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肠癌发病模式变化与对策
2019年01月15日 【健康号】 余志金     阅读 5247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年发病数近100万,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居第三位。据统计,2006年美国约有大肠癌新发病例148610例和死亡病例55170例,我国2002年大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为男性13.6/ 10 万人,女性9.2/ 10万人。从发病趋势看,尽管少数发达国家如美国近年大肠癌发病率有下降趋势:男性年下降1.5%,女性为1.3%;但多数国家特别是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在较大幅度上升:90年代与70年代相比,城市上升了31.95%,农村8.51%,并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将稳步上升。值得关注的是大肠癌的治疗效果近30年进步不大,5 年生存率仅50 %~60%,因此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更显突出重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余志金

近期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均发生改变,因此探讨大肠癌发病模式的改变,对相关部门制定大肠癌防治策略和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水平均具有重要价值。

我国既往特征

好发年龄较年轻;直肠癌比例高;青年人比例高

年龄是大肠癌发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既往数据显示,我国大肠癌的好发年龄比西方国家低12岁至18岁,中位发病年龄在45岁左右。

我国既往大肠癌另一大特点是好发部位为直肠:国内一组80年代3147例的大肠癌资料显示,直肠癌占72.6%;而同期国外直肠癌比例仅为28.5%左右。

青年大肠癌比例高曾被认为是我国大肠癌的一大特点。我国大肠癌青年患者的比例为3.5%~22.7%不等,而国外一般为约1%~4%。但青年大肠癌的年龄界限标准至今尚未完全统一,国内青年大肠癌年龄多以30岁为标准,而国外则多为40岁。此外,由各医疗单位收治患者偏重不同引起的发表偏倚也可能是造成国内外青年大肠癌比例悬殊的重要因素。

近期发展趋势

年龄趋向老龄化;发病部位右移;女性患者的比例上升

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大肠癌的发病年龄逐渐上升,老年大肠癌的比例不断增加。这可能与各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增加有关。我们总结分析了广东省珠三角、粤北、粤西和粤东等四大地区五家三甲医院1990年至2004年15年共6501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近15年大肠癌的中位年龄从1990~1992年代的55岁上升到2002~2004年代的61岁,上升了6岁,与广东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既往报道资料比较,中位年龄明显上升。

1966年Axetell等发现大肠癌发病部位逐渐右移,随后很多国家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国内有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比较,近侧结肠癌在所有大肠癌中所占的比例升高了4.3%。此外,大肠癌部位分布与年龄有密切关系:美国学者发现,30岁以下大肠癌患者中,近端结肠癌仅占18%,而80岁以上者则高达28.6%;Gonzalez等对影响近端分布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认为:年龄每增长1岁,分布于近端的概率上升2.2%。本组资料也显示,21世纪初与20世纪80年代比较,右半结肠占大肠癌比例上升了11.7%,并且右半结肠癌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一点在女性表现更为明显。

女性发病比例的上升亦是大肠癌近年流行趋势之一。国内有学者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共10201例大肠癌的文献资料,发现大肠癌的男女比例从80年代的1.50∶1下降到90年代的1.26∶1。女性激素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因为女性激素可影响胆固醇代谢,并由此影响胆酸的产生,从而使女性大肠癌发病率升高。

未来应对措施

重视青年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国内有学者研究认为,我国近年青年大肠癌发病率有下降的趋势。但我们的资料显示,近15年青年大肠癌(以≤30岁为界)所占比例从7.1%(49/689)下降到3.5%(81/2324),而老年大肠癌(>60岁)从30.6%(211/689)上升到51.5%(1196/2324),提示近15年青年大肠癌患者例数并未减少,只是占大肠癌的比例下降,其原因是中老年大肠癌上升所致。

有研究发现,在Dukes’A或Dukes’B阶段的青年大肠癌患者比处于同样阶段的其他人群有更好的生存率,这可能与青年人有较好的手术耐受力及辅助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诊断为Dukes’C或Dukes’D的青年大肠癌患者比同一阶段的中老年患者情况相似或更糟糕,这可能与其更具侵袭性的病理特点有关。

青年大肠癌的粘液癌(包括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癌有更高的发病率,这是青年人与中老年人大肠癌最主要的区别之一。粘液癌在青年大肠癌患者中占21%,而在其他大肠癌人群中占10%~15%;低分化癌青年人27%,而在>40岁者占2%~29%。粘液癌和低分化癌比高分化和中分化癌预后差,因而导致青年大肠癌5年生存率较低:粘液癌5年生存率为24.7%,而低分化癌为25.5%。

青年大肠癌早期的症状多不明显,典型症状出现时,往往病变为已发展到Dukes’C或Dukes’D期,出现向肠壁、临近器官、淋巴结或远处浸润转移,故行根治性手术者少,预后差。Griffin发现<40岁的患者中68%为Dukes’C或Dukes’D,这一比例明显比>40岁的患者高(32%~49.2%)。此外,Marble研究发现,青年大肠癌低分化者85%处在Dukes’C或Dukes’D阶段,而中老年人则仅为15%。

总之,青年大肠癌相对而言,其恶性程度较高,转移早,预后差,且不易引起患者本人及医生的注意,容易误诊。但如果早发现、早诊断,青年大肠癌则有更高的生存率。因此有关部门在制定大肠癌防治策略上,应特别注意对青年可疑症状的筛查,早期诊断,改善预后。

全结肠镜检查对大肠癌的筛查、诊断和随访日趋重要

诊断手段的完善有助于检出更多的病例,虽然乙状结肠镜曾被认为是有效的大肠癌筛查工具,但是数据表明,如果仅靠乙状结肠镜只能检测到约80%的大肠癌,如果计算上约有25%的患者在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中因不能充分显露,那么漏诊率将进一步增加。国内外均有资料显示,大肠癌有向右侧迁移的趋势,我们的数据也支持这一点,因此全结肠镜检查对大肠癌的筛查、诊断和随访日趋重要。

乙状结肠镜只能检查远端大肠,而无法检查近端大肠。国外有研究表明,有相当部分进展期的近端结肠腺瘤不伴有远端结肠腺瘤的发生,因而易被乙状结肠镜漏诊。在一项对1463名无症状女性行结肠镜检查的研究中发现,只有34.7%进展期肿瘤的患者有远端结肠腺瘤而被乙状结肠镜所诊断;与来源于退伍军人协作管理局的同龄段男性作对照,这些男性患进展期肿瘤的可能高于女性(8.6%:4.5%),然而这些更可能患进展期肿瘤的男性有66.3%可以被乙状结肠镜检查出来。此外,由于近端结肠肿瘤的发生随年龄而增加,所以乙状结肠镜筛查似乎更适用于男性和小于60岁的人群。

近端大肠癌较远端分期更高,预后更差,这可能是由于检查方法而导致的诊断延误,及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学者发现,近端大肠癌较远端大肠癌患者就诊时,趋于晚期的概率高10%。从直肠向回盲部,每移动一个部位,就诊时趋于晚期的概率上升4%。

结肠镜可以检查全结肠,观察范围远大于乙状结肠镜,且直视下观察病变并可同时进行取材活检和治疗。结肠镜检查和病理学一起被视为大肠癌诊断的金标准,常用于其他筛查方法阳性时的复筛。虽然没有前瞻性随机试验表明结肠镜检查可减少大肠癌的死亡率,但乙状结肠镜检查的研究可间接提示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已有研究证明结肠镜检查及治疗可以减少大肠息肉患者的大肠癌发生率。和粪隐血试验及乙状结肠镜相比,结肠镜检查代表着一种更具成本-效益的大肠癌筛查方法。

因此,最近美国胃肠内镜学会推荐结肠镜作为大肠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并适用于FOBT和乙状结肠镜检查阳性的进一步检查。而对有症状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和女性,应用结肠镜检查显得更有必要。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余志金
主任医师/教授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脾胃病科
酸及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肿瘤的诊治。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