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产生这种过度自责的心理呢?
2021年04月13日 【健康号】 健康小知识     阅读 380

为何会产生这种过度自责的心理呢?童年时批评式的父母有人说:“无奖励、表扬的教育是沉重的教育,无惩罚、批评的教育是纵容的教育。”可见,奖励和批评是同等地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真诚地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以奖励的方式来给予孩子的肯定,它能让孩子更加积极向上。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就要正确地指出他这种错误的行为,以批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更好地促使孩子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不断进步当然,这里的批评教育也值得注意了,它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伤其自尊,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父母到底要怎样批评教育孩子呢?熊爸虎妈的教育方式在当下的教育中早已行不通了,孩子做错事只能耐心地教育,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批评孩子的几个规则:第一,孩子犯的错误,我们是否跟他约定过相应的规则。如果没有,他犯了这个错误,不应该受到批评。比如,我们从未跟孩子讲过,偷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妥当的,所以他第一次犯了这样的错误,不应该被批评。但是父母需要告诉他一个规则:别人的物品如想使用,需征得他人同意图片第二,孩子犯的错误,真的是错误吗?比如,孩子每天花大量时间玩手机,说了他不听,还狡辩说没有影响。结果成绩下降。这算孩子犯的错误吗?不算。玩手机是所有人的需求,作为家长的你肯定也在玩手机。若家长去责怪孩子玩手机而导致成绩下降,那么则加速孩子的叛逆心理。此时,父母急迫需要做的不是批评孩子,而是弥补缺失,唤醒孩子的学习志愿。第三,孩子犯的错误,是他能力不济还是要求太高?比如,父母要求孩子不能打人,但是孩子经常遭到父母的责骂和殴打,这种要求便属于太高了。久而久之,孩子也学会了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因为他压根就不知道其它解决问题的方式,只知道这种潜移默化的解决方式。所以这种情况下,孩子不应该受到批评,真正应该受到批评的是家长。许多家庭,父母往往试图通过批评的手段,来控制他们的孩子。父母提供给孩子的,不是温暖与支持,而是不断地批评。批评式的父母,无形中扮演了“好警察”与“坏警察”的双重角色。“好警察”奖励那些可取的行为,“坏警察”惩罚那些不可取的行为。父母以此把孩子,塑造成他们期望的样子。长此以往,母亲或者父亲使用严厉的批评只会让孩子感到对惩罚的恐惧及对父母的不信任。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