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与推拿综合治疗颈椎病140例
2018年10月15日 【健康号】 李乐敬     阅读 7890

 

我们对140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刀松解治疗,结合推拿纠正小关节功能紊乱,以及牵引固定与功能锻炼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总有效率为97.9%,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颈椎病诊断依据及病理分型,对符合诊断标准并坚持连续治疗者,作为病例入选条件,本组140例,男性59例,女性81例,年龄22~75岁,平均43岁;病程2个月至8年,平均1.9年。140例均经颈椎X摄片检查;58例经颈椎CT检查;23例经颈椎MRI检查,结合临床体检,诊断为:神经根型58例,椎动脉型25例,脊髓型2例,交感型12例,混合型43例。 临淄区人民医院理疗科李乐敬
    2  治疗方法
    2.1  针刀疗法  患者取颈椎前屈位,在环椎棘突至第七颈椎棘突上扪出敏感的压痛点、机化点、弹响点及钙化点,术野消毒,进针刀点用2%盐酸利多卡因作浸润麻醉。小针刀刀口线与颈椎棘突顶线平行,针身与颈部平面成90角垂直进针,达颈椎棘突骨面后作左右横行剥离松解,再将小针刀退至项韧带机化点、钙化点作纵行切开松解。在项韧带两侧缘斜方肌、头夹肌、肩肿提肌、菱形肌等浅层肌和深层头半棘肌的分布区进行触诊,以确定肌纤维组织挛缩、机化,以及肿胀、压痛的范围,用小针刀对这些损伤点进行纵行切开松解,对较大的硬化点作小幅度的横行切割松解。为切开松解环枕筋膜,在颈椎棘突连线上、枕外隆凸下处为进针点,针体与进针部位皮肤平面垂直,刀口线和颈椎纵轴平行,进针穿透项韧带后,使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垂直作左右横行数刀切开松解。出针刀,压迫片刻,以无菌纱布固定3天。以上治疗每周一次,4次为一疗程。
    2.2  颈椎旋扳法  在施行旋扳手法之前,先作理筋手法。在痛点及其邻近穴位,如天柱、肩井、大椎、肺俞、风池等穴作点压手法。点压时以不引起疼痛,而仅有酸胀感为宜。再在痛处肌筋作拿捏手法。对僵凝的肌肉作弹拨手法。最后做按揉手法。以上理筋手法结束后,开始颈椎旋扳手法。患者取低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背后,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托住后枕部,嘱患者放松颈部肌肉。术者两手徐徐用力,将患者头部向头顶方向尽量上提,然后旋转头部向一侧,当旋转至接近限度时,术者用适当的力量继续使头部向该侧旋转5度~10度,此时多数可听到小关节的弹响声。休息片刻后再作对侧的旋扳手法。每周在小针刀治疗之后施行旋扳手法一次,4次为一疗程。
    2.3  牵引固定与功能锻炼  患者经过小针刀和旋扳手法治疗之后,用颈围固定颈椎,每日作一次枕颌牵引。取坐位牵引,牵引力为5kg左右,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5天。每天早晚各作一次颈肩关节功能锻炼,锻炼完毕再戴上颈围。锻炼一个月为一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2、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3、未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最短一周,最长两个月,平均治疗三周。本文140例中,痊愈92例(65.7%);显效29例(20.7%);有效16例(11.4%);无效3例(2.1%)。总有效率为97.9%。

4典型病例:

梁某某,男,64岁,退休工人,因反复发作颈部疼痛4年余,加重伴右上肢麻痛20天来诊。4年来,病人反复发作颈部疼痛,近20天来,疼痛加重,伴右上肢麻木疼痛,右拇指食指冷痛。颈部活动时可引起疼痛加重。查:颈部活动受限,转侧困难,颈3至颈5棘突右侧有硬结及明显压痛,臂丛神经牵拉及椎间孔挤压试验均阳性。颈部CT示:颈椎退变及C4—C6椎间盘突出并C5右侧神经根受压。诊断为颈椎病,属神经根型。经针刀、扳法及牵引治疗一次后病人颈部及右臂疼痛明显减轻。综合治疗一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

5  讨论
    5.1  患者在长期焦虑、紧张、劳累及生活姿势不正等因素下,可使颈伸肌、项韧带及环枕筋膜等软组织发生积累性劳损,继而出现肌韧带萎缩、机化及钙化,导致辅助肌支承作用及颈椎生理曲度的维护作用均趋于减弱,颈椎生理曲度逐渐退变伸直,甚至反张。在此退变过程中,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机制失调,颈椎复合关节的功能失稳,由此容易引起颈椎小关节、环枢关节错位或半脱位,以及钩椎关节错缝,另一方面可致颈椎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椎间盘膨出促使关节囊被拉紧和撕裂、滑膜受撞击,出现滑膜和关节囊肿胀,以及无菌性炎症,后期发生关节退变,小关节、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孔缩小,挤压椎间孔内的神经及与之伴行的交感神经。椎间盘突出可进一步导致椎间隙及椎间孔变窄。由于颈椎复合关节的相互关系遭到破坏,还会引起椎管和椎动脉孔的序列发生改变,可伤及脊髓、椎动脉、神经根和交感神经。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常是导致颈椎病出现临床症状的主要因素之一。颈椎椎管较宽大,颈椎间盘轻度退变膨出或突出,以及椎体后缘、小关节轻度骨质增生,可能累及硬膜囊,但由于达到了一个新的生理病理平衡状态,临床上常不出现症状,而当头颈过度屈曲导致硬脊膜和神经根受到牵拉,并与突出物相互磨擦,则可引起无菌性炎症,此时才出现临床症状。本组采取小针刀松解项背部软组织的机化、钙化及挛缩点,结合旋扳手法矫正环枢关节、小关节错缝和/或半脱位,由此促进了颈椎内外生物力学再平衡,产生了颈椎向自然痊愈的转归。
    5.2   环枕筋膜挛缩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表现为头晕和枕部顽固性疼痛。椎动脉穿过颈椎横突上的椎动脉孔后,经两侧环椎后弓面的椎动脉沟走行,穿环枕后膜入颅。枕骨大孔后侧边缘与环椎之间有一个间隙,因此椎动脉在环椎动脉沟里的处境显得较宽松。枕骨和环椎之间仅有前后方向的屈伸运动,在矢状面作上、下的“点头”运动,屈曲为10度,伸为25度。长时间低头工作的人,其颈椎的运动只发生在上颈椎,即头颅到第3颈椎之间,因此可出现颈部积累性劳损,容易造成环枕筋膜损伤。当环枕筋膜退变挛缩时,此间隙变狭窄,椎动脉就会受到挤压而引起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由于枕大神经、枕小神经也从此筋膜穿过,因此还可伴有枕神经痛症状。本组有11例确诊合并有“环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经过小针刀松解治疗均获痊愈。
    5.3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是由于人体营卫气血失调,风寒湿杂至或外伤、劳倦引起经脉闭阻,气滞血瘀,经筋痉挛,日久筋肉粘连,痹阻不通。最终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肝肾亏虚,气阴两虚等纵使证候。小针刀是由古代九针中“锋针”改良而来,它能以痛为腧,松解筋结。针刀治疗颈椎病作用机理是:(1)针刀松解了软组织的粘连、疤痕和挛缩、恢复了颈、背、肩、臂部软组织的力学动态平衡状态。(2)改善了局部微循环,消除了肌痉挛、肌紧张,改善代谢,促进炎症致痛物质的清除,解痉止痛。(3)针刀还具有针刺的效应,能激发体内调节作用,产生镇痛物质,达到经络疏通、气血畅顺的目的。“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的治疗原则,本组140例采取上述治疗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动静结合”即功能锻炼与牵引固定,“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即小针刀切开松解项背部软组织损伤,与旋扳手法矫治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从而起到调整颈椎内外生物力学再平衡。“医患配合”十分重要,医者必须向患者讲解有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和功能锻炼要领,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李乐敬
主治医师
淄博市市立医院
中医针灸科,中医科,...
中风偏瘫、言语不利、吞咽障碍、面神经炎、偏头痛、脑外伤后遗症、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肋间神经...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