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龙教授:伤寒论辨治热病漫谈(一)
2018年07月17日 【健康号】 黎崇裕     阅读 8112

此文摘自刘志龙教授在大师讲经典微课堂授课的精彩片段,由私塾班姚震同学转录,在此,感恩刘志龙教授的付出。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名医工作室黎崇裕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谈的话题就是伤寒论辨治热性病的一些规律,或者是特点。

我们知道伤寒论是讲伤寒的,当然这个伤寒不仅仅指伤于寒邪,准确的说是伤于外感之邪其中,其中包含着热邪,在这本著作里面,发热或者热性病变,实际上也是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

我们统计了一下在伤寒论里面,对发热这样的一个症状表现的讨论涉及到131条原文。

其中,他所表述的症状有,大热,微热,烦热,潮热,恶寒发热、寒热往来,发热不恶寒,蒸蒸发热,翕翕发热,心中疼热等等,这样的多种多样的表现。

这是伤寒论的,我们有别于伤寒的另一类,重要的临床表现,那么研究它的辨证论治的规律和特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个话题我们可以再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的时代了,黄帝内经素问是奠定了我们热性病的,辨证论治的一个基础。

这个在《素问·热论》里面,《素问·热论》这样一个六百多字的一篇论述,实际上就是关于热性病的辨证论治的一个最初的奠基之作。

《热论》 里面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那么就说明热性病归属于伤寒之类,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就是在素问热论里面讲到的,对热性病的论治的一个主要观点。

那么在素问里面,它对热性病的辨证论治实际上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雏形,也就是六经分治的方法,里面说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我们这是在讨论热性病的辨证论治,应该遵循六经分治的方法。

这是《素问·热论》上的大致上的内容,这篇《热论》对于热病的概念、成因、主症、传变规律、治疗办法等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可以说素问的热论是我们中医历史上首先研究热病的一个最重要的奠基之作,是重要的文献。

它开创了热性病辨证论治的先河,但是它有它的缺陷,对热性病的辨证和论治,相对来讲,它的文词比较简略,它治疗方法上面只有汗和泄两种治疗的原则即无方也没有药。

其次呢,它的辩证比较机械,理论也比较笼统。

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后来问世的《伤寒论》是发展的《黄帝内经》,关于热性病论治的临床和理论,那么特别是在辨证论治方面有更多的新的补充。

《伤寒论》对于外感热性病的辨证论治,形成了真正的一个比较完善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辨证上面体现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规律性,论治是从《素问·热论》的汗下两法扩成了汗吐下合温清消补八法,

不仅八法齐备,而且八法之中应该说包含了各种变法,

也就是说,各种方法都运用于八法之中,同时还有方有药,所以可以说是理法方药齐备,比较广泛的可以指导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那么就是在中医的历史上,对于热性病辨证论治的,两个重要的著作。

还有一个就是叶天士的《温热论》 ,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了热性病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这个具体的内容,我不在这里做详细的讲解,也就是说《素问·热论》 ,《伤寒论》和《温热论》,这三论先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热性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

那么,基本上形成了我们中医热性病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理法方药齐备,可以说这三论是我们,热性病辨证论治的重要的,三部著作。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黎崇裕
主治医师/讲师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
经方体质辨识及膏方调养,对亚健康体质调理及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擅用经方治疗中医皮肤科、中医内...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