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金主的焦躁与护城河的焦虑互联网医疗IPO冲刺第二波
2019年07月02日 【健康号】 多肽链     阅读 8398

充盈的资本护城河,怕是互联网医疗公司当下最最重要的竞争壁垒,甚至没有之一。

多肽链丨多肽学社原创稿件

作者丨丛名龙


充盈的资本护城河,怕是互联网医疗公司当下最最重要的竞争壁垒,甚至没有之一。

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111集团以及新氧组成的互联网医疗第一方阵公司,纷纷踏入港股与美股,身后一干同业公司不得不用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盯着它们的后背。

登录资本市场是互联网医疗公司拉开与同业竞争维度的必争之举,也是其背后“金主”一轮又一轮砸下银两的最终救赎。

不同于第一波“富二代”与“抢占性”做派,互联网医疗IPO候选方阵大多背景略显草莽,没有强势金主爸爸或者特殊机遇垂青,它们更像是长大成人的野孩子,靠命靠运。

《多肽链》姑且把互联网医疗公司比较接近IPO的几家公司作为样本来细究,究竟微医集团、春雨医生、丁香园、健康160,谁更可能IPO冲刺成功。

回溯进程,微医5亿美元IPO融资、春雨12亿D轮、丁香园1亿美元D轮、健康160三板退市发力IPO,到了给金主们交卷的时候。

但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上市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挑战,并且上市也不代表能改变生存艰难的现状,如若不上市那甚至连喘息的时间都不多了。

平安好医生(HK:01833)代表的是医疗新服务的探索与现行者,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阿里健康(HK:00241)代表的是医药电商,丰富医药零售生态,预构建线上线下服务闭环;

111集团(NASDAQ:YI)代表的是院外的巨大“增量”市场,全面迎接正在到来的院外市场新时代;

新氧(NASDAQ:SY)代表的全民医美时代,通过可靠和全面的内容以及平台上的众多社交功能,发展和服务需要医学美容治疗的用户。

观察以上公司,B2C业务营收都在总营收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代表着流量仍是互联网医疗生存之本,由信息技术向服务性升级,而上市也解放了陪跑的投资方,坐享“分果果”。

医疗本就不属于纯商业渗透的行业,于是在过去几年里,在医疗行业里扯着互联网大旗的公司大起大落,从暴增的5000余家缩水至不足百家之数,均因市场反响不高以及商业模式单一等原因偃旗息鼓,而出彩的公司寥寥无几。

微医(挂号网)试水商保直付,打通用户就医安排和医疗服务保障等全流程;

春雨医生轻问诊模式,强调线上问诊、挂号方面的优势;

健康160于2015年12月挂牌新三板,2018年3月宣布拟从新三板摘牌、退市,并宣布2019年启动IPO;

丁香园在2018年春节前获得D轮融资,并对外界称也在考虑IPO的计划。

在A股市场严峻的上市准则标准下,登顶A股或许较为困难,那么港股自然就变成它们上市的理想首选,如今的科创板又带来新希望。

看目前已经接受问询科创板的医疗医药类公司里,没有出现一家以互联网医疗服务为切入点的公司,反而是药品研发与器械制造商居多。

互联网医疗核心是能够击中医疗服务用户需求与痛点,而为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但在复杂的医疗底层逻辑中,单单依靠资本的力量是无济于事的,只有真正用低成本的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而不单是提高医疗的可及性与降低医疗费用。

目前来看,互联网医疗并没有发挥出应有价值,一方面受限于目前医疗体制,另一方面就是改造难度大,商业模式探索困难。

丨微医集团:9年4轮70亿元融资,上市计划却屡“打脸”

2010年成立的挂号网(微医前身),以目前的估值和行业地位来说,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角兽,上市或许是迟早的事。

在其9年发展历程中,共融资70余亿元人民币,创下行业之最:

2012年1月,获得晨兴创投、风和资本2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2014年10月,获腾讯领投,复兴资本、晨兴创投、启明创投跟投的1.06亿美元B轮融资。

2015年9月,获国开金融、腾讯、复星医药共同投出的3.94亿美元C轮融资。

2018年5月,获友邦保险、新创建集团领投的5亿美元战略融资。

最后一轮融资后,微医集团估值达55亿美元(约375亿人民币),彼时,微医集团董事长廖杰远曾表示预计2018年底赴港上市,以业务分拆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

微医集团董事长廖杰远


具体计划是微医旗下医疗、医药、医保三个板块将打包为微医控股在香港启动上市;主营大数据的业务微医云将留在A股。

不过,这一计划至今未能成形,随着科创板诞生,微医集团又被传出预计分拆部分业务,直指科创板上市。

最初,挂号网初期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院外候诊等便捷的就医服务,积累了第一批“种子用户”。随即,开始在C端垂直深耕,开展了医药电商服务,依托于平台累积的医生资源,从诊断到选药再到送货到家全服务链打通。

进一步试水医保,同众安保险合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打造商保直付与ACO产品,并结合线上线下打通体检、就医与医疗服务全流程,并引出微医云、微医疗、微医药、微医险四大业务平台,通过大数据驱动“医、药、保”升级,构建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微医采用“云+HMO”的发展模式。

一方面利用科技形成智能医疗云平台(微医云)发挥底层作用;另一方面形成HMO(健康维护组织)的体系服务患者,这其中主要是微医险在起作用。

微医疗通过“全科+专科,线上+线下”的医疗服务模式为用户服务。

目前,微医在搭建HMO来建设自身医疗系统,从而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结合自有的保险体系打造闭环。

此类商业模式的打造是个大工程,分别要具备医疗资源、保险以及数据打通,微医布局所求甚大。

其中,微医药与微医险相结合,通过处方共享平台连接医院信息系统、零售药店药品流通配送系统和医保结算系统,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应用,为其完成HMO模式闭环做保障。

如今,微医已成功连接全国30个省市的2700多家医院、22万名医生,为1.1亿平台实名注册用户提供超过8.7亿人次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半年,微医集团创始人兼CEO廖杰远半年内曾两次出手国内A股,先通过大宗交易举牌易联众,持有易联众5%的股权;后又参与杭齿前进国企混改,以6.22亿总对价,拿到杭齿前进19.99%股权,晋身为这两家上市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这一举动是否也为了微医的业务能够加快脚步进入A股市场而做的前置准备,如果其目的能够达成,或将成为A+H股的上市公司。


丨春雨医生:霸主元老,六神无主

说到春雨医生,曾经作为互联网医疗的霸主级人物,一时间风头无两。

2011年春天,原新华中心主任,网易副总编辑,网易新闻客户创始人张锐,创办春雨掌上医生(春雨医生前身),致力于用科技手段帮助人们掌握健康信息、寻医问药等,采用轻问诊模式,利用问诊平台为患者提供服务,实现“咨询+自我诊断”。

不可否认,春雨进行了早期良好的用户教育,让足不出户轻松问医生的体验开始被用户接受。

春雨医生公开融资记录

春雨医生最初定位为"医院前端的服务体系",强调其在问诊、挂号方面的优势,主要面向C端用户,在"拥抱医疗"战略的落地,春雨医生的定位更新为"移动医疗服务平台"。

从最开始的APP产品,到现在的APP、WEB、微信端、开放平台并驾齐驱,轻问诊服务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线上互动和服务网络。

2016年,公司创始人张锐的突然离世让春雨医生的分拆打包上市计划泡汤,至此三年以来再也无融资动作。

随后,经历了半年无帅窘迫的春雨医生,迎来了曾参与创立中华医疗网,原华润华润医疗集团信息管理部总经理张琨“神兵天降”。

先是巩固春雨2C业务上的市占率,又开始着手改善公司B端业务,不过在B端,春雨不要仅面对阿里腾讯的围追堵截,还有各大老牌HIS厂家的压迫。

春雨医生同样以医生咨询费分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并且除了图文咨询和电话咨询外,还提供私人医生和院后指导服务。

并且布局互联网医院最初与河北燕达医院共同打造“燕达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随后打造银川春雨互联网医院,成功拿到银川市政府颁发的互联网医院牌照。

2年后,2019年1月初,张琨离职春雨医生转身医美圈,并放出华润医疗(01515.HK)将入局春雨医生的消息。

但春雨医生以及华润集团双双回避,如今有点六神无主的春雨医生若真正能够得到华润的助力,或者找到一个好的归宿,才有可能将上市的计划重新提上议程。

丨丁香园:减肥达人,上市野望

为了争当丁香诊所“减重计划”的代言人,半年暴瘦40斤的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也是业界有名的减肥达人。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

其成立于2000年7月的丁香园,也是中国最早的生物医药学专业信息和学术交流平台,但其在线诊疗业务起步较晚,凭借丁香园的线上庞大的流量入口,硬是杀出一条血路。

丁香园的主要业务也围绕医生开展,例如为医生提供科研和招聘服务,为药企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做药品宣传,通过网络营销变现,同时落地线下诊所——丁香诊所,来完善线上咨询的医疗服务承接。

早期的丁香园定调医生社区,论坛上先有人求文献,后有人分享文献,由此也形成了其独特的产品模式,其产品功能也是围绕于此,生产更丰富的内容,聚集更多有类似需求的用户,让用户更全面、更便捷地实现需求,比如:系统化、精细化运营的公开课。

《多肽链》曾与李天天的对话中说道:“丁香园并不是那种靠烧钱去打市场的公司”。

从医生的医学文献检索网站开始,丁香园的业务不断拓展,大致分为面向医生端、大众/患者端、医疗机构端与商业服务端四个板块。

并且产品的裂变形态都是从服务医生衍生而来的,比如面向制药企业的专业服务,帮医院或企业提供医疗人力资源服务等。

2018年初,丁香园获得由挚信资本领投,腾讯等跟投的1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飙升至10亿美金,彼时也已经放话筹备赴港上市,时隔一年,或许距离丁香园上市已经不远了。

丁香园通过14年积累下来的“社区规模”,是其核心所在,基于此产生的商业模式自然是水到渠成,比如医生HR服务,药商服务等。

移动医疗是个既大又小的领域,互联网巨头坐拥数以亿计流量优势,轻松就能切入下游环节,而中国350余万医生,才是内容与产品输出的核心,在医生社区领域也仅有医联能够将将与之制衡。

丨健康160:蓄势待发,瞄准院外市场

被称为新三板移动医疗第一股的健康160于2015年12月挂牌新三板,2017年6月更名为“健康160”,2018年3月宣布拟从新三板摘牌、退市,并宣布2019年启动IPO;

据2017年财报显示,实现营收1.05亿元,同比增长49.72%,并且较上年同期增长76.03%,亏损大幅收窄,但净利润还是处于亏损2818万元中,2018年已经退出新三板市场,准备冲击IPO。

创始人罗宁政也曾表示,随着营收与盈利进入拐点,重新IPO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创业板或者香港都有可能。”

健康160创始人罗宁政

健康160其致力打通患者、医生、医院三者间信息壁垒,为患者提供互联网医疗全流程服务,为医生提供互联网患者管理工具,为医院提供网上医院“互联网+”解决方案。

并且以背后强大的医院资源为基础,以就医预约挂号为突破点进入移动医疗市场,起初的定位就是“挂号”,随着企业发展,产品线丰富,目前布局已不限于挂号这一项,延展至健康。

健康160的业务体系有三:

一、以大型公立医院为切入点,帮助医院优化业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提供挂号、支付、电子检查报告单、专科随访等全流程服务。

二、服务基层医疗,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分流患者到社区、推动病情优先的分级诊疗,助力医院和社区间的双向转诊,打造互联网分级诊疗体系。

三、连接保险和药企,广泛引入健康产业链合作伙伴,打造开放、共赢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

健康160的医药电商业务不仅仅涉及OTC(非处方药)的网售和配送,也凭借其互联网医院资质,向有常见病、慢性病复诊需求的患者开具电子处方并提供处方药配送服务。

如今,健康160已接入全国3000多家大型医院,覆盖200多个城市,平台现有加盟医生50余万人,实名注册用户达1.5亿人。

据创始人罗宁政介绍:直到2015年我们开始了商业化尝试,将自己定义为开放平台,借助预约挂号产生的流量,帮助医疗机构、体检机构、药店等获客。健康160的收入结构包括平台商户入驻的费用,以及交易佣金,没有挂号费。

当下,互联网医疗领域有医院IT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医生集团、寻医问药平台、医药电商等众多参与方。各家团队背景各异,自然也依据各自优势有不同的发展战略。

后记:互联网医疗的“第二方阵”中,依然面临很大的市场困境。

首先是资本,在已经承受多轮融资后,已经到了该上市的“临界点”,不得不为上市做准备。

其次是商业模式,互联网医疗公司在业务上有着很大重叠性,商业模式没有彻底跑通,正处于“拧巴”的阶段,究竟谁能够在充满“雾霾”的市场中,明确方向的“扎进来”,才能够享受最后成功的“硕果”。

作者摄影于北京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