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感染不容小觑。
2018年01月04日 【健康号】 符艳花     阅读 11300

1982年Mashall和Warren首次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胃黏膜中分离并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目前已经明确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的关系非常密切。根除Hp对以上四类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有重要意义。Hp释放的炎性因子及其诱导宿主产生的免疫反应不仅引起胃黏膜损伤,还造成胃肠外其他脏器的损伤。

Hp感染在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和皮肤病等疾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Hp感染可以引起全身的免疫反应和慢性炎症反应,诱导大量的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急性反应物释放,这些可能是它引起胃肠道外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

Hp对其他系统的致病特点

Hp仅定植于胃黏膜,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致病基于以下特点:

1.Hp感染是一种慢性持续性感染;

2.局部感染可能引起系统性反应;

3.持续感染可诱导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导致原位和远处损伤。

4.它还可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障碍。

5.Hp感染特别是毒力菌株感染可通过引起胃的局部炎症、释放内毒素入血、诱导炎性因子增多、增加氧自由基生成及与人体形成交叉免疫反应等途径参与致病。

一、血液系统疾病

1.缺铁性贫血

目前认为与Hp感染关系最为肯定的是缺铁性贫血。有作者对严重缺铁性贫血的儿童患者,单纯补充铁剂治疗效果欠佳。对其中经胃镜病理检查发现Hp感染者进行根除Hp治疗。Hp根除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症状有所改善。而对于部分感染Hp的严重贫血患者单纯进行Hp根除治疗而无需补充铁剂,其效果好于单纯补铁治疗。Annibale的统计表明大约18%的难治性贫血与Hp感染相关。

Hp感染相关性胃炎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机制为HP感染直接导致胃黏膜损伤和失血,进而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壁细胞泌酸功能减弱,可降低胃液酸度和维生素C浓度,胃酸和维生素C浓度降低,可影响高铁还原成亚铁,肠道对亚铁的吸收从而减少,另外高铁可通过Fenton反应(芬顿反应)产生自由基,损伤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减少肠道铁的吸收,最终导致缺铁性贫血。

感染Hp时,机体其他部位的铁可能被转运至胃黏膜,因此铁被竞争性消耗而影响机体造血。Hp还可能通过影响胃液中VitC的途径影响铁在肠道的吸收。同时Hp持续感染,产生炎症介质,形成慢性胃炎、溃疡,导致消化和吸收不良或慢性失血,最终导致缺铁性贫血。但是并非所有感染Hp的患者均存在缺铁性贫血,因此还应针对不同患者具体分析。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过敏性紫癜

Hp感染可引起慢性免疫刺激,与血小板某些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从而诱导机体产生血小板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虽然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上述疾病患者如合并Hp感染进行根除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

3.白血病

白血病病因未明。早期病毒感染作为可能的病因已被反复提及。在目前尚不能肯定的病因中,有报道认为婴幼儿时期接触Hp可能导致儿童或成人阶段的白血病发生。但目前尚无证据。

4.巨幼细胞性贫血

Hp感染可诱导机体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从而损伤胃黏膜细胞,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壁细胞受损,胃酸、胃蛋白酶和内因子分泌降低,因此食物中VitB12释放障碍及其与内因子结合减少,影响VitB12吸收。

二、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

早在Hp被发现以前就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较无溃疡者高2~3倍。1999年开始,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与无Hp感染的对照组相比,感染Hp者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2.支气管扩张

有研究发现支气管扩张患者Hp感染率较高,但二者之间究竟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目前尚缺乏临床资料证实。

3.其他

有报道分别研究了Hp感染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和肺癌的关系,但目前没有一致意见及明确结论。

三、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早在Hp被发现分离之前,就有学者认为冠心病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病有一定联系。1974年Sternby对欧洲5个城市50,000名40-59岁之间的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后,发现心脏冠状动脉左主干阻塞的患者中80%以上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994年Mendall首次报道Hp感染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认为Hp感染可导致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缓慢增高,诱导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因此儿童时期的Hp感染可能导致成年后的冠心病发生。

虽然有许多争议,目前大多数研究还是认为Hp感染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HP可以通过以下机制引起冠心病:

①炎症反应,Hp感染可引起炎症细胞增多,聚集和激活,这些炎症细胞可分泌TNF-α,IL-1,IL-6等细胞因子,增加冠状动脉平滑肌损伤过程的应答。

②影响脂质代谢,TNF-α可抑制脂蛋白酶的活性,引起脂代谢紊乱,血浆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氧自由基浓度升高,促进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维生素B12叶酸吸收不良,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高半胱氨酸可以抑制内皮细胞分泌NO,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进而导致血栓的形成。

四、皮肤病

据相关文献,1998年加斯巴里尼医生就发现,55%慢性顽固性荨麻疹患者的胃内可查出幽门螺杆菌,经抗菌治疗消除幽门螺杆菌后,有81%患者荨麻疹不再发生。而且,这类病人体内往往存在特异性IgE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可持续释放抗原,导致人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引起组胺释放。体内外研究也发现,Hp可引起人体局部的微血管损伤和功能失调,这可诱发或加重皮肤水肿或风团的形成。

此外,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通过改变胃黏膜的通透性,促进组胺的释放,引起人体内的免疫功能紊乱,诱发机体体液免疫失去平衡,产生特异性抗幽门螺杆菌IgE。

也有人报道,区域性斑秃病人与健康成人相比,Hp感染率明显升高,还有报道说银屑病,酒糟鼻也可能与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久治不愈的皮肤病,予以Hp根治后,症状有可能得到改善。

五、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1.肝脏疾病

原发胆汁性肝硬化以外分泌腺体慢性损伤为特征,患者常伴有干燥综合征。对肝脏活检标本进行PCR、原位杂交和DNA测序显示,与非胆汁性肝硬化和健康对照相比,原发硬化性胆管炎和胆汁性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较高。有人推测除了交叉免疫的因素外,Hp毒力菌株感染还可以释放毒素入血,通过门脉系统进入肝血窦,导致肝细胞和小胆管的进行性破坏。目前普遍认为,Hp感染与肝癌密切相关,但缺乏足够证据。

2.胰腺及胆系疾病

Hp感染可能通过其后的高胃泌素血症影响胰腺生理功能。最近有研究证实在慢性胰腺炎患者的胆汁和胆囊组织中有Hp的存在,推测Hp可能是10%~30%目前被归类为特发性胰腺炎的病因之一,但其与胰腺外分泌功能没有关系。有人发现胰腺癌患者Hp感染率较高,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还不清楚。关于Hp感染与胆石症的关系,目前国内国外有多个报道在患者胆汁中检测到Hp的抗原或菌体蛋白成分,认为Hp可能参与胆石的形成。

3.消化道MALT淋巴瘤

Hp与胃MALT淋巴瘤的关系已被公认,有报道根除Hp后胃MALT淋巴瘤消退。最近有研究发现胃内Hp感染亦与某些胃外MALT淋巴瘤如唾液腺、小肠和直肠的MALT淋巴瘤有关,而且在根除Hp后,这些部位的肿瘤消散。

六、自身免疫性疾病

1.干燥综合征(Sjögren’sSyndrome)作为临床常见的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干燥综合征表现为外分泌腺体进行性的破坏,患者出现自发的眼干、口干等腺体分泌减少症状。有人发现与其他结缔组织病比较,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具有较高的Hp感染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Hp感染后引发系统炎性反应,其中菌体热休克蛋白60可能与人类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导致外分泌腺体中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而被破坏。但根除治疗是否能改善症状还没有研究报道。

2.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与糖尿病临床上也观察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Hp血清学阳性率高于对照,并以毒力菌株为主,患者血清中抗微粒体抗体水平与抗HpIgG水平呈正相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血清Hp感染率较高,感染Hp的IDDM患者血清中壁细胞抗体和胰岛细胞抗体水平也较高;随病程延长,血清抗Hp抗体与胰岛细胞抗体水平均对应下降。另外亦有报道Hp感染与膜性肾病及餐后低血糖等有关。

Hp相关的免疫性疾病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在有免疫性疾病倾向的个体中,Hp感染可能作为诱因或加重因素参与其中。

七、口腔疾病

有研究者通过3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不同部位幽门螺杆菌检测发现,口腔牙菌斑、唾液、舌背黏膜、颊黏膜和黏膜等部位存在着幽门螺杆菌,且以牙菌斑中居多。研究发现,HP感染可能与牙周炎、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龋病、口腔癌和口臭相关,根治HP后,病程缩短、复发周期延长、自觉症状减轻。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符艳花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
消化内分泌科,普通内...
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胰腺炎,急慢性胃肠炎,胆囊炎;内分泌系统如糖尿病,...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