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颤千万患者,及时关“心”“早诊早治”
2018年06月07日 【健康号】 李诗贤     阅读 8613

我国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致残率很高的房颤发病率约10%,中国作为房颤第一患病大国,目前房颤患病人数超1000万,且新发患者不断增多,严重危害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十三五”规划中,国务院和卫计委都出台了关于加强慢病管理,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死亡率的相关政策。


2018年6月6日,为了配合全国房颤日活动,提升公众对房颤疾病的重视程度,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强生医疗支持的“关注房颤,及时就诊“房颤患者教育活动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举办。旨在增强广大房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身病情的了解,预防和减少房颤的发生,提升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专家们就中国当前的房颤发病趋势和诱因进行详细剖析,介绍了房颤先进的治疗理念和临床技术,普及了房颤发生发展以及危害的知识,提升了公众对于房颤的正确预防、及时诊疗的意识。
房颤发生时,患者心脏中的血流容易凝结形成红血栓,导致脑梗死的发生,房颤患者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是常人的5倍,且房颤导致的脑梗死致残、致死率更高。

董吁钢教授在接受广州电视台采访
“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近九成是由于心律失常引起的。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增加,通常来说,正常的心跳是60-100次/分钟,当心跳出现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时就是房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董吁钢教授介绍:“房颤可使患者比普通人罹患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心力衰竭、心率衰竭、痴呆,甚至死亡风险都大大增加。除此之外,房颤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房颤加剧房颤’,这会让患者处在很大的危险当中。”


“面对房颤严峻的疾病现状,公众及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观念亟待增强”,董吁钢教授谈到:“房颤的危害很大,但是也是一种可预防的心律失常疾病。首先就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健康饮食等;生活中要注意对危险因素控制,包括降低身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控制打鼾;另外,对于心血管疾病要加强管理,比如心衰和心梗的规范治疗。”


目前我国治疗房颤包括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两种方式,具体而言,不同的房颤,治疗的手段也不同:吃药、生活调理、消融、封堵等。

唐安丽教授在作科普宣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唐安丽主任医师表示:“其中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在由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律学会联合发布的《2014年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和《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房颤管理指南》中,被作为房颤首选治疗方式。无需麻醉、无需开刀,仅需六步操作简单完成,即:心电监护和消毒,穿刺血管,房间隔穿刺,左心房造影,射频消融,加压包扎。同时,该手术具有可治愈房颤、减少药物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早期治愈、防止病情发展这三大优势,为房颤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改善。”


我国70岁以上的老人,特别是女性的发病率较高。南方又比北方对此疾病的认知率低,接受治疗的也低些。因此,治愈率就不理想。


至于危险因素分两种,唐安丽指出,有的不可避免,如年龄等;可以避免的如糖尿病、肥胖、吸烟、劳累、急躁等,这些需要人们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努力避免。


唐安丽进一步强调:“当出现心跳明显加快、脉搏跳动不规律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接受正规诊断及治疗,不要一忍再忍,拖到病情加重才治疗。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真正提升房颤的治疗率与治愈率。”


关注房颤,及时就诊。两位参会专家共同倡导和呼吁房颤患者保持好心态,与医生的充分沟通、积极治疗,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将治疗效果发挥到最大;同时,增强社会各界对房颤的重视,携手社会多方力量,提升我国房颤的治疗率与治愈率,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做出努力。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李诗贤
副主任医师
滕州市中医医院丽水微...
普通内科,中医内科,...
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诊疗,对心血管,呼吸,消化,内分泌,神经,肾病,血液病,...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