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骨髓炎做了骨迁移后,这些困惑你有吗?
2023年01月31日 【健康号】 文根     阅读 403

骨迁移也叫外支架骨迁移,是指利用牵张成骨,即骨折的断端在缓慢的牵张力的作用下可以形成新骨的原理,在骨头容易生长的部位打断,造成人为的断端,然后利用外支架每天缓慢牵拉,使打断的部位不断生成新骨,从而治疗由骨髓炎引起的骨缺损。

骨迁移也叫外支架骨迁移,是指利用牵张成骨,即骨折的断端在缓慢的牵张力的作用下可以形成新骨的原理,在骨头容易生长的部位打断,造成人为的断端,然后利用外支架每天缓慢牵拉,使打断的部位不断生成新骨,从而治疗由骨髓炎引起的骨缺损。

做了骨迁移后,很多患者会有一些困惑,快来看看你有吗?

做骨迁移后为啥总觉得疼,钉孔还总有脓?

骨迁移需要将迁移骨段通过外支架的固定环或夹块,沿着支架轨道缓慢牵拉到骨缺损的部位。在牵拉过程中,支架上固定骨块的细针或粗钉移动时会缓慢切割皮肤和肌肉,就会产生疼痛、伤口和渗出,属于正常现象,只要注意好伤口和钉孔的护理即可。如果有白色渗出或黄色渗出较多,或钉孔周围红肿,可以使用消炎药或抗生素,疼痛严重时也可以口服止痛药。

骨迁移后骨头没有对齐是怎么回事?

骨头在牵移过程中,由于肌肉牵拉、软组织阻挡等因素,可能会产生偏移。当骨缺损较长时,在牵移到位后偏移就比较大。迁移后出现骨头没有对齐的情况时,不用过度担忧,在最后一次断端清理植骨手术时,可以进行一些调整,保证断端的大部分对合,就可以保证骨折愈合和后期的负重了。

骨牵移快到位了,但是皮肤陷进去了怎么办?

由于骨迁移时皮肤也会跟着迁移,所以在骨迁移到位时,皮肤经常会卡在两个骨头断端中间。一般会在两端仍有1~2cm距离时进行嵌顿皮肤的外翻修整和骨断端清理术。皮肤条件较差者可能需要进行2~3次此类手术。

骨迁移后什么时候可以拆支架?

这是骨牵移患者最常问的问题。骨迁移后拆支架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新骨完全钙化变硬,这个速度平均为4~5mm/天;(2)对合端骨愈合,首先要做到带支架不扶拐正常行走,之后再经过拍片和CT检查评估确认。

骨迁移后拆了支架骨头会不会断?

拆支架前,我们一般要经过拍片和CT检查,评估新骨钙化程度和对合端愈合情况后,达到拆支架程度才拆除支架。但是,尽管经过各式评估,都有可能在轻微或轻度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包括新生骨骨折和对合端骨折。所以,在拆除支架前,需要达到不扶拐完全正常活动而没有任何不适;拆除支架后,要尽量避免外伤,使用充气足靴和扶拐,待骨量完全恢复后再逐渐正常活动。

骨迁移后关节僵硬是怎么回事?

骨迁移的外支架往往距离脚踝、膝盖等关节较近,患者活动时由于粗钉或细针刺激肌肉和皮肤,造成肌肉活动障碍和皮肤疼痛,以至于患者不能或不敢活动。活动减少或幅度减小后,关节就会僵硬,粘连,在拆除外支架后也不能马上恢复原来的活动幅度。有的患者经过艰苦的功能锻炼,能够基本恢复活动度;也有患者恢复不良,需要经过再次关节松解手术,并重新功能锻炼。所以,在带支架的时候就要做好功能锻炼,保持日常的关节活动度。

骨迁移后脚勾不起来了是怎么回事?

和关节僵硬类似,在外支架长时间的固定和牵移中,肌肉肌腱固定时间较长,肌腱会产生挛缩。骨头在牵移中,腱附着点也跟着移位,更加重了肌腱紧张。这些因素会造成跟腱和脚、脚趾的肌腱短缩,产生足下垂、足内翻、足趾屈曲挛缩,表现为脚尖绷直而勾不起来。为了对抗挛缩,往往需要在脚上装一个脚环,日间活动踝关节,晚间将脚踝固定在背伸90度的位置,患者白天还要多做主动或被动的脚趾伸直活动和脚踝屈曲活动,晚间用硬纸板或支具固定在支架上。如果挛缩严重,就必须做肌腱松解、肌腱转位、截骨矫形、跟腱延长等手术。

总而言之,骨髓炎骨迁移过程中出现疼痛、流脓现象是正常的,迁移后发生骨头不对齐、皮肤凹陷也是正常的,只需要遵照医嘱采取恰当处理办法即可。另外,骨迁移后一定要做好功能锻炼,以保证后期的活动能力。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