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轻松,方便出行
2018年06月06日 【健康号】 赵梓纲     阅读 862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部需要得到重视

 脚上经常被包裹,所以容易忽视足部的健康问题,通常出现疼痛或皮损面积大,才会引起重视,而往往由于足部皮肤较厚,所以不易区分疾病,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跖疣和鸡眼的不同。


跖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通过皮肤的微小破损自身接种传染。好发于足跟、跖骨头或趾间受压处,外伤和摩擦是其发病的诱因之一,足部多汗与跖疣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

   

  临床表现是足跖部豆大表面角化性损害,灰褐、灰黄或污灰色,表面不隆起,境界清楚,中心可见细小黑色出血点,单个圆形或多个融合。自觉不同程度疼痛。


  病程慢性,可自然消退,一般认为儿童较成人易于消退,多汗活着跖骨异常者不易消退。

治疗:以破坏疣体、调节局部皮肤生长、刺激局部或全身免疫反应为主要手段。

         1、全身治疗(干扰素、疫苗等) 

         2、局部注射  

         3、光动力学治疗 

         4、物理治疗(冷冻、电灼、激光等) 

         5、手术治疗 

预防:增强机体免疫力,注意卫生。


鸡眼,俗称“肉刺”,是由于足部皮肤长期受到挤压或摩擦而发生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性损害。局部摩擦和受压是重要的诱因,比如穿鞋过紧、脚长期受到刺激和摩擦等等。

    

  临床表现为境界清楚、嵌入皮内的针头至蚕豆大小、淡黄或深黄色、局限性角质增生物,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与皮面相平或稍隆起。因圆锥状角化增生物的尖端压入真皮乳头部,在站立或行走时刺激该处的神经末梢,发生剧痛而影响走路。


硬鸡眼:发生于趾背或跖部的鸡眼表面较硬,压迫时会产生疼痛感。

软鸡眼:发生于趾间的鸡眼因汗液的浸渍软化,表面呈白色。

治疗:1、外用腐蚀剂(水杨酸等),用腐蚀剂治疗时要保护周围皮肤,以免被腐蚀。

          2、外敷药物

          3、激光 

          4、手术切除

预防:减少摩擦和压迫;不穿紧硬的鞋子,鞋内垫较厚的棉垫或海绵垫;足趾畸形者应进行矫治。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