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治疗奇方—壹方祛颤汤
2019年09月15日 【健康号】     阅读 1861

手抖医学上叫做震颤。引起手抖的原因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生理性的就是没有明显的疾病。它表现为不自主的手颤、手抖。这种情况既有家族遗传的,也有的找不到特殊的原因,或精神紧张,喝了茶喝了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后出现。再有就是病理性的,病理性的可以是心脏引起的。比方甲亢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动过速,都可以出现心慌,也可以出现手抖,还有就是一些脑子的疾病,比方帕金森也会出现震颤、手抖的表现。
因为笔者在诊所见过很多手抖震颤病人,其中有一些服用中药后效果作用特别显著,在这里笔者讲述一下中医是怎样辨证特发性震颤的。
手抖震颤属于中医“颤证”范畴,本质为虚。而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盛,肝肾亏血是本病的病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手抖震颤病程较长,多见于中老年人,呈进行性加重,以肢体震颤为主要表现。和老年人精血衰竭,肝肾不足,阴阳失衡有关。人们中年以后,肾精渐亏,若是身体先天不足,或者劳欲伤及肾,因为肝与肾关系尤为密切,肾精亏耗较大,则不能滋养肝木,导致筋脉失濡,木燥生风,所以出现四肢震颤,肝肾属于同源,肾虚则水不涵木,所以出现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震颤就形成了,若是水不涵木,肝肾交亏,则肾虚髓减,脑髓不充,下虚则高摇。若是中焦脾胃受损,则痰湿内生,土不栽木,亦致风木内动,出现震颤,下面分享一则案例共大家参考。
患者,男,21岁,因“双上肢颤动3月多”于2018年4月18日就诊。自诉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颤动,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特发性震颤,因未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未积极治疗,后症状进行性加重。
症见:双上肢颤动伴无力,时感头颈及背部发麻、发紧,精细活动受限,劳累和情绪紧张时症状加重,休息后缓解;身体消瘦,易疲劳,影响工作和生活。纳少、眠可,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查体:双上肢肌力和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颅脑CT及肌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当地诊断:特发性震颤。中医诊断:颤证(阳虚气弱、肾虚髓亏型)。
治则:采用中医汤药辩证调节治疗。
陈皮、半夏、茯苓、炒莱菔子、焦山楂、焦建曲、连翘、杜仲、川断、桑寄生、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远志、石菖蒲、金钗石斛、天冬、当归、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木香、甘草。
(因为每个人症状不同,用药不一,以上方剂切勿自行配服,谨记!)
方解:按患者中老年,久病脾虚,肝肾渐衰,阴液枯竭,不能濡养筋脉、肌肉,以致风从内生,肌肉震颤;脾气虚弱,不能摄津,出现流涎;运化无力,湿邪蕴结,则表现为面色萎黄。故以健脾化痰为主,顾护后天,以生气血,荣四末;滋补肝肾,育阴熄风为辅,以生阴液,养清窍。加用杜仲、川断、桑寄生、五味子、天冬、当归、石斛等药以补肝肾、养精血;陈皮、半夏、茯苓、生龙牡、远志、石菖蒲等药以化痰安神。
主治:手抖震颤类,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风痰阻络型,症见肢体颤动,屈伸不利,舌暗有瘀斑,苔白腻,脉涩。
1个疗程后患者自身颤症减轻。
2个疗程后,患者双上肢颤动伴无力减轻,头颈及背部仍发紧,精细活动仍受限;后每个疗程治疗1次。
3个疗程后,双上肢颤动伴无力明显减轻,仅在劳累或情绪紧张时出现,精细活动无障碍,但非精细活动出现轻微障碍,纳、眠好转;后每个疗程复诊两次。3个疗程后,双上肢颤动伴无力明显减轻,仅在劳累或情绪紧张时出现,精细活动无障碍,但非精细活动出现轻微障碍,纳、眠好转;后每个疗程复诊两次。
4个疗程后,双上肢颤动伴无力症状消失,仅在劳累或情绪紧张时偶有头颈及背部发紧,精细活动及非精细活动均无障碍,纳、眠可,二便调;症状均消失。
再次提醒:(因为每个人症状不同,用药不一,以上方剂切勿自行配服,谨记!)
本文由“壹方祛颤汤”医师客服发送,如有问题请联系微信:tyy1597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