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2019年07月20日 【健康号】 俞志涛     阅读 7887

出生到6个月:屈髋外展下肢用手指压大粗降部使之复位。复位后用外展支架或石定4-6个月。



单纯型

  • 髋臼发育不良型

  • 髋关节半脱位

  • 髋关节脱位

畸形型


临床表现


  1. 新生儿和婴儿期:患儿肢体呈屈曲状不敢伸直,活动较健侧差,无力,牵拉下肢时则可伸直,但松手后又呈屈曲(弹响固定),少数婴儿下肢呈外旋位、外展位或两下肢呈交又位,甚至髋关节完全呈僵直状态。最常见体征为患肢短缩,臀部、大腿内侧或胭窝的皮肤皱折增多,加深或不对称。

  2. 幼儿期:站立时臀部后耸、腰部前凸更为突出。双下肢不对称,患肢缩短。单侧脱位患儿的走路步态呈“甩髋”式跛行;双侧脱位呈“鸭步态”。单侧脱位者患侧大转子上移。


临床检查


  1. 外展试验:正常婴儿双髋外展一般在70°~80°左右,若外展在50°~60°为阳性,在40°~50°为强阳性。大多数髋关节脱位患儿此试验为阳性或强阳性。

  2. 股动脉博动减弱:腹股沟韧带与股动脉交又点以下一横指可扪到股动脉,股骨头衬托股动脉,搏动强而有力。股骨头脱位后股动脉衬托消失,搏动减弱,检查需两侧对比观察。

  3. Allis征:双髋屈曲90°,双膝充分屈曲时,因髋关节脱位使大腿短缩,所以一侧膝关节低于对侧膝关节,称Allis征阳性。此征只适用于单侧发病者。

  4. Ortolani征:一手握住一侧膝关节或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一侧下肢,拇指放于大腿内侧,其他四指放于大转子处,向下肢加压外展,可听到或感到弹跳则为阳性,这是由脱位的股骨头通过杠杆作用滑入髋臼而产生。如该体征阳性是髋关节脱位最可靠体征。

  5. 望远镜试验:检査者一手握住大腿远端,另一手拇指和其余四指置于髂嵴处,令髋关节处于内收位,相继屈曲和伸直牵拉动作时有活塞样异常活动或感觉者为阳性。又称套叠征。

  6. Trendenbury试验:又称单髋负重试验。正常单侧肢体站立时,对侧臀皱襞向上倾斜。当健肢站立时,对侧臀皱襞向上倾斜,当患肢站立时,对侧臂皱襞并不向上倾斜,反而呈下降现象为阳性。说明股骨头不在原位,不能有效地抵住骨盆,臀肌稳定髋关节的功能减低或消失。因此本试验在臀中肌麻痹、髋内翻等原因引起的髋关节不稳定状态也可出现。

  7. 大粗隆上升:正常婴儿自髂前上棘经大粗隆顶点至坐骨结节呈一条直线,称做奈氏线( Nelaton)。倘若股骨头不在髋臼内,而向上脱位时,大粗隆随之上升,这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治疗目标


  • 尽早复位

  • 防止股骨头骨垢缺血坏死

  • 矫正残留的发育不良,恢复正常关节生物力学


非手术治疗


  1. 出生到6个月:屈髋外展下肢用手指压大粗降部使之复位。复位后用外展支架或石定4-6个月。同时家长可対患几患髋进行手法按摩适当叩击大转子部或下版,使股骨头对髋臼有适当的应力刺激,以刺激髋臼发育。

  2. 6个月~1岁:6个月:先采用下肢皮牵引2周,而后实施手法复位,人字石膏固定。最稳定的位置是屈90°,外展60°~70°自然外旋位。需避免过度外展髋关节或强迫复位,以免发生股骨头骺软骨缺血坏死。石膏固定总时间为6~9个月

  3. 1岁6个月~3岁:先作牵引,肌肉挛缩比较明显者,复位前作松,如内收肌切断,骼腰肌延长等,股骨头牵引到髋臼水平时,在全麻下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手术治疗


术前行皮牵引或股骨髁上骨牵引,床边X线摄片股骨头达到髋水平方行手术治疗,经牵引而达不到位者,应行股骨短缩术

  1. 切开复位法

  2. Salter骨盆截骨术

  3. Chiari白顶内移骨盆截骨术

  4. 改良 Pemberton骨盆截骨术

  5. 原位造盖

  6. 股骨颈前倾角矫正术

  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