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有什么科学根据?
2018年07月10日 【健康号】 罗诚     阅读 8014

(一)心理治疗的学科特性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非常短,从心理学由哲学母体中脱离出来算起,仅仅只有100年时间,所以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在最近的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中细分了许许多多的细分学科。而心理治疗学则是细分学科中,以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与非健康状态的关系,并致力于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解除人们心理烦恼为中心的临床应用性学科。近年来,心理治疗学发展迅速,成为一门有很大影响的心理学分支。云南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罗诚

早期的心理学研究是属于哲学的范畴,称为哲学心理学。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国,埃及,希腊和印度等古代文明。中国古代认为,人的性情思想是有一定的器官承担的,并且其活动会在器官上反映出来,如“心之官则思”(《孟子》),“人精在脑”、“头者神之所居”(《春秋元命苞》)。“神形合一”、“形神相印”等思想在《黄帝内经》等涉及医学心理的著作中有很多阐述和应用。在古希腊语中,心理学由“灵魂”和“研究”所组成。柏拉图提出过二元并存的理念。有人认为,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西方最早的一部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正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说:“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在中世纪的伊斯兰医学与心理学中,已经开始进行临床的精神科治疗和实验研究。心理学用英文讲叫“Psychology",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灵魂之科学”。在我们中国,人们习惯认为思想和情感来源于“心”,又把条理和规则叫做“理”,所以用“心理”来总称心思、思想、感情等等,而心理学则是关于心思、思想、感情等规律的学问。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的任何行为都离不开心理活动,通常说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特征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心理现象,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心理治疗起源于欧洲,是从精神病学中发展出来。欧洲的心理治疗,有一个久远的过去,但它的正式历史却相对较短。在历史上,人类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大致有三个方向,一是超自然的解释;二是自然的解释,从物理或身体方面解释,异常行为;三是心理学解释。相应的,古人对心理障碍的治疗也大致有三个取向,驱魔术对应于魔鬼附体;物理方法对应于身体原因,如麦斯麦的通磁术;开导劝慰则对应于心理的原因。

严格意义的心理治疗应该符合两个标准,一是在理论上,它将心理障碍看成与身体疾病不同的东西,其致病原因主要不是身体的或超自然的因素,而是心理因素;二是治疗的策略和方法是心理学的,而不是医学的或巫术的。照此标准,西方大约在十八世纪以后才开始有真正的心理治疗尝试,这种阐释起源于用催眠术来治疗歇斯底里的实践。十八世纪后期,催眠术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歇斯底里症。精神分析治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治疗体系。精神分析从产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在心理治疗领域一直处于一家独尊的地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技术就是他在医疗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发现集中注意和自由联想对恢复病人的记忆和消除症状更为方便、有效。他对治疗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重新认识和解释,提出阻抗和压抑的要领并进而发展为:潜意识理论,性心理理论和精神结构理论。这些基本理论,加上神经症的病理心理假说,便构成精神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系统地反映弗洛尹德对正常心理和病态心理的认识,从本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盛行于欧美各国。阿德勒、荣格、栾克以及藿妮、弗洛姆、艾里克森、沙利文等人学习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别对其中某些观点进行修订和补充,提出新的理论体系,建立了个体心理学、分析心理学、出生焦虑理论和各种社会文化学派别;并对精神分析技术作了相应的改进,发展而为现代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或统称为心理动力学疗法。不过,在精神分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人因与弗洛伊德意见不合而独立,或者发展出某种修正的体系。早期有荣格脱离正统的精神分析而发展出自己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与精神分析分道扬镳而建立了个体心理学。二十世纪30-40年代,一些原来属于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治疗者,因为逃避纳粹迫害或追求自由发展空间,移民到美国,在美国的土地上,在二十世纪初成长起来的一批学科的知识背景下,弗洛伊德的某些观念显得有些过时,于是美国土地上出现了一支后来被称为“新精神分析”的力量,其中一些代表人物包括阿德勒、沙利文、霍妮和弗洛姆等。这些人并未完全丢弃经典精神分析,而是对其中一些重要概念做了修正。

约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一些新的真正不同于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体系开始出现。起先是罗杰斯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发展出一种“非指导的心理治疗”。罗杰斯“以当事人为中心”的非指导性心理治疗,强调人类具了解其自身存在和建设性地改变自身行为的巨大潜力,具有自我实现的基本行为倾向,这是与生俱来的。在某种特定情况下,这种潜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以保证自身的存在和促进自身的发展。心理治疗的目标不是针对当事人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而是使当事人在与治疗者建立真诚的相互关系中,重新、正确地体验他的矛盾和冲突,以促进自身潜能的实现。这一理论的建立,有其人本主义心理学根源,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重视内在潜能的发挥和自我实现,但也受到现象学派哲学思潮的影响。根据现象学观点,罗杰斯认为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应努力了解当事人的现象世界,并改变他的现象世界。治疗者设身处地想当事人之所想,是了解当事人现象世界唯一的途径,而为当事人提供理想的人际关系则是改变他的现象世界最好的方式。现象世界的改变自然会导致其行为的改变。罗杰斯反对治疗者把“我来”的观点强加于当事人。他说:“我如不强加于人,他们会表现其本性。”这一“非指导性”原则体现了中国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哲学观点。

接着在二十世纪5060年代,心理治疗的创新进入一个短暂的爆发时代,一些新的治疗体系如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理性情绪治疗(后来发展成为“理性情绪行为治疗”)、存在主义治疗,现实治疗,折中主义治疗等,纷纷被创造出来。行为疗法是桑代克古典的学习理论、华生等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一系列现代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这些理论的依据来源于动物实验和对人类行为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各种行为,包括适应性行为和非适应性行为,都是学习得来的。个体的病态行为是通过社会环境习得的非适应性行为,可以运用“解除学习”(unlearned)的方法加以消除。行为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和训练,矫正各种病态行为,使个体能良好地适应其社会环境。行为矫正技术,充分运用了条件反射强化和消退的原理以及学习效率,以发挥其治疗作用。行为疗法的兴起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精神分析治疗的严重挑战。

另有一类心理疗法是在强调理性思维和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的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艾里斯(ELLISA)认为,人类行为,有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之分。按理性思维行为,可使人的生活富有成效、快乐、成功。而心理障碍则与不恰当的期望和非理性思维有关。教病人以理性思维,便可使他克服障碍。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艾里斯创建了理性心理治疗,或称理性情绪心理治疗。贝克(BeckA.T.)的认知疗法,也是在相似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贝克认为,病人的问题大都起源于对现实的某些歪曲的认识,这些歪曲的认识则基于错误的前提和假设。因此,治疗者的任务是帮助病人了解哪些认识是歪曲的,并学会用较现实的方法去应对现实。精神分析、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是心理治疗中三个主要的理论体系。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心理疗法,建立在各自的理论基础之上。例如:帕尔斯(perlsF.)的格式塔心理治疗,强调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弗兰克(Frankel)的存在意识疗法,以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新体系的创造趋缓,此期间一个比较重要的发展是系统家庭治疗。家庭疗法,把家庭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存在着环性反馈过程。家庭成员的心理障碍其原因往往不在个人,而与家庭结构、家庭交流紊乱有关。其他心理疗法的理论基础很难在这里一一列举。但值得指出的是,近20余年来,现代心理疗法出现一种趋势,即将不同性质的心理疗法,综合起来运用,发展成为新的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就是把认知因素引进到行为疗法中形成的心理疗法。这一总的趋势,成为一个新的心理治疗流派,即折衷主义心理疗法。一些心理治疗者认为,至今没有哪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理论使大家完全信服,但都能在医疗实践中发挥其治病的作用。于是一些临床家不拘泥于单一的理论体系,把不同的治疗方法结合起来,集各心理治疗流派之所长,取其精华,灵活运用;其思想影响可上溯到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吴伟士和精神病学家麦尔。在所有这些后起的体系中,人本主义的体系、认知行为体系和家庭治疗体系,是公认较为重要的体系。

什么是心理治疗呢?心理治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治疗指的是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发挥“心理学的治疗效应”,在不同程度上自觉地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技术,随时随地表现出良好的基本素质、专业精神与态度,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影响。狭义的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治病为目的,由专业人员有计划实施的人际互动过程。心理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积极影响患者,达到改变行为、减轻痛苦、健全人格、适应社会、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美国的艾森克提出了心理治疗的六个方面:一、这是一种在两人或多个人之间的持续的人际关系;二、治疗师具有特殊的经验,并受过专门的训练;三、来访者是由于对自己的情绪或人际适应感到不满意才加入这种关系;四、所运用的方法实际上是心理学的原则,包括解释、暗示以及说明等机制;五、治疗的程序是根据心理障碍的一般理论,以及某一病人的障碍的特殊起因而建立起来的;六、治疗过程的目的就是改善病人的问题。

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很广,比如神经症,儿童与成人的行为障碍,包括性心理障碍,应激或挫折后的情绪反应,重型精神病的恢复期,心身疾病的辅助治疗,学习问题,个性问题,家庭问题,以及某些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治疗等。

心理治疗的分类按治疗对象分,可以分为个别心理治疗、夫妻治疗、家庭治疗和团体治疗,根据病人意识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觉醒治疗和催眠治疗,根据学派的理论,可以将心理治疗分为心理动力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系统家庭治疗学派的不同的学派治疗。与躯体疾病不同,精神障碍的心理病因学还没有形成普遍认同的理论,心理治疗有几百种大小流派,但多可以纳入精神分析、认识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系统论这四大主干体系。近来各种流派互相融合,心理治疗的基本机制受到强调,对于有效、服务面广、容易操作的基本技术的兴趣日益增强。心理治疗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比如,根据语言使用情况可分为言语性技术和非言语性技术,后者包括音乐疗法、绘画及雕塑治疗、心理剧、家庭塑像等;又比如,可根据干预的强度、深度、紧急程度,分出一般支持性治疗、深层治疗、危机干预等。

Grawe通过综述研究文献,提出各种心理治疗共有的作用机制是:一、激活资源;二、将问题现实化;三、积极帮助解决问题;四、澄清冲突、混乱的认知。除了临床研究,心理治疗的价值及其机制近来还得到神经科学基础研究结果的支持,例如,精神分析理论中关于早年依恋模、创伤对成年生活深远影响的假说,在关于神经可塑性、情绪记忆的实验研究中找到新证据,可能形成一种能够综合解释精神病理的神经科学-心理动力学-家庭动力学新理论,有助于制定较为现实的、以代偿为主的而非矫治性的心理治疗目标,发展新的干预技术。一些与应激、行为认知治疗、冥想相关的实验及功能磁共振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对抑郁、焦虑、强迫及躯体形式障碍、进食障碍的有效治疗,伴随着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等部位神经元及神经元网络模式的变化,提示未来的心理治疗可能使用定量的,甚至是可视的指标来指导规划和实施。心理治疗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趋势,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回归。而今后的趋势为整合模式,至少学两个以上的学派,了解不同治疗方式,之后,对一个学派深入下去。对治疗师而言,你有什么样的锤子就会用它去敲什么样的钉子,只限于一个学派的学习会有局限。例如厌食症,通过行为治疗(强制进食),再到精神分析治疗(探讨深层的原因),再到家庭治疗(邀请父母),最终形成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治疗体系。甚至可以结合我们国家自身特点尝试一些新的治疗:在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李心天提出“悟践心理疗法”,钟友彬提出“认知领悟疗法”,张亚林提出“道家心理治疗”,胡佩诚提出“漂浮治疗”,都是心理治疗发展中不断探索与认识。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罗诚
主任医师/教授
云南省精神病院
精神科
A精神医学:情绪不稳双相、幻觉妄想分裂、抑郁焦虑、强迫担心、烦躁易怒、行为怪诞、紧张害怕、...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