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儿童肠道常见寄生虫-蛲虫
2018年07月04日 【健康号】 荀泽丽     阅读 10070

蛲虫俗称“线头虫”,是一种白色细小、两端尖直的线虫。蛲虫病是一种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病,以肛门和会阴瘙痒为特征。托幼机构中易流行。已有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儿童感染率都很高,约为8O%~90%。目前,蛲虫病已成为我国儿童肠道寄生虫病的头号元凶。其实,蛲虫病在发达国家小儿人群中亦很常见。 


一、蛲虫病因

蛲虫成虫寄生在人体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处,以汲取肠内营养物和血液为生。雄虫交配后即死亡,雌虫在小儿睡眠时爬出肛门并在其周围产卵。肛周氧气充足,温度、湿度都适宜,虫卵5~6小时即可发育为感染性虫卵。蛲虫传播有经口、吸入和逆行感染等三条途径。


1)经口传播。小儿搔抓肛门时手上常沾满虫卵;被虫卵污染的裤子、被褥、生活用品也会把虫卵带到手上。通过手拿食物或吸吮手指,虫卵乘机经口进人消化道而再次感染。它使小儿长年累月自身重复感染,这种传播途径很重要。 


2)蛲虫卵可随空气尘埃飞扬,被小儿吸入鼻咽后感染,这种传播比较次要。 


3)幼虫在肛门口发育成熟后再逆行爬回肠内发育为成虫,目前认为这一传播方式非常重要。


 二、临床表现 

瘙痒:因雌蛲虫产卵引起的肛门、会阴部皮肤瘙痒,使小儿不停地搔抓。 睡眠不实:由于瘙痒干扰小儿夜间睡眠 ,引起夜惊、烦躁不安和磨牙等。 胃肠道症状:蛲虫爬行对肠壁造成机械性刺激,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 毗邻部位感染:蛲虫可侵入邻近泌尿、消化、生殖器官,引起异位并发症,如尿频、尿急、尿痛,(女)阴道炎、输卵管炎,甚至引发阑尾炎。 


三、诊断 蛲虫病依靠发现虫体或虫卵确诊,方法有: 

(1)夜间小儿熟睡后1、2小时,在肛门皱襞及会阴处寻找白色细小线虫。蛲虫并非天天晚上都爬出产卵,故应连续查找4~5天。 


(2)大便查找成虫,但阳性检出率低。 


(3)目前多利用透明胶纸法检查虫卵,检出率可达9O%以上。方法是将小块透明胶纸卷在小竹板上,在肛门皱襞上反复轻压5~6次后取下;将胶面粘贴于玻璃片上,低倍显微镜下查找虫卵。如小儿有可疑症状但检查结果阴性,可连查3次。


 四、预防 

 预防是治疗儿童蛲虫病的关键。防止小儿间(或小儿与家人间)的交叉感染及自身重复感染极其重要。所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比驱虫治疗更重要。注意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不吸吮手指、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换衣等卫生习惯。小儿内衣裤要天天换;起床后应将衣裤与床单放人盆内洗净煮沸,杀灭虫卵。清晨最好洗淋浴,注意冲洗肛门,可将大量幼虫冲走。小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被褥宜经常清洗、消毒或在阳光下曝晒6~8小时以杀灭虫卵。对托幼机构的小儿和工作人员都应定期普查,并在发现流行趋势后组织集体服药,以防交叉、重复感染。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蛲虫成虫在肠道内寿命只有一周,而且在肠道内不繁殖,所以只要卫生问题搞好,即使不予药物驱虫,也可以达到驱虫之功效;反之,如果卫生问题没解决,即使药物驱虫也只是暂时的,一周后可以再感染。


 五、治疗 

常用药物有: 

(1)扑蛲灵:特异干扰虫体呼吸酶系统,阻碍虫体吸收营养物质。片剂每片5O mg,每次 5~7.5 mg/kg,睡前 1次顿服。偶见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服药后大便鲜红色,不是出血,应向家长交待清楚。 


(2)复方甲苯咪唑:每日1片,顿服。 


(3)丙硫咪唑:日 2OO mg,顿服。 


(4)抗虫灵:每日 1O mg/kg,连服两天。 


(5)磷酸哌哔嗪:每日 5O~60mg/kg,分两次服,连服 7~1O天,但每日总量不要超过 2g。 


(6)左旋咪唑:广谱驱虫药,每天晚上睡前,2mg/kg,连服七天,该药物疗效确切,没有仕么副作用,容易服用,价格低廉,我们特别推荐。 后几种广谱抗虫药可同时起驱除蛔、鞭虫等目的。由于小儿蛲虫病容易自身重复感染,故服药后应过2~3周再服1次以根治。 在口服药物同时应作局部治疗。每次大便后洗净肛门,擦干周围皮肤,用1O%氧化锌、2%白降汞或10%硫磺等软膏外搽。利用中药百部浸膏和甲紫配制的蛲虫膏,可起到既止痒又兼杀虫的功效。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荀泽丽
主治医师
西安市儿童医院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小...
矮小症,性早熟,甲减,糖尿病,甲亢,甲旁减,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的诊治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