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重阳时节话膏方
2021年10月11日 【健康号】 刘毅     阅读 8792

         膏方是中医药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在人们防病治病中起了很大作用。膏方有外用和内服两类,内服又分成药和膏滋方。我们现在谈的主要是膏滋方。
   一、 膏方的历史渊源
       膏方,又称煎膏,属于中医八大剂型之一。膏的含义较广:如指物,以油脂为膏;如指形态,以凝而不固称膏。内服膏药又有素膏和荤膏之分。广泛地使用于内、外、妇、儿、伤骨、眼耳口鼻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者,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中国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惯,常有“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冬令进补,来春打虎”之说。
中医强调天人相应,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南北朝《小品方》有单地黄煎,是最早的滋补膏药。唐代《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发展至明清,膏方应用日趋广泛成熟。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
  二、膏方的主要特点
         膏方具有补虚和治病两大特点,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冬天气温低,热量耗散多,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其他季节强,生理机能的旺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可以更多地转化为自身物质。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此时适当补养,可调解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除此之外,膏方还体现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点,中医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以阴阳脏腑气血为依据,阴阳脏腑气血平衡则能健康无恙,延年益寿,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邪有阴邪、阳邪,人体正气也有阴阳之气,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的结果。因此,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
膏方一般由20余味的中药组成,属大方、复方范畴,且服用时间较长,因此,制定膏方更应注重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应该针对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膏方组方中也要注意慎用药性峻猛的药。膏方中的胶类药物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鳖甲胶、黄明胶各自不同的功用,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用。阿胶滋补阴血,更适合于妇女和血虚患者,鹿角胶温阳补肾,更适合男子和阳虚患者。鳖甲胶与龟甲胶都能养阴,且能清虚热,适合易上火者采用。
   三、老年人膏方进补的忌宜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种机能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冬季前准备服用膏方。但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适合服用膏方,为了注意安全,保证疗效,必须重视禁忌问题。用药禁忌,除了药物配伍中的“十八反”、“十九畏”等外,还有补膏用药禁忌、服药禁忌。
           补膏禁忌:老年病虚证为多,年过半百,气血自半,故补膏较为常用,在具体应用时,应防止“闭门留寇”,在外邪未尽的情况下,不要过早使用补膏,以免留邪为患;防止“虚不受补”,对于一般慢性虚证患者,只能缓缓调养,不宜骤补;防止“损阳耗津”,阳虚有寒忌清补,以免助阴损阳,阴津亏损忌用温补,以免助火伤阴。
          服药禁忌:传统中医认为服人参膏时忌服萝卜,服首乌膏时,忌猪、羊血及铁剂;服滋补性膏方时,不宜饮茶;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近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和科学实验,忌口的范围已日渐缩小,而且日趋合理。阴虚体质在服膏方进行滋阴的同时,在饮食上有这样几点忌口:忌食辛热的食品,如狗肉、牛肉等;忌食海鲜一类发物,如黄鱼、带鱼等;忌食不易消化的药食。阳虚体质常用补阳、温阳、壮阳等药食进行调补,应该在饮食上注意以下忌口:切忌滥用温补肾阳的食品,应注意观察有无虚火的病理现象,助火动血,产生变症;不少阳虚体质的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故饮食上尚要忌用黏腻;忌用寒性食品,如柿子、黄瓜等;阳虚体质的人气血流行不畅,切忌服用或过多服用厚味腻滞之品。
用膏方进补期间,既不能一味呆补,又不宜孟浪攻泄,而常取通补兼施、动静相合、并行不悖的方法。由于膏方中有不少补益壅滞之品,对于消化不良者,多服用易消化的食物,能促使膏方消化、吸收,从而起到理想的补益作用,还可于补益膏方中,酌加助运之品,以免滋腻呆胃之弊。阴虚之人常出现大便燥结,此时若在帮助消化的药食中加入润肠之品,可以使膏方中滋阴药发挥更好作用。有外邪之人必要时可在祛邪药中加入补益之品,以达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目的。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刘毅
主任医师/副教授
上海市中医医院芷江路...
中医老年病科,内科,...
治疗脑卒中、帕金森病、偏头痛、眩晕症、癫痫病、三叉神经痛、面瘫、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神...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