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与鼻咽癌
2018年11月09日 【健康号】 田慎之     阅读 9585

●60名"恐艾症"患者的EB病毒感染率高达70%

●EB病毒可通过唾液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传播,可导致的疾病中最为人熟知的是鼻咽癌和"接吻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田慎之

●专家:EB病毒在普通人群中的携带率很高,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无需过分恐慌

  最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组建的研究团队对60名"恐艾症"患者进行了各类病原体的检测,试图为他们身上出现的"奇怪症状"找到答案。研究结果显示,这些人群中EB病毒的携带率高达70%,其中部分患者的家庭成员也发现了EB病毒的感染。

  此消息一出,微博和各大网络论坛上对EB病毒的关注空前高涨。不少人把EB病毒视作 "洪水猛兽",纷纷提问:EB病毒是什么新品种?既然EB病毒可以通过唾液传播,那以后出去吃饭是不是要自带碗筷?接吻是不是也要戴口罩?

  对此钟南山院士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特别指出,"恐艾症"人群所出现的症状到底是否与EB病毒感染有关尚难以下结论,"像这些患者主述的反应性关节炎其实就很可能与EB病毒感染有关,而美国则把EB病毒感染定性为了传染病。"不过钟南山同时强调,EB病毒并非什么可怕的新病毒,它在正常人群和自然界中都广泛存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卫生习惯确实需要建立以预防EB病毒的传播,例如吃饭使用公筷,大人不要用嘴巴咬东西给孩子吃等。

新闻回放:60名"恐艾症"患者  33人感染EB病毒

  本月初,钟南山院士公布了其研究团队对60名"恐艾症"患者所做检查的结果。结果显示,研究人员一共对这些患者进行了6种病原体的检测,当中包括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淋球菌(NG)、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尽管研究再次证实这些人并没有感染艾滋病,也不存在所谓的"阴滋病"或"未知新病毒",但一个现象却引起了钟南山院士的关注。就是这些人群中EB病毒的感染率非常高,60人中有33人的EB病毒检测呈阳性,其中还有几个患者的家庭成员也查出了EB病毒的感染。

  钟南山院士强调,EB病毒感染是否会导致"恐艾症"人群所主述的症状目前还不能下定论,但有研究显示,EB病毒感染实际上与反应性关节炎是有关联的,所谓反应性关节炎,其症状就包括了关节咔咔作响和皮肤脱屑。另外,EB病毒感染在美国被列为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包括了性接触和大量的唾液接触。

EB病毒与鼻咽癌

  鼻咽癌患者大多感染过EB病毒

  EB病毒到底是什么?它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危害呢?钟南山院士的研究报告一出,引起了人们对EB病毒的高度关注。

  其实对于广东人来说,EB病毒也许并不陌生,因为著名的"广东癌"——鼻咽癌的致病原因之一就是EB病毒。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病理生理学家姚开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EB病毒和鼻咽癌关系密切,EB病毒抗体检测是早期发现鼻咽癌的指标之一。鼻咽癌在临床上可分为角化性癌和非角化性癌,在广东这一鼻咽癌高发地区,鼻咽癌患者中95%都是非角化性癌。对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进行EB病毒抗体检测,几乎100%都呈阳性。换言之,广东绝大部分鼻咽癌患者都感染过EB病毒。

 感染EB病毒只是致癌原因之一

  但是感染了EB病毒却不代表一定发展至鼻咽癌。姚开泰说,中国成人中将近九成人检测EB病毒抗体都呈阳性,但即便在鼻咽癌高发地广州,鼻咽癌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二十几,也就是说只有少部分感染了EB病毒的人才会患上鼻咽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也曾发布报告,指出大约3%~10%的EB病毒抗体呈阳性患者转化为鼻咽癌患者。

  "鼻咽癌的致癌病理不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感染EB病毒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因此感染了EB病毒也不用太恐慌。"姚开泰说,如果体检发现自己EB病毒抗体阳性,可以定期检查鼻咽部。现在的研究趋向于认为,先有鼻咽部的病变出现,感染了的EB病毒才有机会侵犯到鼻咽部。

EB病毒和"接吻病"  口腔颊黏膜长红疹

  记者经过采访了解到,EB病毒还可以导致淋巴肿瘤、多发性硬化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俗称"接吻病"等。其中以"接吻病"较为常见。

  据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的翁志强教授介绍,从流行病学上看,接吻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EB病毒隐形感染者及患者是传染源。"我们口腔科就不时会碰到这样的病人,当中以年轻人居多,他们的症状是发烧,颊黏膜出现成簇性点状小红丘疹,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如果再加上血常规检查发现单核细胞数量和形态异常,而实验室检查则显示血液中的EB病毒呈阳性,就能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翁志强说。

  那么接吻病到底是怎么传染的呢?翁志强告诉记者,EB病毒大量存在于唾液腺及唾液中,可持续或间断地排毒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就会导致症状的出现。"与带病毒者有唾液直接接触最易感染上该病。"翁志强强调,本病全年可发病,多为散发,但以秋末和冬初为多。另外,患者感染后可获得较为稳固的免疫力,极少再患此病。

轻者容易痊愈  重者会夺命

  翁志强指出,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自限性,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经抗病毒和对症治疗后恢复较快,而且预后良好。但也有少部分病例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他解释说,EB病毒进入口腔后,会在咽部淋巴组织内繁殖复制,继而进入血液产生病毒血症,主要累及全身淋巴组织,还可引起多系统受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会引起肝脏损害,发生间质性肝炎,转氨酶升高,脾肿大,脾破裂出血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此外,还可以引起腮腺炎、心肌炎、间质性肺炎、肾炎、胃肠道出血、自身免疫性溶血等。

  "患者是否会发生严重并发症与是否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患者的体质有直接关系。"翁志强说,广大市民有必要提高对"接吻病"的认识,一般来说,只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该病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的机会极小。

EB病毒到底有多常见? 3~5岁孩子九成阳性

  翁志强说,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携带率达90%以上,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会作为感冒处理,但是这种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发生,一般1~2周就会痊愈。不过医院也曾经接诊过"全身型EB病毒感染"的病例,一名12岁的男孩高烧12天,曾被当做感冒治疗。经过CT检查,发现孩子的全身有多个脏器受到损伤。这是一个特例,分析可能与孩子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有关。

  青年期如果发生EB病毒原发感染,约有50%会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接吻病)。

为啥孩子感染多? 父母亲吻惹的祸

  顾名思义"接吻病"通过接吻来传染,年轻人应该是最容易感染的人群,而欧美人较亚洲人更加开放,所以"接吻病"的发病率更高。其实就以ED病毒引发的"接吻病"来看,儿童也是EB病毒的易感人群。为什么?因为不少大人喜欢对宝宝又亲又抱。而有的中国家庭至今还保留着用口嚼碎食物然后给孩子喂食的陋习。

他们都曾被"接吻病"困扰

  对于一些体育爱好者来说,"接吻病"也许并不陌生。在"百度"上输入"接吻病"搜索一下,可以发现原来很多体坛明星也曾被此病深深困扰。先来看看下面一些例子:

  2008年,当时世界女子网坛"一姐"海宁突然宣布退役,原因是太过疲劳。而早在2004年,海宁就备受"接吻病"的折磨,几乎退出网坛;

  2008年,当时如日中天的费德勒也是因为"接吻病"而状态突然下滑,屡屡受挫;

  2007年,捷克著名的美少女选手瓦伊迪索娃也因此病一蹶不振,最后不得不退出网坛;

  2009年,克罗地亚名将安西奇和澳大利亚美少女多克奇也因"接吻病"暂时告别网坛,直到最近才复出。而就在去年,美国网坛"一哥"罗迪克也因为"接吻病"而连续三年缺席上海网球大师赛。除了网球明星,中国篮球明星孙悦刚到美国展开职业生涯的时候也曾得过"接吻病"。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运动员都是拥有过硬身体素质的年轻人,为何"接吻病"恰恰如此青睐他们呢?对此翁志强分析说,运动员虽然身体好,但实际上在大赛前夕往往承受着超强度的训练和心理压力,在这种状态下,身体抵抗力的防线会变得非常脆弱,加上"接吻病"本来就在年轻人中高发,因此容易染上"接吻病"。

预防:吃饭用公筷 提高抵抗力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EB病毒感染呢?专家指出,EB病毒可以说无处不在,很难有什么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但EB病毒也绝非什么"洪水猛兽",即使它潜藏在人体内,也只有人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才会引发疾病,因此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可以说是预防的第一要务。  

  其次,当口腔破损时,感染EB病毒的机会会有所增加。所以,要预防"接吻病",就要注意自己的口腔状况。翁志强主任说,当刷牙时会出血,意味着牙龈黏膜有破损,这时候就要注意,接吻不要太频繁。

  还要注意公共场合的饮食卫生。"中国人经常一大桌子人在一个碗里夹菜,这在人际交往还比较单纯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问题不大,但如今社会越来越开放,人际交往也变得复杂,这种习惯就等于给一些病毒提供了传播机会,很不好,使用公筷还是必要的。"钟南山院士说。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田慎之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
耳鼻喉科,耳鼻咽喉科
喉癌、甲状腺癌、舌癌、口腔癌、下咽癌、头面部皮肤癌等多种头颈部恶性肿瘤、颈部包块的外科治疗...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