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阴滋”——媒体采访稿
2018年07月26日 【健康号】 李培凯     阅读 7307

1、 前不久,有关专家指出,阴滋(阴性艾滋病,目前未有感染者,仅是说有艾滋症状)是一种癔症的表现,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什么是癔症?癔症的表现有些什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李培凯

就目前的国内、国际的精神/心理疾病诊断标准而言,恐怕都难以给大多数“阴滋”个体下癔症的诊断。

癔症是一种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心理的异常(癔症性精神障碍)、身体的异常(癔症性躯体障碍)以及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具体的常见表现如个体没有真正的身体疾病(器质性病变)基础出现的痉挛、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缄默、失音、感觉缺失、感觉异常、失明、失聪、选择性耳聋等。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几乎所有其他普通临床病人的症状都可以在癔症患者身上出现,但最根本一点是,对于癔症患者而言,所有症状缺乏客观的检查结果支持,也就是说,症状缺乏器质性病变基础。

 

2、 不仅是阴滋事件,类似恐艾症、末日恐惧症等从心理学上讲是一种什么疾病的反应,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后果?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恐艾症、末日恐惧症这些现象大多数并不能算是一种疾病,而更多的反应了大众的一些心理现象,比如从众心理、缺乏安全感等,前段时间国内出现的食盐抢购潮也同样如此。

对于从众心理,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方面。比如,有10个人在路口等红灯,如果大家都不闯红灯,即便有一个想闯,他也会觉得有压力。而相反,如果有9个人都闯红灯,那就变成遵章守纪那个人有压力了,一般来说,他也会跟着闯了。对于从众心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引导或控制,尤其是一些灾难性的谣言(比如地震、一些重大公共事件),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可能会在公众引起极大恐慌甚至导致灾难性后果。另一方面,对于个体来说,在接收到一个信息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切忌人云亦云,对接收到的信息不加批判的全盘接收。

 

3、 以上说的是负面的事件,还有一些正面的事件,比如听见大家说养生的话题,就觉得养生好,会积极养生,这样的心理暗示,对于树立积极的健康心态有什么好处?

这样的从众心理,对于提升大众健康素养无疑是有好处的,但有一点,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不可人云亦云。现在养生专家多如牛毛,水平差次不齐,有一些甚至就是骗子,如果个人没有独立思考和一些科学的素养,又会出现“生吃泥鳅治病”的笑话来了。

另一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个体对自我的健康应保持一个适度关注的水平,过度关注自我健康甚至会导致一些生理心理疾病。比如,许多功能性疾病(功能性胃肠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症(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疑病症)患者身上都表现出对自我健康过度关注的心理现象。

 

4、 类似以上的由一种事件或者症状,或者周围人口口相传的说法,让自己感觉自己也有同种症状或者恐惧的表现,在心理学上是否有一个名称?请详细介绍这种病症?有什么方式可以缓解这种病症或者表现?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暗示,暗示这种心理学现象在心理治疗中被广泛运用,也在一些民间养生术(如气功),甚至一些江湖骗术中被运用。严格来说,每一个个体都有暗示性,但不同个体暗示性高低有差异。一般来说,个体对某种事件或现象认识比较全面、个性比较独立、思维习惯比较有自主性的个体暗示性相对较低。

 

5、 请问,您认为阴滋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病症?在您接诊的案例中有无近似案例?可否简要介绍?(可以隐去患者姓名)

就“阴滋”而言,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恐惧症——艾滋病恐惧症。而对于“阴滋”个体出现的各种症状,有几种可能:

(1)         这些“阴滋”的个体在发生艾滋病高危行为之前已经患其他疾病,只不过这些患者没有注意到,刚好有过高危行为后,对自己的身体过于关注,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一些问题。因为艾滋病发病期症状主要是免疫功能降低或缺失基础上的各种症状,而除了艾滋病病毒以外,还有很多种因素可以导致个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

(2)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至少可以在“阴滋”个体身上看到几种不良情绪:恐惧、焦虑、疑病、抑郁。而心理因素可以引起一些躯体反应,包括生理生化反应,例如,应激状况下个体可出现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免疫水平变化等。

(3)         最后一点,科学无止境,就目前的医学科学水平而言,也不能完全排除“阴滋”个体是其他的疾病状况,但一般不会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新变种,因为就艾滋病的病程而言,不可能在发生高危行为后(即便高危行为后就感染上病毒)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症状。

 

我们临床心理科暂时还没有接诊到“阴滋”案例(即出现一些症状或实验室检查异常),但接诊过艾滋病恐惧症的患者,这类患者有的有过艾滋病高危行为,有的从来就没有高危行为。表现为非常害怕自己感染上艾滋病,反复HIV检测阴性仍然不能让其释怀(有一位患者甚至每周都要进行一次HIV检测)。在心理层面表现出恐惧、焦虑、疑病、抑郁等情绪以及行为退缩、回避社交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李培凯
副主任医师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心理科,临床心理科
情感障碍,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躯体疾病合并精神障碍,各系统神经官能症、...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