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觉打呼噜?别疏忽!
2018年07月30日 【健康号】 陈合新     阅读 7457

作者:郭雪雪,指导:陈合新  张洪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
孩子睡觉打呼噜(又称打鼾),很多家长常常误认为孩子睡眠好,睡得香,但有时事实恰恰相反,打鼾也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表现,而引起儿童OSAHS的最常见元凶则是“腺样体肥大”。
受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的影响,很容易产生鼻炎、咽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炎等上呼吸道炎症。当儿童鼻咽部及毗邻部位如鼻腔、鼻窦、扁桃体以及腺样体发生长期反复炎症刺激时,鼻咽部淋巴组织腺样体及扁桃体则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产生“腺样体肥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总体发病率为7.4%,已经成为儿童常见的鼻咽部疾病。
“腺样体肥大”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通常,腺样体出生后即存在,2~6岁最大,10岁以后逐渐萎缩,到成人则基本消失。儿童正常发育的腺样体称为生理性腺样体增生。这个阶段小儿腺样体因为生理的特点,可没有任何症状或仅出现偶尔打呼噜及夜间憋气。
儿童腺样体病理性肥大时临床表现则各异,其临床表现与腺样体及其邻近部位的解剖密切相关。首先,腺样体作为咽部淋巴组织的一部分,与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舌扁桃体等淋巴组织共同构成咽淋巴环内环,正常情况下,它们共同对入侵咽部的细菌病毒及毒物进行消灭,构成儿童咽部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当邻近部位长期发生炎症反应时,炎症细胞很容易沿淋巴环淋巴管网向腺样体侵犯,在与侵入呼吸道的病菌做斗争的过程中,腺样体则不断壮大自己,发生病理性肥大。值得注意的是,腺样体肥大小儿一般多合并扁桃体肥大,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共同影响鼻咽腔的软性结构,导致鼻咽腔狭窄,不同程度地堵塞后鼻孔,进而影响鼻腔鼻窦的引流,使小儿出现睡眠时打鼾及憋气、张口呼吸、说话时带鼻音、经常鼻塞、流涕、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营养发育不良、反应迟钝、夜惊、磨牙、遗尿等症状。长此以往,可影响儿童面骨发育,出现上颌骨变长、颚骨高拱、牙列不齐、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的“腺样体面容”。腺样体长期病理性肥大不仅可引起患儿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并发症,也可间接导致患儿心肺负担加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隐患。
除此之外,由于腺样体前方为咽鼓管咽口,咽腔经此口通过咽鼓管与中耳鼓室相通,且儿童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宽,略呈水平位,当儿童腺样体增生肥大时,咽鼓管咽口较成人更容易受阻,从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病变,导致小儿听力减退和耳鸣。文献统计显示,腺样体肥大患儿中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比例高达43.19%,而腺样体肥大患儿中约10%出现明显听力减退。3~5岁年龄段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最高,随年龄增长,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逐渐下降。
由此可见,当儿童出现睡眠时打鼾及憋气、鼻塞、听力下降、耳闷、咽部不适及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症状时,他可能出现了“腺样体肥大”。此时家长应当引起重视,及时带患儿去耳鼻喉科就诊,通过医生全面的体格检查及特定的专科检查如前鼻镜、电子鼻咽喉镜、口咽部检查、耳部检查(如同时合并耳部症状)、睡眠呼吸监测等确诊是否“腺样体肥大”及其严重程度,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治疗目前首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原发感染疾病和局部应用类固醇激素及高渗海水缓解症状。通过规范的单纯药物治疗,可使部分患儿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无需手术,平稳度过腺样体肥大时期。重症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及鼻内镜喉镜下确存在腺样体肥大且临床症状明显者,建议在全麻下行腺样体切除术和(或)扁桃体切除术,若合并耳部症状,可一并术中鼓膜置管,术后继续治疗耳病。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的常见病,不及时或不正确的处理会导致一系列的继发疾病。因而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当孩子有打鼾、听力不好、经常鼻塞、流鼻涕时,要想到可能不仅仅是耳朵或鼻子的病,还要检查是否有腺样体肥大,从而保证孩子的正常发育。为了让孩子茁壮健康成长,请关注儿童睡眠。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陈合新
主任医师/副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专家...
鼻科(鼻窦外科,鼻眼相关外科和鼻颅底相关外科)、颅底和头颈外科疾病,慢性鼻窦炎、鼻炎、过敏...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