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汗症
2020年07月03日 【健康号】 周巍     阅读 9587

一、什么是汗证?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加重,称为自汗;睡着时候汗出,醒来后汗就停止,称为盗汗。

二、汗证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汗证 
汗证与生理性出汗不同。人体为适应外界环境自身调节体温而汗出,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如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渴饮热汤、情绪激动、运动等出汗。如果人体患病时,或在正常生活工作中,汗液异常外泄或者伴有其他症状,比如乏力,则为病理性出汗。 
汗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因为营卫不和。卫气有固护体表,使体液不致外泄的作用,1.由于体内阴阳的偏盛、偏衰,或表虚之人感受风邪,均可导致营卫不和,卫外失司,而致汗液外泄失常;
还有因为身体虚弱,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因肺与皮毛有相表里的关系,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毛孔开泄而容易汗出;
因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感受风温、暑热之邪,邪气进入体内,热盛,蒸发体内液体而汗出; 
因饮食不节、外感湿邪,损伤脾胃,脾失于运化,湿邪中阻,日久化热,湿热熏蒸肌表而为自汗;
因湿热熏蒸于肝胆,肝胆湿热,胆汁随汗液外溢肌肤,会出现黄汗;
因急性热病中,正邪相争,以致战栗而汗出,常说的战汗。

三、汗证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汗证 
汗证病因多种,病象各异,但不离虚实寒热。辨证时,首先要辨别自汗、盗汗、绝汗、黄汗、战汗;其次要辨别寒热虚实。汗证以属虚者较多。一般自汗多为阳虚,盗汗多为阴虚。但也有自汗属阴虚,盗汗属阳虚的。不能仅凭自汗、盗汗一证判定阳虚或阴虚,应四诊合参作出正确诊断。临床上因热致汗多为阳证、实证;因寒致汗多为阴证、虚证。
自汗
临床较为常见,任何年龄都可罹患此证,有寒热虚实的不同。①肺卫不固。证见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治宜益气固表,常用玉屏风散加味。②营卫不和。证见汗出恶风,周身酸痛,或微发热头痛,脉浮缓,苔薄白。治宜调和营卫,常用桂枝汤加味。③里热炽盛。证见熏蒸汗出,口渴喜冷饮,面赤烘热,烦躁不安,或兼发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治宜清里泄热,里热得清,则汗液自止,常用白虎汤加味。 
盗汗
以虚热居多,也可见于气虚、阳虚、湿热等。①心血不足。证见心悸少眠,睡则汗出,醒则汗止,气短神疲,面色不华,脉细,舌淡。治宜补血养心敛汗,常以归脾汤加减。②阴虚火旺。证见虚烦少眠,寐则汗出,形体消瘦,骨蒸潮热,五心烦热,或有久咳虚喘,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常以当归六黄汤加减。
绝汗
急性热病或各种危重病证,突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精神疲惫,四肢厥冷,气短息微,舌干少津,脉微细欲绝。治宜益气回阳、固脱敛汗,常以参附龙牡汤加味。如热病兼见口渴欲饮,舌红绛或见卷缩,为阳虚阴竭之象,可与生脉散合用。 
黄汗
多属湿热。证见发热汗出,色黄如黄柏汁,染衣着色,口干不欲饮,口黏口苦,小便短少,胁痛,胃纳呆滞,或有发热烦躁,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常以茵陈五苓散加减。 
战汗
急性热病中,证见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并突然出现全身战栗,而后汗出,汗后热退身凉,或热势减轻,脉数,苔薄黄。战汗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主要根据原发病情辨证论治。 

四、汗证注意哪些?
自汗症多因素体薄弱,或久病之后或妇人产后体虚,以致阳气不足,肺卫不固而易汗多汗,汗液自出。自汗症者宜多吃些甘温益气、收敛止汗的食品,忌食辛散耗气之物。 
盗汗症则因过度烦劳、阴营暗耗、虚热内生,出现夜寐盗汗,或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适宜多吃常吃具有养阴液、降虚火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伤津耗液之品。
黄汗症,多为脾胃湿热交蒸,适宜多吃常吃清热解毒、淡渗利湿之物,忌食滋腻甘肥、辛辣温燥、助热生痰的食品。 
臭汗症多因素体内热偏重,或湿热内蕴所致,表现为腋下、足部及会阴部出汗特别多,有臭味,尤以腋汗臭和足汗臭为常见。腋部汗臭是因腋窝部大汗腺分泌物中含的有机物质,经局部皮肤的色原性杆菌作用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散发出特异的臭味,可以通过手术根治。足部汗臭是由于小汗腺分泌的汗液,促使局部细菌繁殖分解皮肤表面的污秽物所致,有脚气的也会有足部汗臭,需要皮肤科就诊,勤洗脚,干净棉袜,透气鞋。臭汗症适宜常吃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食物,忌食油腻煎炸香燥辛热的物品。  
心汗症是指心窝局部多汗,此病在元《丹溪心法》中有载,多因忧思惊恐、损伤心脾所致。饮食上适宜常吃补养心脾、益气敛汗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性物品。 
无汗症是指出汗绝对减少,在皮肤上见不到出汗,可因多种疾病导致体表汗腺分泌明显不足。如维生素a缺乏症、硬皮病、鱼鳞病等。无汗症者皮肤过于干燥,适宜多吃些生津养液、滋阴润燥的食品,忌吃辛辣香燥、煎炸爆炒的食物。 
局部汗出:头汗、手足心汗、后背出汗、下肢出汗、半身出汗(偏瘫患者,健侧有汗,患侧无汗)等等。

五、汗证如何预防治疗? 
汗证的预防治疗主要根据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原则。
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平时可以泡点黄芪水代茶饮,起到补气的作用;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平时可以泡点金银花、菊花、薏苡仁茶可以起到清热祛湿的效果。此外,由于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症状严重故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一起泡水或者煮水代茶饮以增强止汗的功能。

六、汗证的预后?
汗证除绝汗外,治疗得当,一般预后良好。绝汗乃重危之证,为生命垂危,阴阳离决的一种表现,应采取紧急措施,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大汗后,要预防低钾血症,如果是工地工人等体力劳动者可以常备 口服补液盐 ,大量汗出后及时补充盐分。
还有有糖尿病的病人或者饥饿后,突然出现出虚汗,身体发冷,乏力,心悸,饥饿感,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浑身抽搐、胡言乱语、精神失常等意识障碍,这要考虑低血糖的发作,这个时候及时补充糖分就可以缓解,症状缓解后及时就医,检查血糖情况。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周巍
主治医师
苏州市中医医院
中医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内科常见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