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视力下滑的这7个帮凶,真的是帮凶吗!
2018年01月22日 【健康号】 冯浩雁     阅读 9148

尽管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对于近视、弱视等的问题很多人不了解,也可能存在很多误解,今天视光专家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关于视力问题常见的误区。

1用电脑对眼睛不好?

看电脑显示屏的行为并不会直接导致视力下降。不过,长时间使用电脑、长时间看书或者进行其它近距离用眼活动时,我们眨眼的次数会减少,这会导致眼睛干涩、酸胀和视疲劳。使用电脑时,试着规律休息、向上看或扫视四周(转动眼球,在角膜表面涂抹泪液)。往远处看也可以缓解眼睛的酸胀。调整电脑显示屏的距离,离面部45-60厘米,角度略向上。


专家解读:我们的角膜并不直接接触空气,它的表面覆盖着泪膜。泪膜给角膜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保持视物清晰,可惜它并不持久,正常人睁大眼睛10秒钟泪膜就会破裂,而重新涂匀泪膜就要依靠眨眼。正常人无意识的眨眼率,在安静时约为17次/分,看电脑时为14.9次/分,阅读时也会降到1.4~14.4次/分。泪膜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它的厚度就会变薄,容易挥发和破裂,角膜干燥、缺氧,进而出现眼干、视物模糊等视疲劳症状。

2眼镜度数不当会伤害眼睛?

配戴正确度数的眼镜能帮人清晰视物,不过对成年人而言,戴上屈光度不当的眼镜或者不戴眼镜会导致眼睛酸胀疲劳,看不清东西也会增加安全风险。另外必须注意,8岁以下的儿童如果视力需要矫正,必须要配戴适合自己的眼镜,以预防弱视发生。专家解读:近视无法治愈,不过可以通过配戴功能眼镜来矫正视力,改善视觉质量。近视以后,特别是高度近视人群,眼睛会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无法逆转,因此每3至6个月需要进行复查。


3戴眼镜会造成“依赖”?

不会。我们用眼镜来矫正模糊的视力,相比不矫正的视力,戴眼镜带来了更好的视觉感受。在戴眼镜之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经常离不开眼镜,但这其实只是因为清晰的视觉让人感到舒适而已。专家解读:近视人群应该深有体会,摘下眼镜后,看着模糊的世界很不习惯,影响表现力,可能会有不自信和不安全感。这是大脑的警惕表现,而不是“成瘾”现象。


4孩子们看电视离得近伤害眼睛?

不会。孩子们常常有把书拿眼前看,或者坐在电视机正前面的习惯。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些行为伤害了孩子们的眼睛,而且这些习惯通常会随着孩子长大而消失。但是,近视眼的孩子有时坐得离电视机也会很近,这样他们看得更清楚,所以家长应该带孩子去专业的视光机构做全面的视力检查。专家解读:儿童视觉发育是由远视眼到正视眼的过程,当幼儿是远视眼时,近视力就像老花眼的老年人,看小字吃力,而此时的远视力尚未发育到1.0,所以坐远了看电视也不清楚。因此孩子们更喜欢贴近电视,看大号的视觉刺激。如果6岁以后的孩子还是常常凑电视机前面,一定要带孩子验光。

5吃胡萝卜提高视力?

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它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而维生素A对健康的视觉确实是必要的。不过,胡箩卜素和维生素A通过其他很多食物也可以补充,并不是非靠胡萝卜不可。


6近视人群不会得老花眼?

这种说法并没有道理。我们一会儿看远处,一会儿看近处,依靠的是晶状体的变形来配合焦距的变化。而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逐渐下降,“变胖”变得很困难,于是就出现了老花眼。这种“老花”的变化,人人都会有,只是程度不一。专家解读:近视人群得了老花眼以后,远视力没变化,如果不戴眼镜,看远还是模糊。抵消的是近视力的下降,如果之前戴100-200度的近视,看书可能就不需要戴老花镜了。如果是600度以上近视,看书时,书需要拿得更近。近视人群老年后会需要一副双光镜。


7近视初期越早戴眼镜、度数涨的越快?

如果不及时、科学配戴合适的眼镜,或者配戴不合适的眼镜,患儿需要使用更多的调节力以看清物体,那么近视的情况就会越来越糟。因为眼睛调节过度会使眼睛调节不好,近视的进展也会更快。专家建议:3~6岁开始每年做一次全面视光检查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在孩子3岁以后,家长应每年带孩子到专业的视光机构做1~2次全面视光检查,包括眼位、眼压、眼底、立体视觉、隐斜视测定等,看看孩子是否属于高危近视眼人群,通过历年的检测合理干预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思明堂是一家专门做儿童近视弱视视力训练的机构,通过物理训练在改善孩子视力的同时纠正孩子的用眼习惯,教会孩子缓解视疲劳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分享一些保护视力的小视频,近视吃什么好等。定期开展视频讲座,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视力问题,也通过视力免费检测让家长实时了解孩子视力情况,希望更多的家长可以重视孩子视力问题。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冯浩雁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
眼科,眼科(专家)
1981—1987年就读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87年毕业后分配到上海眼病防治中心。在中心...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