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儿夜间遗尿症家庭保健疗法
2019年06月13日 【健康号】 李志贵     阅读 8276


1.什么是小儿夜间遗尿症?目前关于小儿遗尿症尚无统一的概念,民间俗称“尿床”。一般是指3周岁(尤其是5周岁)以上小儿经常睡眠中不知不觉地将小便尿在床上、醒后方知的一种病证。
2.小儿夜间遗尿症需要治疗吗?
正常小儿在2岁左右,白天已能控制小便,大脑皮质可以控制脊髓排尿中枢而能控制排尿,并在睡眠中因尿意而觉醒。若3岁以后夜间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且经常尿床,即为遗尿。尿出而不禁,谓之遗尿。睡中自排,称之尿床。若年龄超过5周岁的儿童睡眠中经常夜间遗尿,轻则数夜遗尿一次,重则每晚遗尿2-3次,甚或更多,且持续时间达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病证。则属病态。
3.小儿遗尿症该挂那个科的号?
那么需要选择去那个科就诊呢?一般可就诊于当地医院的儿童妇幼保健院或综合医院的泌尿科或神经内科,中医医院的中医儿科或小儿推拿科,有的医院还专门有小儿遗尿门诊等等。
4.小儿夜间遗尿症的原因是什么?
祖国医学《诸病源候论》中云:“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冷,不能约于水故也。”《幼幼集成》认为:“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证治准绳·遗尿》曰:“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故不能拘制,其水出而不禁,谓之遗尿。”《金匮要略》云:“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不禁者。”  
    遗尿症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降低,生活中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且一部分有家族遗传倾向,父母亲中一方或两人在年幼时曾有遗尿史。如遇阴雨天气、白天过度活动疲劳后、晚上睡前兴奋、或患疾病刚刚治愈后往往遗尿症会更易发生。
    总之,中医学认为肾气不足,膀胱失约是小儿遗尿症的基本病机。西医学认为,患儿深睡排尿反射异常是造成小儿遗尿症的根本原因。
据相关医学文献研究统计,小儿遗尿症和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如果父母双方年幼时均曾有遗尿史,子女患遗尿的发病率达到70%左右;如果父母有一人年幼时遗尿,则子女的发病率可能为40%左右;如果父母均无遗尿史,则子女的发病率则为10%左右。
5.小儿夜间遗尿和那些因素有关系?
  第一,生理因素,不少遗尿症小儿白天过度玩耍疲劳后、晚上睡前兴奋、睡眠作息时间不规律等,以致睡眠过深,加之部分患儿大脑发育延迟,大脑皮层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熟睡时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导致逼尿肌、膀胱括约肌无抑制性收缩,大脑未能接受膀胱的尿意,而觉醒时诱发反射性排尿,即为遗尿。
    第二,心理因素,如果小儿心思较重、压力过大、受到惊吓、父母家庭不和谐、甚至离异等,或者孩子尿床后害羞,有的担心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加重心理负担,均可导致遗尿,甚至经久不愈。疾病因素患有先天性隐形脊柱裂、尿路畸形、包皮过长、包茎;后天尿路感染、外阴炎、癫痫等,甚至肾功能损伤都与遗尿发生有关。
  第三,训练不当,夜间孩子入睡后,家长叫醒孩子排尿的方法不合适,如频繁唤醒,可使小儿正常膀胱失去有效排尿反射;若唤醒次数较少则易使小儿失去正常起床排尿机会;在宝宝刚出生几个月的时候家长过早训练,此时宝宝认知和语言等神经功能尚未熟,反而更容易出现尿床;倘若不管宝宝有无尿意而刻意训练,无形中小孩会对排尿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引发遗尿。
    第四,其他因素,如睡眠环境的改变,突然乔迁新居处,或气候变冷排汗减少,生理性尿量增多,小儿怕冷不自觉起床排尿而尿床等。
祖国医学中,人体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与肺、脾、肾、三焦、膀胱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辨证具体可分为肺脾气虚型,髓海失养型及肝经郁热型。但由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肺气虚,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失约,闭藏失职,肾虚不摄是小儿遗尿症主要原因。          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随,所以小儿遗尿症多见于髓海失养型。明清时期有医家提出肝经郁热类遗尿多与尿路感染有关。因此,小儿遗尿症治疗方面,历代医家均以温补肾阳、补脾益肺、清心开窍、固涩止遗为基本原则。
6.小儿遗尿症份那几个类型?
    小儿遗尿症是儿童期的一种常见、多发现象,西医学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以原发性较多见。由于病因复杂,且缺少特效药或长期服药副作用大,原发性遗尿症在临床上较多见,多有家族遗尿病史,男多于女,一般多无器质性病变。小儿遗尿时间过长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西医学治疗小儿遗尿症并无特效疗法,虽然见效快,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并且停药后容易复发。中医小儿推拿及中药外敷以及针灸疗法是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绿色疗法,因“简、便、效、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7.小儿夜间遗尿症的中医如何治疗?
    第一,金匮肾气丸:取本品一丸,用白醋调和,研成细末,外敷于肚脐,可用伤湿止痛膏包扎固定,每天换药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两到三个疗程。可温肾益气。
第二,将等量的五倍子、益智仁、桑螵蛸打成粉,取适量用白醋调和。填于患儿脐内,以纱
布或伤湿止痛膏覆盖,每晚睡前敷上,次日清晨
取下。
第三,患儿取俯卧位,背部保持平直、放松。操作者以双手拇指螺纹面分别按揉患儿双侧的肾俞和膀胱俞各3分钟。然后用右手掌面以滑石粉为介质横擦患儿腰骶部以发热为度。
此三种方法注意事项:一个疗程10次,每天做一次即可。本方法适用于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小儿遗尿,治疗时要注意小儿心理变化,家长不可过于着急或特意强调,以免给患儿造成心理负担,难以纠正。
8.小儿遗尿是家人该怎么办?
一.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起居,睡前不要让孩子剧烈活动,避免玩耍过度劳累和兴奋;
    二.培养孩子每天午睡习惯,以免晚上睡觉太深,睡前少喝水,叮嘱孩子排尿;
    三.晚饭最好清淡,尽量不要食寒凉利尿的食物,如苦瓜、西瓜、黄瓜等。适当多吃干些的食物,如枸杞、莲子肉、桂圆等,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食,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四.心理治疗,家长对遗尿的孩子,一定不要用讽刺、打骂、惩罚等手段,而是要安慰、鼓励孩子,不要让孩子紧张,更不要把关于孩子尿床的事重复强调,当孩子没有尿床时,要给予适当赞赏。
    五.天气寒冷,夜里孩子怕冷不想起床排尿,家长要鼓励孩子养成排尿习惯。必要时,可用冷水洗脸让孩子清醒过来。
六.对于岁数偏大以及病程较久的患儿,一般三个月以上者,家长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酌情辨证选用中药论治。
    七.憋尿训练方面,孩子白天小便时,适当延长两次排尿间隔时间,可增大膀胱的存储尿液量;也可以孩子在排尿过程中家长故意让其“憋尿”,然后再尿,再“憋尿”,再排尿,这样重复若干次后将尿排尽,起到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尿功能。每天训练一到两次。
    八.行为训练,家长设定闹钟或尿湿警报器定时叫醒孩子排尿,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全排尿条件反射系统,达到自我控制排尿的目的;为了提高孩子控尿功能,在排尿中间,家长根据孩子的排尿量个频次,鼓励让孩子自己从1数到5或者10后停止排尿。然后再把尿排尽,这种方法也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功能。
    九.当孩子目前服用药物治疗阶段,晚上尿床次数减少了,也要定时叫醒孩子排尿或继续进行功能训练。随着孩子遗尿次数的减少,晚上定时叫醒孩子排尿的次数或训练次数也跟着逐渐减少,目的也是帮助建立排尿条件反射弧。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李志贵
主治医师/讲师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医科,针灸推拿科
主攻颈、胸、腰椎疾病、四肢骨关节、软组织运动创伤以及脊柱相关疾病等保守治疗。例如: 1....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