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儿童中耳炎的预防与治疗
2018年03月17日 【健康号】 谢友舟     阅读 8864

儿童中耳炎的预防与治疗

在儿童常见病中,中耳炎的发病率仅次于感冒。儿童急性中耳炎是冬季的多发病,此病多见于1~6岁的小朋友。如先前说过的,人的耳朵和鼻子通过咽鼓管相通,而儿童的咽鼓管较短,管腔相对较大,咽口位置较低,近似水平,而且咽鼓管的功能也尚不完善,因此当婴幼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微生物容易从咽口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的急性炎症。此外,婴儿吐奶、呛咳及拧鼻涕用力过猛时,也容易导致细菌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从而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有些父母给小朋友掏挖耳朵,不小心损伤了外耳道黏膜或鼓膜导致了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引起中耳炎症。 

耳炎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化脓性中耳炎,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另一类是化脓性中耳炎,包括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两个共同的特点是都会破坏我们中耳的传音结构,从而引起听力的下降。对于在6个月以内曾患过中耳炎的小朋友,家长们需特别留意,因为以后有更容易发展为复发性中耳炎或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在非化脓性中耳炎中,还有一种危险性极高的中耳炎—不张性中耳炎,这类中耳炎会逐步演变生成胆脂瘤,破坏中耳的结构,并可把感染带到颅腔内,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可能。

小朋友在患急性中耳炎后通常表现为耳朵疼痛、发热及对声音反映迟钝的症状,也因为常伴随着感冒而来,所以还会有流鼻水、咳嗽、喉咙痛等表现。年龄较小的儿童不会自己表达耳朵不舒服等症状,往往只是哭闹或抓耳朵,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就有可能会延误了治疗时机,而造成孩子的听力损失,或者引起其它后遗症。80%患有急性中耳炎的小朋友耳痛症状可在24小时内自行得到缓解,但随后50%的孩子可能出现中耳积液现象。仅有少数急性中耳炎患儿耳痛后出现耳朵流脓的症状。

急性中耳炎的首选治疗是口服抗生素(一线抗菌素为阿莫西林。二线抗菌素为希刻劳等第二代头孢菌素)5-7天,但对于小于2岁的患儿需连续10天服用抗生素。患儿在结束抗生素治疗后,应常规到医院由医生检查评估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此时一般50%的患者可发现仍有中耳积液现象,这时对中耳积液无需特别的处理中耳,一般只需要限期使用滴鼻液尽早恢复咽鼓管的换气功能。但需要在发病后的4-6周重新评估中耳积液状况,如果中耳积液消失,即可结束随访。90%患者的中耳积液可于发病3月内消失。在发病3月后再次进行评估,如果此时中耳积液仍存在,医生会建议采取手术,如鼓膜置管等。

由于小朋友表达上的困难,使其中耳炎不易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如果没有经过医师适当的治疗或延误治疗,便可能出现渐进性甚至永久性的听力损失。因此当小朋友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哭闹、经常用手抓耳朵的时候,父母一定要仔细观察,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耳部检查。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