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乳后,残乳需要用手法排出吗?
2018年06月22日 【健康号】 庞文静     阅读 8861

门诊时,经常会遇到哺乳的新妈妈,由于种种需要,咨询如何回乳?回乳时乳房胀了以后,是不是需要把里面的乳汁排出?等等。又有云,请催乳师排乳后,乳房出现了红肿热痛,引起了乳腺炎。

更有甚者,有人以癌症患病相恐吓:“乳汁不及时(用手法)排出,会引起毒素堆积过多,形成乳晕的疙瘩,甚至乳头内陷。经过一段时间后,奶水会变质,形成脓水,甚至血脓,黑水。如不及时排出,会使整个乳腺组织发生病变,甚至癌变。”

事情的本质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把上面的话分解成几个问题,逐个来看待。

1.泌乳、排乳是怎么回事?机制是什么?

乳汁的产生机制,包括泌乳和排乳两个方面,二者互相联系、均受到神经内分泌调节。其中人体中的脑垂体,是参与泌乳和排乳的最主要内分泌腺。在妊娠期,卵巢和胎盘产生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刺激腺泡和乳腺腺管的发育,但对脑垂体前叶分泌的泌乳素有抑制作用,因此在孕期乳房不分泌乳汁。当胎儿娩出、胎盘剥离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骤然下降,脑垂体开始分泌催乳素,促使腺泡分泌乳汁。

乳房腺体的结构、吮吸要点与积乳发生相关。乳房内部的泌乳系统看起来就像一棵树。乳汁生于这些好像树叶一样的腺体组织,然后经管道(树枝和树干)到达乳窦(树根)。乳窦就是储存乳汁的地方,位于乳晕下面,通过在乳头上分布的15~20个开口排出乳汁。为了让乳汁高效地排出,宝宝的嘴巴必须含住乳晕,这样他的舌头才能挤压这些储存乳汁的乳窦。

宝宝的吮吸,会刺激你乳头上特殊的神经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将信息发送到你大脑里的脑垂体,分泌泌乳素,促使乳腺分泌更多的乳汁。随着宝宝的吮吸,乳头上的神经传感器,会刺激脑垂体分泌另一种激素——催产素。这种激素会刺激乳腺周围的弹性组织像橡皮筋一样收缩,挤出更多的乳汁。

2.回乳时乳房胀了,是不是就是积乳囊肿形成了?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知道了泌乳排乳是怎么回事,回乳只不过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回乳时应注意以下4个问题:
1)回乳前,应逐渐减少喂奶的频率、次数。
2)回乳时,应避免视觉上见到孩子、听觉上听到孩子的啼哭,这样会引起神经反射性的泌乳。
3)回乳时母亲体内仍有较高的血液中的催乳素水平,可以用足量的生麦芽和炒麦芽,冲饮来抵消。
4)因为没有了婴儿的吸吮,乳汁的生产、输送均失去了动力。因此,乳汁必定有约一周的时间,积聚于乳管、腺泡,使得腺泡在一定的张力范围之内。本质上,乳腺的腺泡、导管没有实质性的病变,不同于引起积乳囊肿时的伴有病变的乳腺管、腺泡。

3.有奶水在乳房里积聚,是不是一定要用按摩的手法把它排出来?

回答:回乳时,有奶水在乳房里积留是肯定的。失去了婴儿的吸吮作用与视觉、听觉刺激作用,脑垂体产生的泌乳素、催产素减会少,加上滞留于乳腺导管和腺泡内的乳汁,形成压力,引起张力性反射,就促使母亲的体内的内分泌系统,转向了停止乳汁分泌。

那么,积聚在乳房里的乳汁,是不是需要用手排出来呢?

我们先看看断乳后,乳房内残余乳汁发生了什么变化?

乳汁停止分泌后,新的乳汁不再产生。
已经积存在乳管和腺泡里的乳汁,其中水分、乳糖、钾离子,会经腺泡和导管上皮的吸收而逐渐减少。剩余的乳汁中,脂肪所占比例会相应增多,故排出来的乳汁呈粘稠、牙膏状,如白色,乳白色,黄色。这些内容物会随着垂体、乳腺功能的恢复,部分被吸收,部分被逐渐的、生理性地排出。如果手法排乳,可能会造成乳管、腺泡的物理性损伤,可能诱发乳腺的炎症。因此,不需要用按摩的手法,去强力的排乳。

以后,乳房腺体开始萎缩、退化、复旧。如若乳头出现红色的或褐色的液体,一定是乳管内发生了病变,应该及时请专科医生诊治。

4.残乳与乳腺癌的关系

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主要有:
①激素水平的改变
与环境的污染,饮食的污染、紧张的心理压力等有关
②精神压力过大
③丰胸产品含激素
④晚婚、晚育、少哺乳。
⑤由于以上多种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机能的下降,伴发了胃肠道、肝胆系统、呼吸系统等多方面的疾病,在此基础上,发生了乳腺疾病、乳腺癌。

相比之下,回乳只不过是一个生理性过程。残余乳汁在乳管内的吸收和排除,只不过是一个时间过程,与乳腺癌的发生牵扯不上关系。

5.乳房按摩的问题

催乳师,由于产妇较多、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
其主要职能应当是:辅助产妇做好产后康复工作、哺乳、育婴。

由于大多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对乳房的结构、功能,生理、病理知之甚少,其难于胜任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因此,不建议产妇去接受所谓的按摩、排乳。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庞文静
主治医师
青海红十字医院
乳腺科,乳腺外科
乳房保健及各种乳腺良性疾病(乳腺增生症、乳腺良性肿瘤、乳头溢液、非哺乳期及哺乳期乳腺炎等)...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