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晔问仁医】杨雯君:青梅煮酒百尺竿头
2018年08月06日 【健康号】 杨雯君     阅读 9522

三 五 七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 ON

「杨雯君 青梅煮酒 百尺竿头」

人 物 介 绍

杨雯君,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上海市青委会委员、上海交大医学院九院支社副主委。擅长腮腺肿瘤精细手术、美容切口治疗口腔及颌面颈部小肿瘤,颌骨囊肿保留牙齿手术、面神经缺损移植修复、晚期口腔癌及头颈肿瘤救治及同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移植各种皮瓣、骨瓣、肌瓣以最大限度保存及恢复患者的外形和功能。

现任全国唾液腺疾病学组委员、上海头颈肿瘤及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委员,国际内固定协会(AO)讲师团亚太区讲师,《中国修复重建外科》等杂志编委,亚洲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AAOMS)及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IAOMS)会员。

采访笔记

《诗经·卫风·淇奥》有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说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这很符合我今天采访的对象 。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主任医师——杨雯君教授,擅长腮腺肿瘤精细手术,美容切口治疗口腔及颌面颈部小肿瘤,颌骨囊肿保留牙齿手术,面神经缺损同期移植修复,晚期口腔癌及头颈肿瘤救治及器官修复重建。

祖籍天津,五代中医世家,从海河边走出,在华西医科大学走过青春年华,终在上海九院百炼成钢。

“口外的平台,上海九院也许是国际上最好的,这里有张锡泽教授,邱蔚六院士,我是奔着能做外科手术去的。”他做过科里时间最长的一台手术,26个小时,这个纪录至今还没人打破,“有决心,能坚持,不放弃”。在他手下,救活过颈动脉破裂大出血的病人,此前并无先例。“血大口大口从嘴里涌出,溅得床上全是,我扑上去,手压已经止不住了,幸运的是那天张教授、孙教授他们都离我不远,援兵及时赶来,病人捡回一条命。”回忆起十年前那组镜头,他还心有余悸。

他坦言,所有外科医生都有这样一个阶段,就是太过迷信自己手上这把刀。“年轻时总觉得技术就是一切,后来胆子越来越小,懂得收敛了。”高手总是张弛有度,懂得把控,需要时顶得上去,平时要适当收敛,患者的安全才最重要。毕竟,手术的困难可以用技术解决,但是做到一定程度才明白,更困难的是,懂得何时放下这把刀。“我很早就坚信这种概念:很多事不是手术就能解决的。”大查房的时候,他会根据病人的情况建议是否开刀——每个病人都是活生生的个体,而每人都有独特的身体情况,他同意中医的根据不同情况“辨证论治”。

“没有最好的治疗方案,只有最适合你的。”他一直对病人这么说,而对于晚期患者,他强调平衡,主张不要做过激治疗。“手术即使完美无瑕,术后没多久病人就去世了,这种手术有意义吗?”对此他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人生如行路,健康的正常人平衡很稳定,就像走在大马路上,抗冲击能力很强;而患病的人就像走在桥上,医生力道不对,不小心超过了不但没把他拉回来,反而推了下去;晚期恶性肿瘤的病人更是如同走钢丝,平衡一旦没有把控好,就全军覆没。风中之烛,明明灭灭之时最需小心。“特别是有创伤的治疗,晚期肿瘤病人的手术、有些甚至包括放疗方案都要谨慎,千万不能过度。”

有些肿瘤则可以不开刀。他去会诊时,经常有肝癌、肺癌的病人复查时发现腮腺有肿瘤,看上去像是恶性的,觉得可能是转移,担惊受怕,一定要开掉。“实际上,有个特别的肿瘤叫腺淋巴瘤,又叫Warthin瘤,在腮腺下极部位生长,老年男性中常见。它是良性肿瘤,但可表现为同位素的热结节,就会让很多人以为是转移,而这种肿瘤是可以不进行手术的。”若要手术,就要权衡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可以;而身体条件不允许手术也问题不大,完全可以与肿瘤“友好相处”一辈子。

对医生而言,坚信自己做得到很容易,明白做不到的局限才是更需要格局和智慧;而对患者来说,不畏疾病,信任医生,相信自己,都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

手术医生,总有太多的惊心动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在面部那么重要的地方,还要保持美观,真是个精细活。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场面不胜枚举,但控制住局面只有这两点:心思如履薄冰,心境如履平地。

有过在美国和新加坡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他说,好的医生就是一个社会活动家,社交,演讲,个人情趣的培养,人文素养的提升,都应该补课,“我不热衷于仕途,现在的十年,是外科医生的黄金十年,我希望十年后能形成自己的清晰特色,离张教授、孙教授更近一些。”

读他在微信朋友圈的发文,就像在听天津卫视的相声。幽默,包袱,贯口,抖得遍地都是,“杨大叔讲段子”,“柳刀快评”,“舌尖上的杨大厨”,“不想当音乐家的厨子,不是个好大夫”,他这么调侃自己,而据我所知,他还是个运动高手,在一次抢救中,百米冲刺,连爬上百级楼梯,大气不喘,顺势一刀,紧急切开气管,成功化险为夷。“在中学里是足球队主力,大学时还一直是队长,中场核心,1987年国家队黑色三分钟的时候,一边看一边骂,当时还想着找找咱天津卫的左树声练球呢。”我唏嘘,天津足球不会因为你的缺席而少了施连志、于根伟,而口腔颌面外科却需要你这把柳叶刀。
   
其实每位医生都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他们的故事很长,不仅由自己,还由患者共同写就。医疗网站上满溢着患者们对杨雯君的感谢之情,这里我只截取一小段共祝安康!

“……我刚从手术室回到病床,杨大夫就赶过来看我并告诉我:肿瘤已完整取出,就匆匆回去做下一台手术。 听到杨大夫的话我好高兴,伤口好像立即好了一样,杨大夫不仅为病人身体手术,百忙中还为我们作心理支持。感谢杨大夫,感谢九院……同意病友们的评价:以君之手,消除病痛,造福民众,功在千秋。文韬武略,君临天下。杨氏春秋,医海有嘉……祝好人一生平安!”
   
是的,祝好人一生平安!

口述实录

唐晔:谈谈中医世家对您从医的影响?

杨雯君:我祖籍天津,五代中医世家,我家当年的医馆叫“德昇堂”。解放后医馆被充公,到自己这一辈却成了西医外科医生,想起来多少有一点遗憾,记得小时候,我会和父亲翻出爷爷或者太爷爷的医书,有些书,还是蒋介石的御医孔伯华先生送我太爷爷的,我从小耳濡目染,亲身感受到爷爷和父亲这两辈人,在当地有多么受尊敬。十里八乡都管我爷爷叫杨老先生,管我爹叫二先生。我有一个梦想,将来退休,光复德昇堂,哈哈。

唐晔:当初怎么选择了这个专业?对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您后悔吗?

杨雯君:1976年,那一年我5岁,记忆最清晰是“大地震”。天津离灾区不远,大批伤员送来,当医生的父亲火线加入医疗队,成日在伤员中奔忙,幼小的我也拿着绷带,在一旁学得有模有样。

1989年,我18岁。高考成绩优异,是选择留在京津还是见识更广阔天地?爷爷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于是,我第一次离家,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成都……2100多公里,两天两夜,载着梦想,我来到华西医科大学。

1993年,我22岁。这一年医院的轮转实习,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真切的医患交流驱散了前三年学习的迷茫,发现临床才是我的最爱。平时性格温和的我,看着锋利的手术刀却觉得格外兴奋,划开伤口,解决病痛,医术成了艺术。那一年我下定决心:非外科医生不做。

1994年,我23岁。没有考上理想的研究生让我很失落,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师们惜才,去上海九院的名额决定给我。还记得辅导员拍着我的肩:这个名额需要一个拿得出手的人,你去吧。

1995年,我24岁。口内、口外、正畸、修复,一年的轮转后,终于到了定科室的时候。那时的我坚持梦想,却仍存疑窦:究竟能否分到口外?初生牛犊紧张之下,甚至跑去跟邱蔚六教授主动请缨。

2017年,我46岁。24年的坚持不仅换来了做口外医生的梦想,在行业内做得有模有样,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的主任医师,经手无数患者,看尽世间冷暖,挽救几多生命。在这个由“不惑”渐入“知天命”的年纪,我已不复当年有些头角峥嵘、锋芒毕露的青年,岁月将这块璞玉打磨圆润,温软却坚韧。能把梦想当工作是幸福,看着患者转危为安是幸福,那从事着让患者转危为安的工作,则是莫大的幸福了。

这正是所谓人生不悔,猛回头,不负岁月,也可笑看。

唐晔:您的学生时代是怎么度过的?

杨雯君:我的本科在华西,原来觉得这样一个比较“偏”的地方没什么吸引人的,但来后来就发现了它的魅力。其实我很喜欢成都,因为青春在那里。

选专业时进了口腔医学系,其实有些失落,因为当年不想做牙医,还是想做“大医生”,所以前几年比较迷茫,有时候会唱唱歌、弹弹吉他。那时还不知道华西的口腔有多牛,多年后遇到老师也说,其实成绩优异的学生才放到口腔医学系。

还记得第一次独立做的手术是阑尾炎,那是实习的时候。那段时间每天很充实,吃完晚饭大家回宿舍了,而我就在急诊室等着,就盼着有手术。我用个小本子记了,实习阶段做过的阑尾炎有5个。开颅手术也做了,不过是硬膜外血肿,那时候的老师敢放手让学生做这种手术。

经过这段时间,我就在书上写下了我的目标——做外科——大外科做不了,还有口腔颌面外科,而且能做这么多事,我的目标就很清晰了,从大四下半年开始,我就立志做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所以后来上专业课,到实习,像打了鸡血似的,拼命努力。记得9月份大五,我们正式实习,6月放假之后我就和一个同学向老师请求,提前实习,我俩就先开始管一个病区的病人。现在同学聚会,他们说,当时就觉得我在这个领域能成事儿。

我毕业之后,觉得本科生能学的东西还是有限的,就下决心考华西王昌美教授的研究生,结果因为英语差了一分,没有考上,低落了一阵,不知今后要到何处去。后来被推荐到上海九院,也是一种幸运吧。所以,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人生有很多关键的节点,到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努力,就像赶飞机,如果你赶上了这班飞机,接下来不是你在飞,是飞机在飞。机会是给那些准备好的人。命运还是很眷顾我的。

唐晔:现在想想,为什么喜欢口外这个专业?

杨雯君:一方面在头面部重要的结构很多,容易获得成就感。一位危重病人经过我的处理延续了生命,是很高兴的。特别是每次难度高的手术做完了,从走廊往回走的时候,我会唱上两句,心情是最愉快的。另一方面,头面部需要美观,我适合做精细的东西,有一定审美修养吧。

我现在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平时大风大浪也见过,技术过硬是肯定的,而我自己的风格就是精细——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可以恢复头颈颌面的美观。

唐晔:一般做手术的时间长吗?

杨雯君:现在好一点了,我们科室最长时间的手术纪录还是我保持的,26个小时。在此之前是我的导师张教授的纪录,21个小时——患者是嘉兴一位音乐家,肿瘤被江湖术士耽误了,等到不行了找我们,已经很晚期了,那确实是一台非常有挑战的手术。当时张教授带领我们团队做这个手术,我是一助,手术对我影响很大,这个病例两年后在成都第一次口腔肿瘤会上展示出来,同行都震惊了:一是体现了我们坚强的决心,这样的手术也敢做,颈动脉也结扎了,三个皮瓣,患者的全舌、全喉、全下颌骨、双侧颈淋巴全都进行手术,做完后取了胸大肌、背阔肌外加腓骨移植做下颌骨,还把外形恢复了。

后来患者又活了两年半,我还到他家里做过随访,当时他弹琴,我唱歌,一起合影,历历在目。后来很遗憾,患者还是去世了。

唐晔:说说您比较惊心动魄的手术吧。

杨雯君:惊心动魄的手术是在病床前做的。当时,我刚升主治医生,刚刚开始值三线班,那天路过实验室的时候电话很急促,我听不对就冲过去接,那头说快来人做气管切开!我撂下电话就飞奔过去,百米冲刺的速度。当时病人已经窒息了,手术后肿胀引起的梗阻,麻醉师已经做了初步的抢救,护士递过来大圆刀,我找到气管确定了之后就顺势一刀,出来的血都是黑色的。之前虽然做过此类手术,但都是在手术台上病人全麻的情况下做的,那么紧急的状况,在床边手术的情况是第一次。

这对我作为外科医生的成长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如果这个手术没成功,我之后可能不会这么顺利。还是觉得很幸运吧,关键时刻成功了。经历过这个,之后就没什么好怕了。

唐晔:对于手术风格的学习,您是怎样的?

杨雯君:我跟我的学生这么讲:首先只能跟着一个老师学,把他一整套都学好了,然后再去看其他老师的手术,就会感受到不同的风格,然后分析每位老师的特点,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再自己去实践,就能反过来印证这一点。

经过这几位老师的熏陶,兼收并蓄,我觉得在大局观上更像张陈平老师,细节上像孙坚老师。一个是该上的时候顶得住,遇到大场面心不慌,另一个是学会享受精细的快乐。他们现在已经很难超越了,那我们就奔着目标来吧。

唐晔:您觉得您的手术台上的氛围怎样?

杨雯君:比较easy的,喜欢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对年轻医生的培养比较放手的。在手术时有时候会放音乐,但有时病人不太理解,觉得开刀就要专心开,怎么还讲笑话、听音乐呢?但从医生角度,如果整个手术过程中都是欢声笑语,说明手术很顺利,如果鸦雀无声,情况就比较麻烦了。

唐晔:您去过美国、日本、新加坡,多次的出国交流,有哪些收获?

杨雯君:去美国的时候就感觉,从手术技巧看,我们已经不错了。但给我的触动是,整个卫生系统的运转,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理念——很多想法是人家的,我们每天忙着临床,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较少。医学生的培训也不同,选材门槛很高,要成绩好,还要有足够的社交和沟通能力。每个专家实际上都是社会活动家,口才好,会引经据典,特别善于和患者沟通,值得我们学习。

我在日本大阪时,感觉到日本医生的专业精神,他们很团结,太讲究团体,但有时候会影响效率。

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我应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NUH)邀请,作为临床顾问医生和客座专家赴新工作一年,帮助他们做了一些临床和教学工作。新加坡整个医疗系统与西方接轨得很厉害,管理有其独到之处,虽然跟我们相比,手术方面有欠缺,但医疗强调规范,明确的制度。他们的规矩耐得住推敲,而且大家都会遵守。

唐晔:从医对您的性格有改变吗?

杨雯君:没什么改变,我觉得比较幸运,这个性格在这个位置上真的挺适合。有人开玩笑说,还好做了这个专业,干别的容易上当受骗。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其实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唐晔:如果再过十年,您会遇到一个怎样的自己?

杨雯君:这个十年,对外科医生而言可谓是一个黄金时间了,我现在是46岁,实际上,我现在还没有完全处在一个清晰自我的状态——还没有成气候,还没有很系统的东西。这也是我的老师给我们提的希望,慢慢有自己的东西。我还是在积累的阶段,再过十年,青梅煮酒,百尺竿头。

采访/唐晔  编辑/子明

晔问仁医已入驻知乎专栏、今日头条、腾讯媒体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此医生,
或有感而发,
请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留言。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晔问仁医 |真实,真切,真相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柳叶弯刀除病魔

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与其他几位外科教授组成“九院大叔”组合在演出

歌唱家风采

休闲一刻:钓翁之意不在鱼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3
|
杨雯君
主任医师/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口腔科,口腔颌面外科...
腮腺肿瘤精细手术,美容切口治疗面部小肿瘤,颌骨囊肿保留牙齿手术,颌下腺,舌下腺,皮脂腺囊肿...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