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西医联合诊疗的必要性
2016年06月14日 【健康号】 钱士明     阅读 6562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党和国家提出大力发展中医中药战略后,全国范围内再次掀起了一股强劲中医热,中医养生馆、中医私人诊所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各地也加强了对当地中医资源的整合利用,特别是加快了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整理与总结传承。2016年伊始大量扶持中医的政策法案相继落实,尤其是《中医药草案》经全国人大审理通过,更是给当代中医药的发展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全国各地的中医医院、中医院校纷纷借此机会大力发展中医中药,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顺应国家“卓越医生计划”率先在全国同类中医院校中开设中医学本硕连读8年制及本硕博连读9年制专业,为培养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党和国家最新提出的“中西结合,体现中医特色”的要求,南京中医药大学于今年9月份起开设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走出了中医院校培养西医学生的开创性一步。通过整合学校的中西医教学资源,优化学校的教学结构,实现中西医并重的局面,南京中医药大学为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当代中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江苏省中医院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通过依托学校资源及几代国医名师如叶橘泉、承淡安、张泽生、曹鸣高、周仲英、徐景藩等的辛勤耕耘,较好地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医学,大量名老中医的思想经验得到系统归纳,几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的培养也使得传统中医后继有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老一辈中医大家积极倡导中医与科研相结合,在结合古代医籍的记述及各自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临床科研,创造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现代中药,如肺宁合剂、胃苏颗粒等。在弘扬传统医学的同时江苏省中医院还大力重视并发展现代西医技术,通过将传统中医的“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中医为体,中西合璧”的发展局面,提高了整体医疗水平与疗效。由此可见,中西结合这一大方向必将会成为今后中国医疗界的主流趋势。

       中医药的发展源远流长,从上古时期的神农尝百草,到《黄帝内经》时期的奠定格局,《伤寒杂病论》的开创突破,再到“金元四大家”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明清之际温病学说的发展壮大,传统医学在经过了历代中医人不懈地实践总结与发展完善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理论。阴阳相交,气血相合,五脏六腑,经络腧穴,千年智慧融于书香笔墨间代代相传,短短三指间流露出中医学经久不衰的洞天奥义,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记忆或许被人们遗忘,只有那亘古不变的精髓,见证着中医学一次次的辉煌。随着晚清西方列强的炮火燃起,腐朽的封建制度风雨飘摇,社会持续动荡之际,传统中医学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一次次的挑战与危机,人们发现,西医学悄然影响并改变着社会,特别是青霉素的发现与生产使社会人口的死亡率大大减少,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西医学的发展,当疾病产生时很多人纷纷寄希望西医西药能解决问题,而对中医中药却持冷漠与遗忘状态。由于近代中医学整体弥漫着一股腐朽之气,加之对外来先进知识的排斥,纵然有后期孟河四大家的力挽狂澜,也难以阻止中医被一步步排挤的命运。自北洋军阀时期的废止中医案,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废除中医,这些举措对于原本就面临衰落的中医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从人们心中的救命稻草,到西医传入后的怀疑与抵制,再到即使是当今也处处充斥着的诋毁与排斥,似乎中医学就应该像西医那样科学而有论据,经历千年的中医思想被认为是“伪科学”逐渐丧失了其原有地位,显然,中国的医学已经被西医所占领,哪怕是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只能在西方模式管理下的医院慢慢西化,最终放弃了自己心中原有的中医梦,即便有少数能坚持,但在种种限制与不利因素作用下只能默默无闻。很多时候我们会质疑,难道中医真如古籍上所记载的那样,能起死回生力挽狂澜么?我相信很多人持否定态度,我们在医院应到的更多的都是这个病中医看不了的,不能吃中药,中药会吃出问题来的等等的说法,细细想来,也有道理,因为我们现在能有多少真正的中医能达到过去管中窥豹、药到病除的水平,即使有,一个器官严重衰竭,濒临死亡的患者,还会选择找个中医服用中药治疗么?在局限的条件下中医的发展让人担忧。

       短短百年间西医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一次次发现,一个个突破,使西医从大体解剖步入基因时代,对疾病更加细致入微的研究使人类掌握了更多攻克疾病的方法,“天花”等过去被认为是无药可医的疾病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彻底灭绝,似乎这是一场人类对疾病战争的胜利,一场以西医西药为主导的胜利,但是在狂欢过后,清醒的人们终于发现,伴随着西药的过度及泛滥使用,许许多多的问题纷纷涌出,西药的毒副作用已经司空见惯,更可怕的是由此带来的更加严重的疾病,如对现存所有抗生素免疫的细菌,由于药物应用而变异加速的病毒等等,“非典”与“埃博拉”的恐怖似乎远未结束,新型细菌病毒的出现又带来了新的恐慌,人们不禁质疑,我们的药物还有效么?新药的研制能赶上病毒变异的速度么?一场场疫情与一次次死亡人数的上升,无疑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引以为豪的西医科学并没有把人类完全带离深渊,还是带进了另一场噩梦。不幸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破坏日趋严重,由此所带来的疾病悄然成为了当今人类的头号杀手,如癌症,不少人仍然谈癌色变,虽然随着新的医学技术及药物的发展,癌症得到了一定控制,但全球每年的患癌人数及因癌症死亡人数都快速上升,甚至达到了一种不可控制的范围,危险到连美国总统都宣布将斥巨资用于攻克癌症,虽然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较大的进展,但是癌症的恶性程度却逐渐加重,也出现低龄化的趋势。虽然我们看到如今的癌症治疗已经到基因靶向治疗的高度,但是仍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两个人生了同一种癌症,一个人用了这个药有效,而另一个人却完全没效果,过了一段时间,那个有效的人的效果也逐渐降低,甚至是没有效果,当然,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也是病人苦不堪言。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困惑,西医真的就是那么“科学”和那么“有效”么?

       诚然,中医有很多的不足,就以中医血症中的“咯血”为例,学医的人都知道诸如支气管扩张,肺心病,肺结核,肺癌等都都有可能是病因,但是如果单纯按照中医的辨证论治,就很难明确到底是何种原因引起,通常我们会说,这个人燥邪伤肺,我们来滋阴润肺;这个人肝火犯肺,我们来清肝泻火。确实,有时候单纯应用中药我们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但如果是肺癌呢,我们短期内控制了它的症状,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又会出现,甚至癌症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发展加重,我们的好心却相反地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期,这时候我们能怪中医辨证论治的失误么,当然不能,因为我们的辩证准确无误且当时确实有效果,只是我们没有弄清疾病的本源而已,并且由此造成的后果很严重。看到这里有人会说,肺癌啊,还找什么中医啊,那我们直接就光西医那一套吧,好了,病人在接受了一个疗程的放化疗后,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身体情况逐渐下降,但是后面还有几个疗程没有做呢,而且每次间隔时间都不会太长,那在病人身体状态欠佳的条件下能继续么,很多西医会回答不能停止,停止了基本等于前功尽弃,要继续治疗,至于身体不适,那就等着治疗间隔期慢慢恢复,的确,无论是指南还是临床是应该这么做,但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就是,这个病人在又一次接受治疗后居然很快就死亡了,很多时候人们只会说是疾病太厉害,疾病发现的太晚了,无力回天了,死亡是正常的,但事实真的是人们所想的那样吗?或许人们更多地只是想从各种解释中得到些许的慰藉而已。

       从上面我们能发现单纯的中医或者单纯的西医其实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那为什么我们不选择将中西医联合起来而不是相互孤立呢。关于“中西结合”,其实笔者并不认同这一说法,“结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思,而中西医两种医学都自成体系,有着自己特有的诊疗手段,很难做到相互交融,笔者更倾向于“中西联合”或者“中西汇通”的说法,关于中西汇通,有些人可能很熟悉,其取自丁甘仁创立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发皇古意,融汇知新”之意,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陆渊雷、章次公等都是中西汇通派的代表性人物,有人也把“孟河医派”称作是中西汇通的开创者。不管怎么说,“汇通”与“联合”异曲同工,都是强调中西医的相互独立性,同时又有两者相互借鉴,共同应对疾病之意。就拿之前的肺癌为例,病人来看病,主诉是咯血两周伴消瘦一月余,这时候我们就要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有没有咳嗽,有没有痰,是痰中带血还是单纯性咯血而无痰,有没有潮热盗汗情况,饮食如何,有无吸烟史等等,看上去似乎这些问题和病人前来看病的原因没有什么多大关系,但是在提问中包含着对病人疾病的初步的鉴别诊断,是往肺结核考虑,还是肺癌考虑,还是单纯性的支气管扩张,然后再根据初步的考虑做相关实验室检查,再结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做出相应的治疗,如病人确诊为肺癌早期,那么我们就根据其肺癌的具体分型就行相应的治疗,如病人要先进行放疗,然后手术,然后再化疗,我们就能在病人整个治疗过程中通过中药的配合来提高治疗效果,这时我们就能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放疗后中医多认为是肺精受损,肺阴不足,这时候我们使用养阴润肺的药物多一点,手术后中医多认为会出现气血不足,但是还要结合肺阴损伤情况,这时候就是补益气血加养阴润肺,同时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主”,有调节全身气机作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都要兼顾脾胃,加入固护脾胃之药如太子参、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甘草等等,在中西医联合治疗下患者情况逐渐稳定,癌症得到了有效控制,基本恢复到正常人生活,实现了带瘤延年,这是家属及我们医务工作者最希望看到的。要说我们有没有把癌症细胞全都杀死,谁都说不清,但是有第一点可以肯定,与疾病在一定平衡下和谐共处,那便是最好的,这也是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最终目的。

       笔者在经过了本科5年的系统的中西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在业余时间跟随我校多名名老中医临证抄方,深刻认识到中西联合治疗疾病的优越性和可行性,现代的中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只会搭脉开药的中医,他们也通晓西医学知识,也能读懂各种西医的检验报告单,甚至有时候虽然他们不做手术,但是能清楚地知道手术的过程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相应处理,在对疾病全方面的掌握中为患者开出处方,同时调整患者的西药使用,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50年代毛主席提出的“中医是巨大的宝库”打开了中医药发展的新局面,之后的“西学中”计划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成为了现代中西医汇通的主要人物,他们在当代中医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医的发展轨迹。中西联合,必然成为我国医学的主流,为守护人们群众身体健康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钱士明
主任医师/教授
南京南中医大国医堂门...
中医科,中医内科,内...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氏病、小儿脑瘫。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力衰竭、脑萎缩,...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