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应警惕眼内注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2019年08月26日 【健康号】 吕嘉华     阅读 963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目前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对于轻、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少量出血或渗出),建议在内科积极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定期至眼科随访(每12个月);对于重度非增殖期(眼底大量出血及渗出)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患者,如果眼底尚且可以看清,立即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如果眼底无法看清,建议患者尽早行玻璃体手术,术中进行彻底的视网膜激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黄斑水肿而影响视力,或为避免手术中出血较多,可以进行少量的眼内注药治疗或术前1周进行一次眼内注药。
        近年来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以及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临床上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患者在经过雷珠单抗(诺适得)、康柏西普(朗沐)等抗VEGF药物眼内注射后,短期内眼内出血及黄斑水肿的确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随着眼内注射疗程的延长,注射次数的增多,临床上经常可见到一些患者,尽管眼内已不再出血、黄斑也不再水肿,但出现广泛视网膜血管闭塞和视神经萎缩,视力不可逆地下降。
        因此,临床上应警惕眼内注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视力损害的风险,眼内注药可以,但切忌反复多次注射。每次眼内注射之后应密切随访病情的变化,如果病请得到控制,须暂停或者暂缓眼内注药。切不可盲目、过量、无计划地进行眼内注药。


《延伸阅读》

视网膜血管闭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视网膜原本就供血不足,多次打药后易引起视网膜血管闭塞,加重视网膜缺血。

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的一个常见原因是高眼压。正常人眼压在10-21毫米汞柱的范围内,眼内注药可迅速升高眼压,最高可达40-50毫米汞柱。虽然研究显示大部分患者的高眼压可于注药30-60分钟后恢复到正常范围,但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伴有虹膜新生血管膜以及有青光眼解剖结构的患者来说,眼内注药后的高眼压状态很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即使单次注药后眼压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对视神经的损害可能还不明显,但长期、反复多次眼内注药所引起的多次眼压升高,对视神经的损害作用将逐渐累积,最终导致视神经不可逆地萎缩。
        视神经萎缩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缺血和缺氧。尽管VEGF具有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膜形成和出血,严重影响患者视力,但VEGF同时也有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的作用,可以帮助视神经抵抗糖尿病时期的眼底缺血、缺氧状态。有研究显示,视网膜VEGF浓度越高,视网膜神经细胞死亡的数量就越少;而抑制VEGF后,神经细胞死亡数量明显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长期反复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有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变细及闭塞,视神经的反复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视神经萎缩。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随时来我门诊加号,并且尽快制定治疗方案。

吕嘉华医生出诊时间:

每周三上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浦江院区(上海市闵行区江月路2600号)

每周五全天: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汾阳院区(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83号)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4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