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冠心病胸痹心痛病中医药理论创新
2020年08月25日 【健康号】 薛金贵     阅读 8771

胸痹心痛病中医药理论创新:

胸痹心痛病属本虚标实,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肝肾四脏。临床病情有轻有重,轻者仅心胸闷痛,重者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前者发病尚早,临床易治,后者属疾病晚期,临床难治,容易出现合并疾病而危及生命。本专科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减少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提出将胸痹心痛病治疗的时间窗提早,在疾病的初始阶段就开始治疗,会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这也契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根据此理念,我们将胸痹心痛病分为早中晚三期。

胸痹心痛病早期:胸痹心痛的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AS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发生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大大增加,但其它部位的AS同样提示患者有冠心病的高危,如果不加强治疗,患者会进展为冠心病,因此,应该将冠心病治疗的时间窗提早,在发现AS时就要加强抗AS的干预。在此阶段,最有意义的临床检查手段是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有早期AS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中药干预治疗。在早期阶段,中医辨证主要以气虚血瘀、气滞血瘀为主,治疗上以益气、行气活血为基本法则。

胸痹心痛病中期:早期患者进一步发展,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此阶段多数患者会有临床胸闷痛表现。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都可以发现实质性动脉斑块或血管的狭窄。此期患者包括稳定性冠心病和不稳定性冠心病,前者主要指稳定性心绞痛,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证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PCI术并不能降低远期预后,除非是药物控制不良的冠心病患者。对顽固性心绞痛患者,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已批准激光心肌血运重建和增强体外反搏用于顽固性心绞痛,其对临床预后的有益影响尚未得到证实。稳定性心绞痛的根本治疗仍在药物控制临床疾病的进展。中医药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以改善临床预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差,病死率低,减少急性期的心肌坏死至关重要,但心肌坏死与患者的血管开通早晚有关,因此,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供血,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以保护心肌。中药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和促进血管新生是这一阶段临床研究的重点。此阶段患者多存在痰瘀交阻的病机。治疗上以化痰活血为主,同时应兼顾心、肝、脾、肾的不足。

胸痹心痛病晚期:患者进一步发展,在终末阶段,出现心脏收缩功能的下降。此阶段患者由于心肌持续缺血,或心肌梗死面积较大,影响患者心肌的整体收缩功能,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此阶段的处理除了要改善心肌缺血,还要改善心功能状态。中医药辨证治疗可以既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又能强心利尿,改善心肌收缩状态。此期患者为心肾阳气衰竭期,应以补肾宁心为主,同时破血逐瘀、豁痰散结。

本文是薛金贵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4
|
薛金贵
主任医师/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
心血管内科,中医科,...
专注于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衰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中西医药综合防治研究,对高血压、冠心病、低...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