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骨水泥”撑起老人的脊梁
2019年12月31日 【健康号】 钱列     阅读 8929

“骨水泥”

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人摔倒逐渐成为每个家庭常见的问题。由于老年人往往存在较严重的骨质疏松,所以一旦摔倒可能会引发多种骨折,其中以脊柱压缩性骨折多见。以往脊柱压缩性骨折都以保守治疗为主,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老年人做脊柱骨水泥手术已经是很普遍的事了,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椎体骨折和临床上常用的骨水泥手术吧。

1. 什么是脊柱压缩性骨折?会对老年人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椎体压缩性骨折给老年人带来的危害有两大方面,一是身体的损伤,二是心理的创伤。

身体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骨折区域剧烈疼痛和神经牵涉痛,表现为腰背痛、胸痛、肋骨痛和腹痛。再者骨折影响是身体活动受限,最常见是上床、下床和翻身困难。此外,由于椎体骨折时,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得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者将导致瘫痪。

心理方面影响:疼痛和活动受限对心理创伤很大,表现为无助感和情绪低落,对生命感到失望,尤其是身边的亲人认为是小毛病,不注意病人的感受,病人有被忽视的感觉。根据文献统计,美国每年椎体骨折50~75万人,政府每年要花费150亿美元。上海作为我国较早进入老年化社会的城市,由骨质疏松症和肿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日益增多,仅上海市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总患病率达21% (男15.58%,女23.45%),由此造成家庭和社会巨大医疗负担。

2. 对于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临床上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老年椎体压缩骨折早期传统的方法有:(1) 保守治疗,就是药物加上卧床休养,这种治疗方法对轻度压缩的年轻的老年人有效;(2) 常规外科手术固定(3) 微创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缺陷:对高龄和压缩程度重的病人不是最佳选择,对于后者,临床初步统计显示,30%的病人愈合不良,长期卧床可导致压疮、肺炎、钙流失加剧等并发症。60%的病人畸形愈合,表现为楔形变、驼背,导致脊柱不稳定,增加了再次骨折的风险。外科手术缺陷:老年人耐受性差,固定容易松动。目前临床上对于高龄骨质疏松病人轻微外伤引起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多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 PVP) 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等微创手术治疗技术。

1994年PVP被弗吉尼亚大学率先介绍到美国,从那时起成为一种治疗疼痛性椎体疾病的常用方法。PVP是在高清晰度的影像设备引导下,用细针经皮肤穿刺入骨折椎体,于实时透视下将骨骼粘固剂(骨水泥)注入病变椎体,增加椎体耐压强度、提高脊柱稳定性,缓解或消除疼痛,预防椎体塌陷发生或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而PKP技术则是PVP技术的改良与发展,在1999年伯克利的骨科医生Mark Reiley研制出一种可膨胀性扩骨球囊,该技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细管穿刺椎体,先用球囊或撑开器将压缩椎体撑高,在椎体内部形成空间,再于透视下将骨骼粘固剂(骨水泥)注入病变椎。这样可减少注入水泥所需的推力,并且可以明显恢复被压缩椎体的高度。目前两种方法都广泛在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尤其PKP技术越来越受到患者欢迎。

3. 微创手术治疗有哪些优势?

骨水泥是一种用于填充骨与植入物间隙或骨腔并具有自凝特性的生物材料。由于它的部分物理性质以及凝固后外观和性状颇像建筑、装修用的白水泥,因而得名。骨水泥注射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优势:

精准:高清晰度影像设备引导。

微创:局部麻醉避免全麻带来的额外风险,穿刺技术,无须切开,高龄老人也可以耐受。

恢复快:两种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结果都取得了另人满意的效果,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疼痛缓解率在90%以上,肿瘤性骨折疼痛缓解率在85%以上,90%以上的病人术后2天后即可下床活动。

总之,老年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一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高,常规开放手术创伤大病人不宜耐受手术,且术后内固定易松动,很难达到坚固稳定;而保守治疗由于长期卧床易导致得褥疮等并发症,且长期卧床后康复困难。椎体成型微创治疗解决此类患者病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具有切口小,创伤少,恢复快等优点。只要遵从医嘱,合理的进行术前准备和康复训练,“骨水泥”可以说是撑起老人脊梁的不二之选。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