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中医治疗帕金森,平分秋色还是必有高低
2020年12月16日 【健康号】     阅读 176

帕金森又称麻痹震颤,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流行病学显示,患病率为15~328/10万人,大于65岁的人群发病率约为1%;发病率为10~21/10万人口/年。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帕金森是一个长期疾病,一般来说,它不会很快的威胁患者的生命,但需要长期治疗终身用药,长期的保健,必须有长期的思想。针对帕金森疾病,目前世界并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特效的、能完全解决它的一种手段。目前已知的治疗方式都是通过各种方式来阻止或延缓病情的发展。西医治疗主要就是药物乎手术治疗。西药治疗: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我们常见的就是给患者服用多巴胺药物,以增加脑内多巴胺容量,使得病人症状减轻。从目前来看,美多芭等药物就是一种多巴胺的代替品。当我们自身无法产生多巴胺这种物质,通过外界给予补偿的方式来满足自身需求。但是这种方式在疾病早期,药物可以很好的改善症状,但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止治疗病情就会复发,在最初几年,药物治疗效果最佳,但长期服用以后,病人会发现,药物有效时间缩短,有些病人会出现‘剂末’现象和‘开关’现象,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性,通常通过3~5年治疗后病情会变得难以控制,药物副作用与其疗效功过相抵,病人感到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而且长期服用西药也会加重肝肾的负担。手术治疗:主要有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前者的最大缺点是易复发、不可逆性;后者可逆,可调式治疗方式。但是手术治疗要择人择时。诊断明确的原发性帕金森患者都是手术治疗的合适人群,尤其是对那些服用左旋多巴有效或者以前有效但长期服用后效果减退,出现了“剂末”现象和“开关”现象或异动症,经药物调整不能很好的改善症状者。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不适宜过早手术。另一方面手术治疗费用较高,大部分患者无法承担巨额医药费。这无疑又增加了手术治疗的局限性。中药治疗:对于帕金森患者来讲,中医治疗帕金森了解的并不是太多,因为能治疗帕金森病或者可以说有经验治疗帕金森病的中医生不是太多,再加上中医的“衰落”,西医的快速普及,造成目前大家对于中医的陌生,都是帕金森是由于多巴胺也就是神经递质的减少造成帕金森的症状,但是没有几个知道几千年前中医的“颤证”中所描述的就和帕金森病的症状一样。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就是一个治标,一个标本兼治,一个见效快,一个见效慢,现在生活节奏加速,很多患者都是急于求成,就是要求速度快,可能在短期内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但是长久来讲,很多患者都是苦不堪言,有过这样经历的患者比比皆是。帕金森病属中医“颤证”范畴,诸多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探讨。王世龙医生认为,帕金森病的病位在脾,脾主四肢,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运行无力,四肢失于濡养,故发为振;亦或因脾虚生痰以及气血亏虚致瘀,痰瘀互阻,引动肝风,肝风夹痰瘀上扰神明,则发为震颤。患者王某,男,70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抖动,以静止时明显,无肢体无力,不影响行走,未治疗,3年前在此基础上逐渐出现四肢抖动,四肢僵硬,无明显行动困难。言语迟缓,无肢体无力,无记忆力下降等,经休息上症无明显改善。根据其症状和体征,诊断为“帕金森病”,长期服用多巴丝肼片症状明显改善,2019年2月21日患者病情反复,求诊于王世龙大夫,四肢抖动,静止时明显,时有双下肢乏力,行走迟缓。经过3个月的五龙震颤汤治疗,患者四肢颤抖续减,强直改善,起步后步态尚稳,纳食进步,此后患者以滋补肝肾为法,随症加减治疗6个月后患者肢体震颤不显,肢体强直明显改善,步态尚稳。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