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简介
2021年05月17日 【健康号】 张永     阅读 8782

冠心病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为了恢复重建由于被粥样斑块堵塞而导致的心肌缺血,人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或称冠状动脉搭桥(简称搭桥)是人类心脏外科发展历史的伟大发明,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今天该术式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最为常用、最有效的方法。1946年,加拿大医生Vineberg将游离下来的乳内动脉埋入心肌,期望乳内  动脉的血流能与缺血的心肌形成侧枝循环从而缓解心肌缺血。当时引起了极大争议。直到1953Cleveland医学中心的Sones医生发明了冠状动脉造影术,发现接受Vineberg手术的病人中确实存在着乳内动脉与心肌的侧枝循环。从而证实,心肌血运重建可以使缺血心肌恢复供血,标志着冠心病的外科治疗的开始。1962Sabiston1964Garrett在很偶然的情况下分别用大隐静脉在升主动脉与右冠状动脉和左冠前降支动脉进行了吻合,后者7年后给患者做了造影,发现移植的大隐静脉仍然通畅。但是两人均未意识到自己的发明是革命性的,为后来的冠脉外科发展打下了基础。现代第一例搭桥手术是1967年阿根廷医生Favaloro完成的,他将大隐静脉一端吻合于升主动脉,另一端与冠状动脉狭窄段以远进行端侧吻合,从而使搭桥手术正式走向临床应用阶段。

     1964年前苏联医生Kolessov首次应用乳内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进行搭桥手术。目前使用左侧乳内动脉对前降支动脉进行再血管化已经成为搭桥手术的标准术式,事实证明,使用动脉作为移植材料,远期效果远远优于静脉,10年通畅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选择血管材料时尽量多的使用动脉已经成为搭桥手术的趋势。但是动脉材料来源有限,尚不能完全替代大隐静脉在搭桥手术中的应用。由于大隐静脉来源广泛、取材容易,目前仍然是使用最多的移植血管。但静脉血管作为移植材料最大的缺点是远期通畅率较动脉低,5年通畅率不到50%。同时传统的取材方式是沿大隐静脉全程切开,创伤较大。近年兴起的腔镜辅助下采集大隐静脉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这一项难题,由于使用了不接触技术,保证采集的血管的完整性,同时在膝关节附近切开2厘米大小的切口即可采集全程血管,使腿部的创伤降到最低,有效避免了传统方法带来的不良反应。

    上世纪70年代 开始,搭桥手术经历了体外循环低温室颤下间断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下阻断升主动脉心脏停跳,到现在的常温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搭桥、小切口不停跳搭桥、胸腔镜、机器人辅助下搭桥等微创手术方式。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使手术变得更加安全,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最终使广大冠心病患者得到最为稳妥、有效的治疗。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张永
主任医师/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心脏外门诊
1、各类复杂和微创冠脉搭桥,包括各种重症、室壁瘤、室间隔穿孔和合并瓣膜病;2、各种瓣膜成形...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