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交大房颤中心完成国际首例房颤转子心内外膜联合消融术
2021年02月22日 【健康号】 刘旭     阅读 8788

病灶位置诡异怎么办?我院房颤中心刘旭教授团队成功施行国际首例心外膜房颤转子消融手术

近日,我院房颤中心刘旭教授带领团队,凭借娴熟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一名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施行心内膜、心外膜房颤消融手术,成功将其转复窦性心律。此次手术是国际上首例。

8月13日,方女士因“心悸胸闷1周”来就诊于我院刘旭教授。方女士此前因诊断“持续性房颤”在我院行两次射频消融术。此次就诊查心电图提示房颤复发。

随即,刘旭教授组织我院心内科专家会诊,经过细致的诊断,推测患者心外膜存在房颤病灶,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刘旭教授当机立断,为方女士实行个性化治疗方案:施行心内膜、心外膜房颤标测及消融手术。

8月17日上午,在刘旭教授的指导下,由徐楷博士进行房间隔穿刺并将高精密度标测导管PentaRay置于左心房进行标测,标测到左心房顶部及间隔处有房颤驱动灶,随后,张宇主任医师施行心包穿刺术并置入鞘管,将PentaRay通过鞘管到达心外膜并予以标测,成功标测到心外膜房颤驱动灶。最后,刘旭教授凭借高超的导管操作,仅用了30分钟就将所有标测的驱动灶消融完毕,并成功将患者转复窦性心律。

据了解,房颤转子概念是近年国际上房颤领域的热点,刘旭教授率先在国内引入这一理念并提出了“房颤转子~胸科标测方法学”,秦牧博士总结了近300例(世界上最大一组病例)的房颤转子消融临床应用,结果显示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使阵发房颤的消融成功率近100%。这个成功率为国际上最高。心内膜联合心外膜消融技术更是最复杂的的房颤治疗策略,但这样的技术性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克服了单纯心外膜或心内膜消融的局限。然而,由于技术复杂仅有少数国际上的医疗中心开展这个工作。有时该策略需与心外科医生合作,通过腔镜技术完成手术,这样会增加手术时间、患者痛苦及住院天数。而本次手术通过微创方式完成,既可避免上述的缺点,同时,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该手术的完成,表明我院房颤消融技术再上一个台阶。另外,近期房颤中心张宇教授也成功开展了一例心内、外膜联合消融成功的为一例心梗患者室速进行了消融。该例患者来自东北大庆,年龄刚刚50岁,但心梗已有10年,曾置入7个支架。因反复发作室速、晕厥而慕名前来就诊。这类的患者其病灶绝大多数在心外膜。上述二例患者的成功治疗,标志着我院房颤和室速的消融又上一个台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