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HFS)的诊断和治疗
2018年07月11日 【健康号】 王来兴     阅读 7930

面肌痉挛(HFS)  又称面肌抽搐,是一种间断发作的、不痛的、无法自控的,只有一侧面部面神经分布区肌肉的痉挛性收缩。  女性多见,左侧多见,通常在青少年后出现,几乎一半的病人听力功能测试显示中耳听觉反射异常,提示一定程度的与面神经伴行的听神经的损害。 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王来兴

面肌痉挛的病因是明确的(网上的一些描述说,病因不明是不正确的),通常是有血管在脑干的面神经发出区(rez)压迫面神经引起的,多数是动脉(最常见的是AICA,其他可能的血管包括延长的PICA,SCA,扭曲的椎动脉,耳蜗动脉,狭长扩张的基底动脉,AICA的分支等等),血管畸形以及在少见的情况下,静脉也可能牵涉其中。  极少的情况下,桥脑小脑角处的良性肿瘤或囊肿,多发硬化、粘连,或骨性畸形会造成面肌痉挛。

诊断上,典型的面肌痉挛,诊断检查是阴性的,也就是要通过磁共振检查排除肿瘤或者血管畸形等病变。引起面肌痉挛的血管,血管造影上无法发现,所以,也不必做椎动脉造影。

治疗上,在专业的教科书上,第一句话就是:“面肌痉挛通常是一种外科治疗的疾病”。所以,卡马西平和苯妥英的治疗通常无效。  目前,面肌痉挛的外科治疗方法是微血管减压术(MVD),将侵犯神经的血管从神经上移开,在二者之间放置不吸收物作为垫状隔离。

手术后,可能仍有轻度的面肌痉挛发作,通常在3天后开始逐渐缓解至消失,有的长达2年后,才完全消失。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与症状的持续时间有关,持续时间短的病例效果好,同时与病人的年龄有关,相比之下,年龄大的病人效果差。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王来兴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上海长海医院
神经外科
脑肿瘤,脑胶质瘤,脑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椎管肿瘤...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