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
2020年02月28日 【健康号】 鲁燕     阅读 10056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会使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而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一旦发生,治疗相对比较困难。因此,针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强调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常见

一、 糖尿病肾病

1.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它有哪些表现?




糖尿病肾病即糖尿病并发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的一种重要表现,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肾功能的逐渐减退和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显著相关。    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呈持续性的蛋白尿,多无明显症状,部分病友可表现为尿里泡沫多,后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血压水肿,可感腰酸脚肿,最后病情进展至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透析治疗。

2. 糖尿病肾病应做哪些筛查?

由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察觉,许多患者在出现明显症状至医院就诊时,病情已进展至后期,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十分必要。

对于新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筛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在确诊糖尿病后即行筛查,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筛查。筛查项目包括:

1尿常规:最基本的检查是尿常规,检测有无尿蛋白。这种方式有助于发现明显的蛋白尿,但有可能遗漏微量白蛋白尿。

2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尿中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只需单次尿标本即可检测。如结果异常,则应在3个月内重复检测以明确诊断。3血清肌酐浓度:应每年检测血清肌酐浓度,并计算GFR值,以此判断肾脏是否受损及其损伤程度。4)确诊糖尿病肾病前必须除外其他肾脏疾病,必要时需做肾穿刺病理检查

 

3. 糖尿病肾病患者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血糖、血压

尽量使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避免服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2饮食控制

a. 限制食盐摄入。菜肴应尽可能味淡,食盐摄入量应在每天6克以内。

b. 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节制含钾饮料、含钾水果的摄入。蛋白质应控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0.8克,且以易消化的鱼类、瘦肉等优质动物蛋白质为佳。

c. 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BCD和锌、钙、铁等,可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d. 多饮水。保持每日饮水量和尿量15002000ml左右,以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

e. 禁止吸烟。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病友失明的主要原因。

视网膜病变病友的眼部症状与其眼底病变的部位、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早期眼部可以无自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甚至失明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做哪些筛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从防盲角度来说,定期做眼底检查尤为重要。当视网膜有病变发生时,眼底检查可发现有微动脉瘤、微静脉扩张、出血、渗出、视网膜水肿以及新生血管等改变。

 

初筛 2糖尿病患者应在明确诊断后立即行眼底筛查。而1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应进行筛查。怀孕的糖尿病患者应在妊娠前或第一次产检、妊娠后每3个月及产后1年内进行眼科检查。

可由经培训的眼科专业人员进行首次散瞳后的眼底筛查,或由内分泌科经培训的技术人员使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机, 拍摄至少两张眼底后极部彩色照片,进行分级诊断。

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分级如下:

 

 

随访: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推荐每12年行一次检查;轻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每年1次,中度非增殖期病变患者每36个月1次;重度非增殖期病变患者每3个月1次。对于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应每3个月进行复查。

临床随访期间,主要观察指标包括:

1)全身指标:糖尿病病程、血糖(含HbA1c)、血脂、血压、体重、用药史等;

2)眼部指标:视力、眼压、房角、眼底(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纤维增生)等。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

1. 什么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以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最具代表性。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呈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病友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




 


感觉障碍严重的病友可出现下肢关节痛及溃疡。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剧痛,痛呈昼轻夜重。有时有触觉过敏,甚至不忍棉被之压,须把被子支撑起来。

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可单侧;可对称,可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多见。

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系统,还可出现体温调节、泌汗异常及神经内分泌障碍。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做哪些筛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筛查及病情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和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5年后,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糖尿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每隔3~6个月进行复查。    在临床工作中联合应用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5项检查来筛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四、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

1. 什么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哪些表现?

下肢血管病变主要是指下肢动脉病变,是外周动脉疾病的一个组成成分,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通常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

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中只有少数患者有皮肤颜色改变、肢冷、疼痛、间歇性跛行等表现,大多数无症状,对于下肢动脉病变,目前存在着低诊断、低治疗,以及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的状况。因此应定期进行下肢血管病变的筛查,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 如何筛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

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常规进行LEAD的筛查。伴有LEAD发病危险因素(如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血 脂异常、高血压、吸烟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至少筛查一次。 对于有足溃疡、坏疽的糖尿病患者,不论其年龄,应该进行全面的动脉病变检查及评估。具体筛查流程见下图:

 

 

 

 

五、糖尿病足病

1.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

2.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 既往有足溃疡史。

(2) 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足部麻木、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足部发热、皮肤无汗、肌肉萎缩、腹泻、便秘、心动过速);和()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引起的腓肠肌疼痛或足部发凉)

(3) 周围血管病变(足部发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4) 足部畸形(如鹰爪足、压力点的皮肤增厚、Charcot关节病)和胼胝。 

(5) 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严重肾脏病变,特别是肾功能衰竭以及视力严重减退或失明) (6) 鞋袜不合适。 

(7) 个人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差、独居生活的老人、糖尿病知识缺乏者和不能进行有效的足保护者)

符合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足部护理,定期进行足病筛查。

3. 如何筛查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足病筛查。筛查内容包括:

1)皮肤视诊。观察皮肤颜色变化,是否有溃疡。

2)评估足部畸形。

3)神经评估:10g的尼龙丝试验;128Hz的音叉检查震动觉;用针检查两点辨别感觉;用棉花絮检查轻触觉;足跟反射。

4)血管评估:触诊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搏动;多普勒超声检查踝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必要时可进行经皮氧分压(TcPO2)、血管超声、血管造影CT、核磁血管造影检查。

最常用的方法为用128Hz音叉评估震动觉 (大纤维功能)以及10g尼龙丝评估压力觉以明确足溃疡和截肢的风险。

4.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以下事项,以避免足溃疡的发生:

1)每天检查双足,特别是足趾间;

2)定期洗脚,用干布擦干,尤其是擦干足趾间;

3)洗脚时的水温要合适,低于37℃;

4)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

5)避免赤足行走;

6)避免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学制剂来处理胼胝或趾甲;

7)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否异物或异常;

8)不穿过紧的或毛边的袜子或鞋;

9)足部皮肤干燥可以使用油膏类护肤品;

10)每天换袜子;

11)不穿高过膝盖的袜子;

12)水平地剪趾甲;

13)由专业人员修除胼胝或过度角化的组织;

14)一旦出现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