后体现出的政府和医疗系统应对能力、患者救治治疗康复的成功率以及疫苗的研发推广。但医学人文的普及仍然不足、医患关系仍然紧张。

笔者发现,整合医学能够符合人道主义宣言的要求;而作为世界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道主义宣言可以促进整合医学理论及实践的发展。现汇报如下:

1 人道主义宣言的含义

人道主义宣言(Humanist Manifesto)是人道主义世界观的指导。其历史包括三个版本:人道主义宣言1933人道主义宣言1973及人道主义宣言2003虽然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宣言的主题一直是用哲学和价值体系来指导个人信仰而不是宗教或权威。这一宗旨可以很好地用于指导医生的行为。人道主义宣言又称人道主义及其追求,是由包括21位诺贝尔奖得主的90位科学家联合签署,有趣的是,其中与生命科学、心理学、医学相关的科学家共31位。人道主义宣言的具体内容包括7

① 界的知识来源于观察、实验和理性的分析;

②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一个没有指引的进化和变化的结果;

③ 伦理价值被证实是人类需求和利益的驱动;

④ 人生的成功在于参与人道主义为他人服务;

⑤ 人是社会的组成, 在社会关系中实现意义;

⑥ 通过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才能提高个人幸福感;

⑦ 我们需要开放地、切实地、民主地尊重不同的人道主义观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如果用人道主义宣言来指导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药物试验、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等,显然是非常合适的,完全能够在理论源头上指导医生的实践工作,并且是满满的“正能量”。

2 一种新的医学模式—— 整合医学

那么当前是否有一种医学模式能够与人道主义宣言匹配呢?当前比较公认的医学模式是20世纪末产生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一概念对于促进健康与这一领域的社会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在这个模式中,除了医疗从业人员,还涉及到社会工作者;很多医生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虽然常常忘记了还要促进健康),还需要对疾病人群回归社会层面进行辅助。对患者心理状态都无法很好地顾及,何况还要把患者回归到社会上需要的工作呢?当前中国的社工极度缺乏,且存在着销售一些虚假医疗设备的“伪社工”。也就是说,当前国内的医学模式主要还是集中在“生物”层面,对“心理”层面稍有涉及,对“社会”层面极度匮乏。

所以,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运用于指导医生的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是:有部分工作不该医生干的,划分给医生,不仅起不到指导作用反而模糊了重点,例如没有注重到患者的心理。显然如果患者的心理健康得到了足够的重视的话,医患矛盾未必会如此激烈。笔者认为整合医学是能够真正指导临床实践并且和人道主义宣言相匹配的医学模式。

“整合医学”最初英文为“integrative medicine因为“中西医结合学”被有些学者翻译为“integrated medicine,所以偶尔会引起歧义。事实上,中西医结合也只是整合医学的一部分。樊代明院士将自己提出的整体整合医学翻译为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ine简称为整合医学HIM,其定义、内涵与国际上有根本不同,他这些年来,以I Love HIM为主题,奔走相告[4],但仍然有大约70%的医学工作者尚不知道整合医学是何物。美国整合医学委员会American Board ofIntegrative Medicine对整合医学的定义为:在医疗实践中强调医患关系的重要性、综合运用循证医学及补/替代医学手段,注重患者全身的康复、达到最佳的健康和康复状态[5]。所以整合医学强调三个要素:治疗方法上将替代医学和循证医学联合;强调患“全身”的康复和健康;强调良好医患关系的维护。

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气功等是整合医学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治疗方法在国外引起了医疗体系的浓厚兴趣。例如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就成立了整合医学中心,其中治疗方法主要以针灸、推拿等中医手段为主。一项1995年的调查显示,在美国,有80%的家庭接受过针灸、催眠疗法等[6]。在20 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成立整合医学门诊,到2001年时已有27家。截至2015年,整合医学学术机构联盟成员有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杜克大学医学院、乔治城大学医学院和梅奥诊所在内的60个成员。美国医师专业委员会在2014年开始颁发整合医学医师资格证。

樊代明院士认为整合医学是传统医学观念的创新和革命,是医学发展历程中从专科化向整体化发展的新阶段。整合医学不仅要求我们把现在已知各生物因素加以整合,而且要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也加以整合;不仅需要我们将现存与生命相关各领域最先进的医学发现加以整合4而且要求我们将现存与医疗相关各专科最有效的临床经验加以整合;不仅要以呈线性表现的自然科学的单元思维考虑问题,而且要以呈非线性表现的哲学的多元思维来分析问题,通过这种单元思维向多元思维的提升,通过这四个整合的再整合,从而构建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更符合自然规律、更适合人体健康维护和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新的医学知识体系,这就是整与合的统一[4]

我国的整合医学历史渊源非常远久。例如《黄帝内经》不仅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而且还有许多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内容,涉及养生、预防、针灸、调摄、心理、饮食、运动等诸多方面,至今仍能有效地指导人们防病、治病。

3 人道主义宣言指导下的整合医学

人道主义宣言与整合医学是两个极其巨大的概念。人道主义宣言可以通过整合医学促进当前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笔者就一些小的方面发表如下见解。

世界的知识来源于观察、实验和理性的分析:可以说医学知识更是这样,无论现代医学还是替代医学,其科学性都需要实践的检验。一切可耻的学术造假都将以其应有的悲剧退场。说到中医学,我们的祖先把宝贵的医学经验刻在石头上、竹简里、丝绸中, 花费财力物力,并无分毫科研经费支持,却留下了重要的医学遗产。相反,倒是目前部分以论文发表为导向的研究,数据伪造和学术不端屡见不鲜[7]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一个没有指引的进化和变化的结果:人的生老病死也是符合自然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不可以被打破的。这个规律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被作为治疗失败的借口,但更应被用作是不过度治疗的依据。

伦理价值被证实是人类需求和利益的驱动:在医疗实践中,我们面对的患者,除了“病”,更重要的特征是“人”,我们医生应该对其一贯地保持尊重,告知治疗的选择性、以及其选择治疗手段的自主性。如果我们还是因为患者太多而态度粗暴,因为工作太忙而在临床研究中忽略签署知情同意书,那我们亏欠患者的可能太多。

人生的成功在于参与人道主义为他人服务,通过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才能提高个人幸福感:笔者认为医学事业,是最能够体现人道主义的事业。所以在这个行业里稍加努力,便可以获得幸福感。

人是社会的组成,在社会关系中实现意义: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无论是在病房还是在菜市场,我们都在社会关系中实现做人的意义。

我们需要开放地、切实地、民主地尊重不同的人道主义观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但就治疗方法而言,当前中国医务工作者在从事各自领域的学科时, 忘记了需要包容、学习。外科的主张开刀,食疗的主张食疗,内科的在联系新药,中医的也鼓吹西医的种种罪,西医的也反驳中医的不正规,却忘了天下本来没有中医西医之分,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外科还是内科,都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结晶[8]

4 展望

虽然整合医学在国内尚未形成气候,但是基于国际发展速度、国内人民对医疗的需求、樊代明院士的不懈努力,我们相信整合医学是未来先进医学的发展方向。而人道主义宣言作为更高层次的人类学理论指导可以促进整合医学的萌生及发展。亦或说,整合医学作为一个新事物,是在医学发展过程中,于中国医患关系矛盾凸显的背景中诞生的,无可抵挡。

 

【参考文献】

[1] Zhou L, Heitner J, Heitner M. Doctor and patient perceptions on health care in Shanghai hospitals: a cross- sectional survey[J]. Lancet, 2015,386:S27.

[2] Chenyan Z. China faces critical pediatrician shortage[J]. US- China Today,2011.

[3]  Healy K. After the biomedical technology revolution: where to now for a bio-psycho-social approach to social work?[J]. Br J Soc Work, 2016,46(5):1446-1462.

[4] Fan D. Holistic integrative medicine: toward a new era of medical advancement[J]. Front Med, 2017,11(1):152-159.

[5] Ring M, Brodsky M, Low Dog T, et al.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core competencies for integrative medicine fellowships[J]. Acad Med, 2014,89(3):421-428.

[6] Ernst E. Nature cures: the history of alternative medicine in America[J]. FACT, 2010,8(2):278.

[7] , 王光义. 驳针灸对腰痛无效妄谈[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28(6):8-11.

[8] , 乐毅敏, 易惺钱, . 用现代医学解释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发展新格局[J]. 江西中医药, 2014, 45(3):3-6.

 

    作者简介:  永,深圳市医院风湿免疫科,博士后,研究方向:风湿性疾病的整合医学干预。Tel:18321116879E-mail:417033196@qq.com。管剑龙,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风湿免疫科。Tel:021-62483180-571609E-mail:jianlong_guan@126.com

    本文刊载于《医学争鸣》2018年第9卷第5期。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