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何成为Ta的“白”月光?—深入浅出谈美白(1)
2018年08月31日 【健康号】 吴昊     阅读 8607

“肤若凝脂、面如白玉”是古往今来无数爱美之人毕生追求的目标,随着医学美容的不断发展,科学合理地改善肤色和肤质也日益普及。皮肤是如何变黑的?如何科学地美白成为Ta心中的“白”月光?本文将分几个系列加以阐述。

    古往今来无论是早期的四大美人还是如今的流量小花对于自身皮肤的追求向来只有一个标准“肤若凝脂、面如白玉”,简单点说就是既要“美”,又要“白”。那么何谓“美”“白”?“美”是一种皮肤的理想状态,即质地细嫩光滑如凝固的油脂;“白”顾名思义是指肤色的白皙无瑕、无斑无暗沉。为了做到既美又白,无数爱美女性甘愿做小白鼠一路从胭脂水粉走到了粉底遮瑕膏,不仅推动了美白产品的更新换代,也促进了医学界对于美白的头号“劲敌”—黑色素的代谢的认知。在当下充斥着快消软文的美白市场中,如何做到不盲从、不花冤枉钱而又能切实地美白肌肤呢?

    首先,我们要理性地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需要美白。美白需求大多源于追求“一白遮百丑”的心理,但肤色的深浅因人而异与遗传关系十分密切,先天深肤色美白效果会相对较差。如何判断自己是先天肤色深浅呢?我们只要对着镜子抬起上臂,观察一下上臂内侧的皮肤颜色与周身肤色是否存在明显色差,若反差明显则说明自身有较好的美白基础;若反差不明显也不要沮丧,认真地接着看以下几点也会对您有帮助。

    其次,我们要了解皮肤变黑的基本原理,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美白产品的作用机制及有效成分。肤色的深浅取决于表皮内黑色素数量及分布情况,而黑色素则由皮肤内黑素细胞代谢产生。紫外线、炎症、皮肤破损、激素水平变化等都可以激活黑素细胞,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在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转变成“多巴”,多巴进一步氧化形成“多巴醌”,多巴醌再经过氧化反应形成黑色素,这些黑色素会通过基底细胞传递到表皮细胞,再通过新陈代谢排出。当新陈代谢减弱时,黑色素就会蓄积起来,形成色斑、雀斑和暗沉。虽然存在多种产生黑色素的内外界诱因,但主要原因还是紫外线(尤以波长在290~400 nm之间为主),这也就引出了本文的第一个需要划的重点,即防晒!防晒!防晒!适宜的防晒产品加一双勤劳的手(按时按需涂抹)可有效物理性阻碍紫外线对黑素细胞的激活,使美白事半功倍。

    理解了黑色素的产生原理,回头再看品类繁多的美白产品,就会发现究其本质概括起来无非就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加速表皮角质细胞代谢。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美白成分有β-熊果苷(β-arbutin)、VC乙基醚(ethyl ascorbic acid)、烟酰胺(nicotinamide)、曲酸(kojic acid)及其衍生物、果酸(tartaric acid)、内皮素-1/2endothelin-1/2)等。其中VC衍生物可阻止黑色素的氧化过程,抑制黑色素形成;烟酰胺可影响黑素细胞中物质的转运,导致黑素细胞中黑色素合成能力减弱,抑制黑色素向角质细胞传递;果酸可通过软化并剥脱含有黑色素的角质细胞;其余各成分则主要作用于酪氨酸酶激活通路,使其失活以减少黑色素的产生。明确了美白有效成分及其机理,此时第二个重点也就呼之欲出了,即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对应的美白成分。比如需要祛斑,推荐含有熊果苷/曲酸/内皮素成分的产品;需要提亮肤色则推荐含有VC衍生物/烟酰胺/果酸成分的产品。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跟风。

    看似简单的美白成分,却可根据不同的配方和制剂类型演化出各式各样的产品。目前主流的美白产品可根据摄取途径粗略地分为外用、口服和针剂,本文只讨论外用制剂(其他类型会在后文讨论)。外用的美白产品必须保持活性并渗透进入皮肤才能发挥其美白功效。因此,在选择外涂美白产品时也要留意其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透皮情况,一般来说,正规厂商生产的产品美白成分稳定性较高,水溶液制剂透皮率高于乳液制剂。撇去品牌效应,单从这两个基本点着手去挑选美白产品就相对简单多了。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吴昊
主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皮肤科
各类常见皮肤病性病(痤疮、脱发、结缔组织病、荨麻疹等)及光电美容技术(鲜红斑痣、雀斑、脂溢...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