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警惕有些脑梗的不典型表现
2021年10月11日 【健康号】 刘毅     阅读 9805

        秋末冬初,季节更替,气候变化大,很多疾病容易在这个时期发病,脑中风病人也是如此。脑中风又称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以脑梗死为主。

        近些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是老年人发病率比较高。中医中药在脑中风的病前期防治以及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面较有特色。

      一、为何有些脑梗肢体瘫痪不明显?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风往往就是一侧肢体瘫痪,偏身感觉麻木,或者口眼歪斜,说话不利索。但是,近些年来不少人发现,自己只是感觉头晕,到医院去检查,医生却说是脑梗、脑中风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大脑有两套供血系统,颈部前面的是颈内动脉系统,颈项后面的是椎基底动脉系统,它们分别提供不同脑功能区的供血。脑梗发生在不同的神经功能区,其所表现出的症状也有不同。
          1、偏瘫:这是老百姓比较熟悉的中风症状,医学上所谓的“三偏”症状之一,“三偏”即偏身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包括一侧肢体麻木及头面部和半边身子麻木。偏盲主要有同侧视野缺损。“三偏”症状往往是颈内动脉系统的血供障碍引起,由于大脑基底节内囊部位的梗塞,常会出现明显的“三偏”症状,患者一侧手脚没有力气。
          2、头晕、言语不利: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缺血性病变,常常容易出现头晕或伴行走不稳。腔隙性脑梗死,或者是小脑部位的梗死,或是脑叶部位的梗死,由于梗塞的部位在边缘而不是中心区域,肢体偏瘫的症状可能不严重,但是往往会出现头晕、行走不稳或是言语不利等表现。
         3、精神症状:有些脑梗患者还会出现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如突然胡言乱语,说话没有逻辑,思维混乱。容易被误以为是精神性疾病,去精神科看,结果检查后发现是额叶、颞叶等部位的梗塞。由于梗死部位不影响锥体束,所以没有出现偏瘫的症状,而以精神症状为主。
         大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有很多功能分区,分管不同的功能,包括肢体的活动功能、语言功能、情感记忆、感官知觉等,可以说是人体的“总司令部”。所以,脑梗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同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偏瘫,轻者可能只是头晕、行走不稳,还有视觉障碍、精神症状等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症状,需要仔细鉴别。
   二、“腔梗”是一种危险信号
         随着医学检查设备越来越先进,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有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在CT、核磁共振检查的时候,发现有腔隙性脑梗病灶,而自己却没有感觉。这种“腔梗”究竟是不是中风,有什么危害,又是否需要治疗呢?
   1、“腔梗”后需启动二级预防

         腔隙性脑梗死属于脑梗的一种,但是症状相对比较轻,有些患者甚至没有自觉症状。因为腔梗栓塞的血管一般都是一些分支血管、小血管,缺血灶比较小。虽然腔梗患者偏瘫的症状不明显,但也提示了已经存在脑血管的发病基础。
脑梗有几个危险因素:比如血管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引起的动脉硬化性改变。血脂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高,容易在血管内壁形成动脉粥样斑块,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就会附着上去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就会形成栓塞。还有血液因素,有些血液病,比如红细胞增多症,也容易引起脑血管梗塞。另外,房颤也是脑梗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一旦发生腔梗了,特别是患者存在上述这些危险因素。就要进行脑中风的二级预防。首先要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
    2、“腔梗”多发还可进而引起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综合征
腔梗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危害也不容忽视。腔隙性梗塞如果多发,就有可能会引起血管性痴呆,特别是皮层下的小血管病变可以引起脑白质萎缩。如果大脑基底节部位发生多发性腔梗,还可以引起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所以,腔隙性脑梗塞也是有一定危害性的,不能忽视其带来的后续问题,应该积极对待。

        现在的检验、检查设备先进了,原先小的梗塞灶没有明显症状的话,患者自己都不知道,后来体检、复查才发现有陈旧性的梗塞灶。特别是一些小的病灶,由于核磁共振、CT设备越来越精密,都能被发现。有些人莫名其妙出现的眩晕,后来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小脑或脑干区域已有较小梗塞灶。这种情况不用太紧张。很多老年人检查发现存在腔隙性脑梗塞、皮层下缺血灶,有些医生可能还会跟病人说这是中风,或者说是小中风,病人就更加紧张了。像这种梗塞确实需要引起重视,说明已经存在血管硬化性改变,尤其要预防复发。
三、中风后遗症康复要有信心
        中医在脑血管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可以全程参与,特别是在病前期预防和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方面,中医药技术都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1、中医特色的前期预防

        中医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更多的特色在于病前期的预防。中医是按照辨证来指导预防和治疗的。比如,对于有梗塞病史的患者,同时舌质紫黯者、脉涩者,如果出现头晕、手麻等症状,可以服用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调理以祛瘀通络,防患于未然。相应的检查结果如果符合用药指征,可以服用西药预防性治疗,如果不符合用药指征,可以服用中药调理改善体质,也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生率。
        另外,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辨治更强调整体的平衡和健康。中医更注重病人的个性化体质特点,以及发病个体与其诸多外在因素的整体考虑,包括基础疾病因素、环境因素、生活起居、饮食习惯等,这些都与脑梗的发病相关。从患者自身的因素来说,体质特点、年龄大小、男女性别、地域差异等,也对发病有一定的影响。中医对于这些因素都会进行综合分析,强调个体化的防治方案。
     2、中医参与的康复治疗
        中医治疗脑血管病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后遗症期的治疗。对于中风后遗症一般都是建议早期开展康复治疗。中医对中风后遗症具有更多的特色治疗方法,以缓解肢体僵硬、疼痛酸麻等症状,改善肢体功能。因为脑中风神经损伤后,肢体肌肉会逐渐挛缩、无力;患侧肢体经脉气血不通畅会出现患肢肿胀;患侧上肢瘫痪无力较重的患者还容易引起肩关节半脱位,形成“方肩”,这些都是严重困扰病人的问题。中药、针灸、推拿以及现代的康复锻炼等,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肢体的功能。否则,中风治好了后,一侧的手脚因肌肉和关节挛缩而失去功能就非常可惜。后遗症的康复也是中医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
    3、对后遗症的康复要有信心
          很多中风偏瘫后的患者,肢体、语言很难完全恢复正常功能,往往会对康复失去信心。

        首先要从认知上纠正误区。中风后康复是否积极、是否早期康复,以及康复的措施是否正规、专业,这些对后期康复的效果都有很大影响。积极、主动进行康复,能够配合专业医生进行康复者,其恢复的效果就更好。中医药在千百年的与中风病斗争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良方。有些经典药方直至今日用于临床治疗仍有非常好的疗效。不少患者坐着轮椅来求诊,经过中药或针药结合治疗,逐渐恢复了肌力,恢复了自行行走。
         当然,恢复的快慢跟病灶的部位、大小、轻重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只要积极进行康复,都能得到改善。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忽视身体的自愈能力。生命非常神奇,其自我恢复的能力,包括抗病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都很强大。
         中风最大的危害就是高致残性,不仅给病人自身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对家庭也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如果积极康复,老年人也能够生活自理。病人中风以后要建立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特别是要有积极的心态,千万不能自暴自弃。通过积极的康复训练很多中风患者都获得了很好的恢复。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刘毅
主任医师/副教授
上海市中医医院芷江路...
中医老年病科,内科,...
治疗脑卒中、帕金森病、偏头痛、眩晕症、癫痫病、三叉神经痛、面瘫、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神...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