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经顶过了!
在医院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鼻出血、牙龈出血或皮肤瘀斑等就诊的患者,接诊医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会不会是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异常,从而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完善血常规及凝血指标等检查。血小板减少是出血性疾病中常见疾病,临床上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慢性肝病、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等。下面就介绍一下血液系统疾病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疾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临床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通俗地说,就是在没有其他诱因和疾病等特定原因的情况下,出现血小板的下降。血小板计数<100×109/L定义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30×109/L定义为重度血小板减少。
引起血小板减少常见病因有:
1.血小板生成减少:物理化学因素(化疗药物如卡铂、依托泊苷、吉西他滨、紫杉醇等),骨髓浸润性疾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造血干细胞病变(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感染性疾病(幽门螺杆菌、细菌、病毒、真菌、病毒性肝炎等)。
2.血小板消耗增加:免疫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疾病如抗磷脂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非免疫性疾病(血管炎、人工心脏瓣膜等),血栓性疾病(血栓性微血管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大、血液稀释等。
如果化验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减少,需完善哪些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为ITP呢?ITP的诊断基于排除法,须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其诊断要点包括:
1.至少连续2次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计数减少,外周血涂片镜检血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
2.脾脏一般不增大。
3.骨髓检查:ITP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为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有成熟障碍。
4.须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疾病、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恶性血液病、肿瘤浸润、慢性肝病、脾功能亢进、感染、疫苗接种等所致继发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消耗性减少;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先天性血小板减少及假性血小板减少等。
5.诊断ITP的特殊实验室检查:(1)血小板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对抗体介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较高的特异性,可用于鉴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但不能区分原发与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2)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测定,有助于ITP和骨髓衰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ITP患者TPO水平正常,骨髓衰竭性疾病TPO水平升高)。
如果诊断为ITP,该如何治疗,需注意哪些事项呢?
ITP的治疗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兼顾患者意愿,在治疗不良反应最小化基础上提升血小板计数至安全水平,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而非要求血小板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如果患者血小板<30×109/L、出血明显时,需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大便等。
1.紧急治疗:ITP患者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或需要急症手术时,应迅速提升血小板计数至安全水平。常用于紧急治疗的药物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皮下注射治疗。上述措施可单用或联合应用,并及时予以输注血小板。
2.一线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①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地塞米松40mg/d×4d,口服或静脉滴注,无效或复发患者可重复1个周期;泼尼松1mg·kg-1·d-1,起效后应尽快减量,6-8周内停用,减停后不能维持疗效患者考虑二线治疗)。②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紧急治疗、糖皮质激素不耐受或有禁忌证的患者、妊娠或分娩前。
3.二线治疗: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艾曲波帕、海曲泊帕、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等)、利妥昔单抗、脾切除。
4.三线治疗:全反式维甲酸联合达那唑、地西他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版权所有:杭州微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200356 浙卫(03)网审[2014]015号 (浙)-经营性-2014-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