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
2019年05月09日 【健康号】 江平胤     阅读 908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类伴随增龄衰老或医学原因引起的,以骨量丢失、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为病理改变,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频度增大为特征,以骨痛、易于发生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
包括原发性OP症和继发性OP症两大类
OP症康复治疗目标是缓解骨痛,控制病情发展,提高骨质量,防止废用综合征,预防继发性骨折,降低骨折发生率,改善平衡功能、ADL能力和生活质量。主要方法有基础措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矫形器及辅助具的应用。
一、基础措施
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的应用(钙剂和维生素D)。
二、药物治疗
适应症为T≤-2.5或已有骨量减少(-2.5<T<-1.0)并伴有OP症危险因素者。主要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和促进骨形成药物,比如雌性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药物治疗可以减少骨量丢失,但是不能补充已经失去的骨量,并且雌性激素和降钙素有较大的副作用。
三、物理治疗
物理因子具有止痛、减少组织粘连、增强肌力、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继发性OP,增加局部应力负荷,促进钙磷沉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以及改善肢体功能活动的作用。
1、低频脉冲电磁场疗法
低频脉冲电磁场疗法通过增加成骨细胞数量、活性和抑制成骨细胞凋亡直接促进骨形成;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促进破骨细胞凋亡间接促进骨形成。
该疗法最大的优点是无创伤、无感染、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可以长期使用。在改善骨痛和骨密度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每天一次,每次40分钟,连续30天。
2、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可以阻止骨量丢失,增加骨量、改善骨密度和骨强度、改善OP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但运动作为防治骨质疏松的一种手段,是有其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对于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骨量已经非常低下,骨的细微结构已有显著变化,具有明显的骨折倾向,则不宜使用运动疗法,至少不能单独使用运动疗法。
运动项目包括走路、奔跑、有氧操、跳舞、骑车、球类运动、体操及负重和抗阻训练等。其中,渐进抗阻训练的临床应用价值很高,渐进抗阻运动对身体机能要求不高,但对骨密度正性作用很大,适合大范围人群的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虚弱的老年人也能从中获得益处。
最佳的运动强度为最大耗氧量的60%左右,运动强度要参考对象的年龄、身体状况及运动经验等制定。运动频度每天20-30分钟,每周3-5次即可;运动疗法首要原则是“超负荷”,即在运动过程中加在骨上的负荷应不同于且大于日常活动中的负荷。因为“超负荷”可以让本来骨量就非常低的个体产生最大的反应。运动时间和强度应随着患者能力的增加而相应增加。
四、作业治疗
在对OP患者伤残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以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日常生活活动、职业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指导混着进行训练,以改善或恢复患者躯体、心理功能、平衡功能、ADL能力、参与能力以及预防骨折。
五、平衡训练
平衡能力是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平衡差的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相应增高,从而导致了骨折发生率的增加。平衡训练是防治骨质疏松骨折的重要方法。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也是平衡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太极拳可以提高平衡能力,可以减少40%的跌倒危险。太极拳还可以增强复杂情况下,如视觉和本体感觉受到干扰时的平衡能力。
六、矫形器及辅助具
OP最常出现的问题是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畸形、股骨颈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肱骨近端骨折。因此在治疗中应用康复工程原理,为患者制作合适的支具、矫形器和保护器是固定制动、减重助行、缓解疼痛、矫正畸形、预防骨折发生、配合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脊柱支具既限制脊柱屈伸,又防止椎体压缩骨折加重。又如髋保护器不仅可以有效预防跌倒后引起髋部骨折,而且可以提高患者自身的防跌倒自信,从而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