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你的阳气?
2018年06月26日 【健康号】 孙燕娥     阅读 8170

如果你特别喜欢安静
比身边的人更怕冷
不敢吃凉的
甚至经常大便偏稀

那么,你应该就是阳虚体质了
你就更应该认真读完这篇文章
我们将告诉你
谁动了你的阳气
你的阳气是怎样流失的

因为知道了阳气虚弱的原因
也就等于知道了解决的方法

1

阳气,与阴气对立,属中医阴阳概念中的一部分。

一般来讲,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而维持这些特性的气被称为阳气。

所以,如果你是个喜欢安静、内向的、内敛的、怕冷的人,那你应该就属于阳气不足了。

2

很显然,大多数时候你的阳气是你自己给弄丢了。那么,有哪些情况会让你搞丢自己的阳气呢?

我们就从你的日常生活来找找看吧~




当穿衣违背四季温度时,阴寒之气就有可能伤了你的阳气。

北方的冬季,活跃着一群要风度不要温度的美女。不管外面天寒地冻,姑娘们的穿衣风格都非常相似:羽绒服套短袖,貂皮大衣打底裤,最好再露个脚脖子。

美女们经常说,打底裤很暖和,没问题。殊不知,这种穿衣习惯正是你经常爱上火和痛经的原因。

上面咽喉肿痛、口腔溃疡,下面小腹发凉、痛经、腰痛、腿脚冰凉,这不正是一种“上热下寒”吗?

打底裤太紧,太紧的衣服会影响人体的气血循环,日积月累会引起气血循环障碍,而你却一次次问:“大夫,为什么我总是手脚冰凉啊?”

气能行血,属阳,血能载气,属阴。气血受约束不能畅行,这就是阳气不通,时间久了就会伤阳啊。





在饮食上,无论是苦味的清热类蔬菜还是甜食,都会对身体的阳气有影响。

苦能清热,上火的人暂时吃些苦瓜、苦菊等苦味蔬菜对人体是有益的,可以改善一些上火的症状。

但太爱吃,经常吃就会伤脾胃的阳气。

而甜食则容易缓滞人体的气机,使气机不畅甚至拥堵。

甜能补中,是对于中气大虚的人说的,而对于正常的人多食则容易生湿,而湿最易伤阳。

再就是冷饮,吃冷饮似乎是很多人的最爱。

但是,在吃冷饮前建议你先照照镜子,看自己是否属于面色潮红,舌红苔黄的人。如果不是,那就适可而止吧,或者干脆不吃。

即使你是偏阳性体质,过度的、长期的食用冰镇食品也一样会让你的阳气一点点流失。别忘了,阴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所以,爱吃冰淇淋的女士和爱喝冰啤的男士们应该尤其注意这一点。

在对待饮食的原则上,最合理的应该是根据不同的体质去选用寒热不同的食物。

偏寒的体质,以温热食物为主,其它食物为辅。偏热的体质,以凉性和平性食物为主,其它食物为辅。

尽量避免只吃某一类食物,而拒绝其它食物(严重身体疾病遵医嘱者除外)。





居住的地方对于人体的阳气也是有影响的。

你的住所至少应该有一块可以享受阳光的地方,避免绝对的阴面。另外,还要有良好的空气流通。

自然界的清气也是人体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天中早晨太阳升起之时,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而升,这时应该开窗让空气流通,并迎接绚烂的阳光,这对你的一天是个很好的开始。

很显然,如果一个家是没有阳光的、阴郁的、憋闷的,那长期在这个家里生存的人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最后,如果说夏季暑热难耐,你需要吹空调降温的话,那么夜间人体阴气旺盛之时,身体处于机能、代谢相对缓慢的阶段,空调就不要一直吹了。

否则人在睡眠状态下,如果周围环境过凉也的确会引起不少疾病。对于胸阳不振的中老年冠心病人群则更应该注意,这可以避免在夜间引发心肌梗死。





在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句话:“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充分说明了出行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的生活方式在古代恐怕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得起,而现在你就是每天出门开个奥拓,将来你得的病也会是富贵病,你冤不冤?

我们经常看到,有不少人对车的依赖已经无可复加了。去近在数百米的超市也要开车去。一段只有一两站地远的距离,也要乘车去。而徒步和自行车已经越来越离我们远去了。

你的生活越来越静,动却越来越少。这也是你阳气流失的关键部分。

近日朋友圈有一则视频是英国BBC一部关于运动和健康的纪录片,片中主人公经过跟相关研究机构配合,在他身上反复实验发现散步可以激活制造脂蛋白脂肪酶的基因,而这种酶正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血液中脂肪含量的成份。

而短时间的剧烈运动,则仅对少部分人有效。这正如中医名家赵绍琴先生所讲的,“走为百炼之祖”。

想要阳气旺盛,您恐怕还是需要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才是。





阳气不足的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宅,爱独居,话少,跟别人沟通少,不能敞开心扉。

而有这些特点的人,也会逐渐的放慢你的气血运行和机体代谢。让身体处于阴寒状态或阳气郁闭于里。

所以,乐观的心态、阳光的笑容、敞开的心扉也能帮助你做一个阳气满满的温暖的人。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